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的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对PD导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手术置管腹膜透析患者。手术置管后存活时间大于4周;用双卡夫Tenckhoff天鹅颈直管,与Tenckhoff直管。采用局部麻醉下置管,改进如下:1PD置管点选择在耻骨联合上缘水平垂直向上7.0~9.0cm、左或右旁开1.0~2.0cm;2PD导管腹内管置入腹腔前,先用肝素盐水冲洗,使其内外壁,侧孔"肝素化";3用导丝置入PD导管的过程中有脱空感或无阻力。结果手术置管133例患者。其中男82例,女51例,平均年龄49.2±14.6岁。基础病:慢性肾小球肾炎87例,糖尿病21例,多囊肾6例,其他19例。使用Tenckhoff鹅颈直管131例,Tenckhoff直管2例。中位随访时间11.0(6.0~16.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例次(均为使用Tenckhoff鹅颈直管),其中因血凝块堵管2例次,经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尿激酶封管后改善;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经保守处理(包括冲洗、腹部揉压、通便、下床活动等)后腹内管复位,引流良好;1例置管行CAPD6个月后出现大网膜包裹,经手术解除PD导管包裹,引流通畅;1例置管35天后出现引流不畅,摄片示PD管腹内段位置良好,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遵患者意愿改为血液透析治疗。1年导管完好率(98.0%)。结论本中心应用改良的PD置管方法后引流不畅特别是导管移位发生率低。较高的导管功能完好率是确保PD患者腹膜透析治疗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由血凝块堵管引起的引流不畅可通过保守处理解除,漂管所致的引流不畅可通过规范的保守处理或等待自然复位恢复引流通畅。只有大网膜包裹所致的导管引流不畅经过规范的保守处理才会无效;只能通过再次手术才可恢复导管引流通畅;手术复位引流通畅后可保持较长时期引流良好。PD液引流不畅的发生也可能与引流时间过长,腹腔残留腹膜透析液过少,致"虹吸现象"吸引腹膜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曦  刘惠 《全科护理》2013,11(22):2034-2035
[目的]总结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方法]对5例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根据开放性手术行腹膜透析管复位术与首次置管术的不同,早期护理中密切观察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情况,在引流时间、灌入速度、灌入量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长期随访1年,观察病人是否有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的发生。[结果]5例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继续维持腹膜透析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暂未发生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现象,其中1例病人在复位术半年后因难治性腹膜炎退出腹膜透析。[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穿刺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具体方法和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患者。术中使用超声引导穿刺针穿入腹腔并引导导管到达目标位置。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超声影像对手术过程的显示效果,统计该手术的技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血、肠道损伤、导管移位、堵管、渗漏、网膜包裹、腹膜炎等)发生率以及腹膜透析导管的技术生存率。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穿刺及置管过程,技术成功率达100.0%。导管移位1例,保守治疗后复位,透析不充分改血液透析1例,余无明显并发症。估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的腹膜透析导管的技术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100.0%、75.0%。结论研究初步显示该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微创的腹膜透析置管方法,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76例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别采用改良经皮穿刺法(A组34例)和常规开腹手术法(B组42例)完成置管后开始紧急起始腹膜透析,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病、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上短于B组(t=-6.142,P=0.009),术后早期渗漏的发生率、术后早期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及术后远期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χ~2值分别为8.341,7.523,11.724;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腹直肌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χ~2=5.272,P=0.018);2组在网膜包裹、腹膜炎、疝、胸腹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59,0.091,0.148,0.148;P值分别为0.191,0.958,0.809,0.809)。结论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中,改良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容易掌握的置管方式,与常规开腹手术法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早期渗漏和导管移位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浩  张柯  姚凯  聂晚频  张怡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2):218-218,224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管堵管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03~2006年该科5例腹膜透析导管堵管后行腹腔镜检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复通堵塞的Tenckhoff腹透管并进行网膜修整术或网膜切除术,并将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直肠膀胱窝或直肠子宫窝。结果5例患者腹膜透析管均重植成功,手术时间20~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于术后1周内出院,经长期随访,其中4例腹膜透析液引流通畅。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复通堵塞的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对腹腔情况了解清楚、腹膜透析管放置定位准确、能预防再次堵管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对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终末期肾脏病(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置管组(A组)与X线辅助导管定位组(B组)各62例,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35/27例比40/22例,平均年龄(岁)37.5±10.2比39.6±11.8;A组采用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B组步骤同A组,但在收紧荷包前用小C臂机行盆腔X线检查,见导管腹内端位于真骨盆内.比较2组术后腹腔出血、管周渗漏和1月及1年内导管移位、网膜包裹、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A、B2组患者术后的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2%、6.5% (P=0.3994);2组均无渗漏;A、B两组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6.4%、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21),1月内网膜包裹(0比1.6%,P=0.3154)及腹膜炎(1.6%比0,P=0.3154)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1年内导管移位(3.2%比1.6% P=0.5587)、网膜包裹(0比0)及腹膜炎(1.6%比1.6%)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腹腔出血、渗漏、导管移位、腹膜炎及网膜包裹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较B组高,分别为16.1%、11.3%,但2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237).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可显著减少近期(1月内)导管移位的发生,降低1年内腹膜透析置管术总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总结11例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处理的护理经验.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术中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透析液进出速度,出血情况;术后观察腹部体征,透析液颜色、通畅程度;因术中牵拉,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出血几率较常规手术高,故观察出血量的同时,预防血凝块堵管;嘱患者勿取头低脚高位和俯卧位,避免剧烈咳嗽及较长时间的弯腰;肝素封管或经腹膜透析管注药时禁止回抽;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避免进食产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11例患者导管手术后均通畅,可继续有效行腹膜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蓉芳  林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60-8460
腹膜透析具有操作简便、可居家治疗、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然而,由于置管失败率高达10%~22%,迫使不少患者因漂管、堵管、感染、网膜包裹等置管并发症而放弃腹膜透析治疗。我科对3例腹透管移位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复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腹腔镜悬吊固定法与开放手术法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对腹膜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行腹腔镜悬吊固定法(腹腔镜组,31例)与开放手术法(开放组,51例)进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导管功能指标(包括机械性并发症:导管移位、网膜包裹、管周渗漏等,感染并发症: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同时对与导管并发症相关的导管生存进行分析。结果 2组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腹部脏器损伤及麻醉意外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放组(P<0.001)。开放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31),2组网膜包裹、管周渗漏、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死亡3例,开放组死亡3例,均与导管并发症无关,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组总导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排除死亡、肾移植以及非导管原因所致的永久转血液透析后,2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的术后漂管、堵管、漏液的发生率。方法观察CQI前(2011年1月-2011年3月)的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共29例,CQI后(2011年4月-2012年1月)的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共41例,分析、总结患者术后漂管、堵管、漏液的可能原因。运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降低术后漂管、堵管、漏液发生率的流程。结果 CQI后腹膜透析管功能障碍和漏液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由6.90%降至2.44%、44.83%降至9.76%。结论通过CQI改进措施,腹腔镜下腹膜透析术腹透管漂管、漏液发生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善早期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的患者98例,制定早期PD导管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做好PD导管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早期PD导管功能障碍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其中导管移位4例、各种原因堵塞9例。其中7例经对症处理后获得再通,3例重新置管,2例拔管,1例改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行预防性部分大网膜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应对措施.方法:30例部分大网膜切除组患者于腹膜透析置管时切除部分大网膜,33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开放式手术置管,比较两组术后腹痛、腹胀、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从饮食、心理、切口、导管以及早期并发症护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部分大网膜切除组腹痛、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时行预防性部分大网膜切除可明显降低术后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加强术后饮食、心理、切口、导管以及早期并发症护理是确保不增加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并完善儿童腹膜透析管的置入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透析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外科行儿童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病例,分析总结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共51例纳入本研究,依据置管术方式不同分为大网膜未切除组23例、大网膜部分切除组28例。未切网膜组采用经腹直肌内潜行置管手术方法,术后堵管5例,堵管率21.74%(5/23);大网膜部分切除组经腹直肌内潜行置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无堵管病例,无二次手术病例,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49,P=0.009)。全部51例患者无术后感染病例。结论经右侧腹直肌潜行置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术后并发症明显减低,减少患儿多次手术痛苦,利于腹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在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6年6月~2013年1月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采用APD作为透析方式的患者,观察APD的疗效、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 2006年6月~2013年1月本中心长期腹膜透析患者511例,因腹壁疝行腹壁疝修补术后采用APD作为过渡期透析方式患者2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15例,脐疝3例,切口疝2例。术后1月内无人出现腹壁疝复发、切口相关并发症、渗漏、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6月内仅1例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术后12月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4例次,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无人终止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结论 APD作为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的透析方式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总结18例采用腹腔镜下行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其中透析液引流不畅2例,透析液渗漏8例,出口感染2例,腹痛6例。分析原因包括网膜包裹堵管,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建立隧道引出导管时,不能使出口向下或平行,致使渗液、皮屑集聚于出口处成为污染源等。通过对18例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治疗护理,有16例痊愈,1例通过再次腹腔镜手术后痊愈,1例出现不完全堵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膜透析在儿童肾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手术切开植入Tenckhoff管,采用"O"装置和双联系统,应用IPD和CAPD对20例儿童急慢性肾衰进行腹膜透析.结果急性肾衰13例、慢性肾衰7例;透析时间ld~30个月,腹透后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酸中毒3d内基本纠正,高容量综合征l~2d纠正,血肌酐、尿素氮分别从透析前的(930.28±379.73)μml/L和(37.92±10.40)mmol/L降为透析后的(383.55±292.64)μml/L和(14.75±6.17)mmol/L.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移位、腹透液渗漏、纤维凝块堵管,未发生感染性腹膜炎.7例维持透析患儿中4例发生低蛋白血症(57.1%).结论腹膜透析是治疗儿童急慢性肾衰的一项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46例肾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6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病人因腹膜炎并发真菌感染而拔管,2例病人发生透析管阻塞,3例病人出现腹痛,5例病人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继续腹膜透析治疗,其余病人腹膜透析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预防性用药方案在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用药在预防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术后发生腹膜炎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73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3天内使用含有头孢唑啉0.25g/L的腹透液,共计101例次;B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前3h静脉滴注头孢唑林0.5g,共计48例次;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均未使用抗生素,共计24例次。比较3组患者术后14天内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101例患者中1例出现腹膜炎,发生在术后第11天,占0.99%;B组48例患者中2例出现腹膜炎,均发生在术后第1天,占4.17%;C组24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膜炎,3例发生在术后第1天,1例发生在术后第2天,占16.67%。对3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十分有必要,术后腹腔内给药或术前一次静脉用药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腹膜透析的近期并发症腹透管移位多发生在开始透析后1周,发生率为10%~20%[2,3].我科对1例Tenckhoff导管移位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复位,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可固定导管防止再次漂管,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应用自制弹簧套管钩针在腹腔镜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中辅助行内固定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3年9月至2010年8月该院应用自制弹簧套管钩针为26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置入术时辅助行内固定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2~28 min,手术创伤小,术后漂管率低(1/263),患者均恢复满意,可早期行腹膜透析.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腹膜炎、穿刺点局部皮下血肿及术后腹膜透析管漂移堵管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自制弹簧套管钩针在腹腔镜下透析管置入及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极大的简化手术操作,节约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应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