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孕女性基础血清25-(OH) D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妇女253例,根据其基础血清25-(OH) D水平分为3组:缺乏组(≤20 ng/ml) 102例、相对缺乏组(20. 1~29. 9 ng/ml) 137例和正常组(≥30 ng/ml) 14例,全程跟踪比较其接受IVF-ET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结果各组患者除基础血清25-(OH) D水平外的其他基础情况基本相同(P0. 05),治疗过程中只观察到卵子成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6)。按照是否成功出现临床妊娠分为未妊娠组与妊娠组,两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86)。结论血清25-(OH) D水平无法预测不孕妇女IVF-ET后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中心行第一周期IVF/ICSI-ET治疗的不孕患者共6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和非缺乏组(≥10 ng/mL),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IVF/ICSI-ET治疗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启动剂量、Gn使用总量、获卵数、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成熟卵子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早期自然流产率等的影响。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比较两组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维生素D与临床妊娠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2.30%、77.70%,不同季节两组维生素D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秋季维生素D缺乏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夏冬季;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21%、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临床妊娠组比较,临床妊娠组血清维生素D非缺乏组患者比例、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非临床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夏、秋季。校正年龄、不孕时间、体质量指数、抗苗勒管激素、控制性超促排方案、获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非缺乏组妊娠率校正后OR值为1.537(95%CI:1.016-2.32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影响不孕女性IVF/ICSI-ET妊娠结局,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IVF/ICSI-ET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就诊于银川市妇幼保健院行IVF-ET助孕的PCOS不孕症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同期行IVF-ET助孕的非PCOS不孕症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体质指数(BMI),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PCOS肥胖组(A组,50例)、PCOS非肥胖组(B组,50例)、非PCOS肥胖组(C组,50例)、非PCOS非肥胖组(D组,50例)。4组均采用短效长方案超促排卵,检测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IVF-ET助孕妊娠结局。结果4组患者血清hs-CRP、NLR、TNF-α及NF-κ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F-κB是评估PCOS患者低度慢性炎症较敏感的指标,TNF-α次之。4组患者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NF-κB水平与PCOS不孕症患者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导致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进而对患者的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纪冰  马学工  王铁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26-1928
目的:探讨不同卵子授精浓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卵子授精浓度将237个常规IVF周期分为A组(5~10万/卵)、B组(2~5万/卵)和C组(1.5万/卵),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卵子受精浓度不影响IVF受精率,反而可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取卵后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于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15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受精时卵子体外培养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2~4 h组(50例)、4~6 h组(50例)、6 h(不超过7h)组(50例),比较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MII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治疗中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2~7 h)受精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抗苗勒管激素(AMH)预测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月12月在本院进行IVF-ET的402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VF-ET术后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220例和未妊娠组182例。入院后检测血清维生素D、AMH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维生素D、AMH对不孕症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结果:未妊娠组血清维生素D、AMH均低于临床妊娠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维生素D、AMH预测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0.816,截断值分别为5.86ng/ml、15.10ng/ml,敏感度分别为93.2%、93.2%,特异度分别为54.2%、67.6%;血清维生素D联合AMH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9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8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低、AMH低、受精率低、年龄大均为影响不孕症患者IVF-ET妊娠的因素(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旨在为受卵患者推荐更为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1个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接受新鲜卵子捐赠行IVF-ET(A组)的40个赠卵周期;接受冻融卵子捐赠行IVF-ET(B组)的41个赠卵周期。A、B两组受卵者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A1、B1)和未妊娠组(A2、B2),比较A、B两组受卵者的临床资料和助孕结局。结果 A组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获卵数(9.41±2.79)显著多于A组(5.55±0.85)(P0.01),但A组患者的受精率(80.18%)显著高于B组(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A2、B1与B2间比较,B1组的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76.76%、69.77%)均显著高于B2组(64.34%、38.46%)(P0.05),但此差异在A组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赠卵IVF-ET可获得比冻融赠卵IVF-ET更为满意的助孕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血清及卵泡液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卵子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3~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超排卵治疗的58例患者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CSF水平。结果:①取卵日卯泡液中的M-CSF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M~CSF的水平(P<0.01);②随着获卯数的增加,血清M-CSF水平显著上升(P<0.01),年龄<35岁组血清中的M-CSF水平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P<0.05),Gn支数<25支组血清中的M-CSF水平高于Gn支数≥25支组(P<0.05);③卯母细胞成熟度高组和可利用胚胎率高组,卯泡液M-CSF水平显著高于卵母细胞成熟度低组和可利用胚胎率低组(P均<0.05);④妊娠组血清M-CSF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1),不同妊娠结局血清M-CSF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液中存在较高水平的M-CSF,血清M-CSF水平与卵巢反应性有一定关系,M-CSF水平可能影响卵子的发育、胚胎质量,参与胚胎的植入,进而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共286例,其中新鲜周期移植患者114例,根据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不足组(10~30 ng/mL)和充足组(≥30 ng/mL),比较3组IVF/ICSI妊娠结局。新鲜周期移植患者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排除共线性,并校正年龄、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睾酮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新鲜周期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睾酮、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卵泡刺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促排卵治疗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BMI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3组间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临床妊娠组患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及基础睾酮水平低于未妊娠组(P0.05);临床妊娠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受精率均高于未妊娠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组相比,不足组及充足组IVF/ICSI-ET临床妊娠率均升高(不足组:a OR=5.559,95%CI:1.463~21.124,P=0.012;充足组:a OR=11.192,95%CI:1.674~74.822,P=0.013)。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10 ng/mL是PCOS不孕女性IVF/ICSI-ET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与不孕症患者首次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93例,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可分为妊娠组122例、非妊娠组7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控制性促排卵治疗情况及血清25(OH)D、AM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血清25(OH)D与AMH水平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25(OH)D、AMH对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因素、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窦卵泡数、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HCG日雌二醇(E2)、HCG日孕酮(P)、受精方式、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率、已移植胚胎质量优质占比、血清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0例IVF-ET周期治疗中的卵子按精卵孵育时间的不同及是否即刻脱颗粒细胞,随机分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 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短时受精并次日晨脱颗粒细胞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共同孵育4~6 h并加精后18~20 h脱颗粒细胞)和长受精组(C组,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短时受精并即刻脱颗粒细胞能观察第二极体是否排出及较准确地判断卵子成熟度,从而及时进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避免受精失败,保证胚胎种植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短时受精对高龄女性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的高龄女性(年龄≥35岁),共227个周期,按精卵混合时间分为两组:短时受精组541个卵子行短时受精(精卵混合2 h),常规受精组1 677个卵子行常规受精(精卵混合约16~20 h)。比较两组女性的受精率、胚胎质量及妊娠率,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短时受精对高龄女性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短时受精组与常规受精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完全不受精率和受精率30%的周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受精组的优质胚胎率为87.19%(177/203),显著高于正常受精组的61.35%(600/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时受精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稍高于常规受精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35岁时,IVF-ET短时受精可明显提高优质胚胎率,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泡液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进行控制性超排卵临床妊娠病例73例,未妊娠57例,放免法检测取卵日收集的卵泡液中雌二醇(E2)、孕酮(P)和TGF-α水平,分析各项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降调节剂量、降调节天数、促性腺激素(Gn)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液TGF-α、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妊娠组呈增高趋势,卵泡液P值妊娠组显著低于未妊娠组(P<0.05);获卵率、MII卵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液中TGF-α能够协调卵泡液局部E2/P比值,从而获得高质量卵子,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促排卵助孕中HCG扳机次日血清β-HCG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中心接受IVF-ET长方案促排卵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176例,按HCG扳机后次日血清β-HCG水平分为:A组(β-HCG≤50 IU/L) 5例,B组(50 IU/L <β-HCG≤100 IU/L) 49例,C组(100 IU/L <β-HCG≤150 IU/L) 49例,D组(150 IU/L <β-HCG≤200 IU/L) 34例、E组(β-HCG> 200 IU/L) 39例。分别比较各组的Gn使用天数和总量、HCG日E2水平、年龄、体质指数(BMI)、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结果扳机次日血清β-HCG水平与BMI呈负相关(r=-0. 320,P <0. 01),A、B组BMI显著高于C、D、E组(P <0. 05),C、D、E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扳机次日血清β-HCG水平与正常受精率呈正相关(r=0. 285,P <0. 01),A组正常受精率最低(P <0. 05),而E组正常受精率最高(P <0. 05),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获卵率、临床妊娠率随次日血清β-HCG水平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各组Gn使用天数和总量、HCG日E2水平、患者的年龄、MII卵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 05)。结论 IVF-ET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HCG扳机次日血清β-HCG水平可能影响正常受精率,但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取卵日卵泡液、胚胎移植及冷冻后胚胎培养液,检测卵泡液中LIF、雌二醇(E2)、孕酮(P)和胚胎培养液中LIF的水平,分析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LIF与卵子质量、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妊娠组胚胎培养液中LIF浓度显著高于未妊娠组(t=5.785,P<0.05),而妊娠组卵泡液P浓度显著低于未妊娠组(t=4.475,P<0.05).两组卵泡液LIF、E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05、0.680,均P>0.05).卵泡液LIF浓度与获卵数、成熟卵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E2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5、0.394、0.302、0.387、0.476,均P<0.05),卵泡液LIF与受精率、卵泡液P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0、0.243,均P >0.05).卵泡液LIF与移植胚胎胚胎培养液中LIF无显著相关性(r=0.107,P>0.05).优质胚胎培养液中LIF水平显著高于劣质胚胎培养液中LIF水平(t=8.334,P<0.05).结论 卵泡液中LIF与E2、卵母细胞质量有关,可以根据卵泡液中LIF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胚胎培养液中LIF可以作为预测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是否改善IVF-ET促排卵过程及其妊娠结局。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88例(88个周期)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并因输卵管所致的不孕患者分为观察组(促排卵同时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n=36)和对照组(常规IVF治疗,不加用地塞米松,n=52),比较两组的促排卵天数、Gn用量、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受精率、生化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运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参数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并不能改善因输卵管因素所致的不孕患者的IVF-ET促排卵过程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4~6h和16~18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27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分为两组:A组:199例采集的卵子,在加精后4~6h取出放入新鲜培养液中培养;B组:73例采集的卵子,加精过夜培养后(16~18h)取出放入同种培养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包括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正常受精率及优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能够提高正常受精率和胚胎的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和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9例(PCOS组)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1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取卵日空腹血浆及卵泡液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以及卵子发育情况。结果:PCOS患者取卵日血浆及卵泡液tHcy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PCOS患者卵子回收率、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卵泡液tHcy浓度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负相关(均P<0·01);卵泡液tHcy浓度与血浆tHcy浓度正相关(P<0·0001)。结论:PCOS患者血浆及卵泡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血浆及卵泡液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是影响PCOS患者卵子质量、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脂代谢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EOSP患者138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9)与对照组(n=69),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9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维生素D治疗,健康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对比3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但低于健康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但TC、TG、LDL-C高于健康组、HDL-C低于健康组;FIB、TT低于对照组,PT、APTT高于对照组,但FIB、TT高于健康组组,PT、APTT低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6%)高于健康组(1.5%)(P0.05),与对照组(17.4%)无差异(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改善EOSP患者机体维生素D水平、血脂状态及凝血功能,但不能明显改善EOSP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HCG后延迟时间取卵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卵子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3月间因不孕症就诊我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辅助生育治疗周期为研究对象,以获卵率、受精率、2PN胚胎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等为观察指标,按照HCG后的不同取卵时间分组,回顾性分析注射HCG后不同取卵时间的IVF结局:对照组C(34.00~35.99 h取卵组,n=41),研究组A(36.00~36.99 h取卵组,n=457),研究组B(37.00~38.00 h取卵组,n=132)。结果 A、B两组获卵率、受精率分别为71.4%(4841/6779)与83.5%(4041/4841)、71.9%(1477/2054)与80.7%(1192/1477),分别与C组比较[65.8%(321/488)与80.4%(258/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2PN胚胎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分别为98.9%(3970/4041)与48.5%(1927/3970)、98.7%(1177/1192)与45.6%(537/1177),分别与C组比较[96.2%(249/258)与45.8%(114/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173/427)、40.3%(50/124),分别与C组比较[29.7%(1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HCG后适当延迟时间取卵或可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获卵率、受精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