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和陕西六省市15家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9137例孕28周及以上的活产产妇[(28. 76±6. 53)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其基本情况、孕期负性事件发生情况、孕期合并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等信息,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1395例(15. 3%)产妇在孕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5439例(59. 5%)产妇发生了不良妊娠结局。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产妇早产的发生风险是未经历者的1. 257倍(95%CI 1. 051~1. 504),娩出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为1. 316倍(95%CI1. 055~1. 6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OR=1. 201,95%CI 1. 056~1. 365)、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OR=2. 278,95%CI 1. 867~2. 781)、孕前超重或肥胖(OR=1. 299,95%CI 1. 140~1. 480)、高龄(OR=1. 197,95%CI 1. 014~1. 413)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初产(OR=0. 808,95%CI 0. 715~0. 913)为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在不同类型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中,控制混杂因素后,家庭不和睦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未出现家庭不和睦者的1. 259倍(95%CI 1. 076~1. 473)。结论被调查产妇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孕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合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根据是否发生低出生体重,建立出生队列(共纳入280名低出生体重儿和200名正常出生体重儿),对低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合肥市城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03%,女婴高于男婴(χ2=38.78,P0.05);多因素研究显示早产(OR=16.466,95%CI:8.539~31.754)、妊娠合并症(OR=2.559,95%CI:1.063~6.163)、孕期增重(OR=0.944,95%CI:0.899~0.992)和孕期食欲(OR=0.264,95%CI:0.104~0.619)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妊娠合并症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风险,孕期增重增加、孕期食欲好可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 943名孕妇,纳入出生队列,分析不同孕前BMI分组下的孕期增重状况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过低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RR=3.043,95%CI=1.104~8.387);孕前体重正常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RR=1.987,95%CI=1.146~3.444;RR=3.657,95%CI=1.905~7.021),孕期增重过度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RR=0.343,95%CI=0.180~0.652)。结论不同孕前BMI分组的孕期增重状况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联,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合理增重对改善出生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期被动吸烟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国15家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8926例单胎活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孕期被动吸烟发生情况、妊娠并发症和结局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被动吸烟对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的影响。结果共1801例产妇在孕期经历被动吸烟。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经历被动吸烟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风险是非被动吸烟者的1.359倍(95%CI:1.146~1.612,P<0.001),胎膜早破的风险为1.290倍(95%CI:1.095~1.520,P=0.002),早产的风险为1.367倍(95%CI:1.155~1.619,P<0.001),娩出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为1.341倍(95%CI:1.079~1.668,P=0.008)。与非被动吸烟者相比,平均每周被动吸烟天数≥4天者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分别为非被动吸烟者的1.402倍(95%CI:1.104~1.780,P=0.006)、1.690倍(95%CI:1.339~2.132,P<0.001)和1.584倍(95%CI:1.172~2.141,P=0.023)。结论被调查产妇孕期被动吸烟率较高,孕期经历被动吸烟能够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期职业紧张和不良生活事件对匀称型和不匀称型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438例低体重儿(匀称型337例,不匀称型101例)为病例组,438名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月人均收入等因素后,分析孕期职业紧张和不良生活事件与两类低体重儿的关系.结果 职业紧张对孕期的影响显示,同技术使用程度低者相比,技术使用程度高的孕妇显著降低分娩匀称型(OR=0.69,95%CI:0.49~0.98)和不匀称型(OR=0.53,95%CI:0.31~0.89)低体重儿的危险性.与孕期未发生生活事件的孕妇相比,在整个孕期生活事件指数≥3分显著增加匀称型低体重儿的风险(OR=2.30,95%CI:1.08~4.88),在孕中期生活事件指数≥3分(OR=8.85,95% CI:1.97~39.68)、孕晚期生活事件指数≥3分(OR=3.80,95%CI:1.40~10.29)以及整个孕期生活事件指数2分(OR=3.58;95 % CI:1.33~9.66)和≥3分(OR=3.48,95% CI:1.32~9.13)显著增加非匀称型低体重儿的危险性.结论 孕期发生职业紧张和不良生活事件对不同类型低体重儿的发生产生影响,不同孕期发生的不良生活事件对不同类型低体重儿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孕期体重增长适宜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于武汉市加入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的单胎足月产孕妇6998人,于孕8~16周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既往病史等资料并测量体重及身高。分娩前测量产前体重;分娩后通过医院记录收集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及身长等信息。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模型分别拟合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关系曲线,寻找各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较低的增重范围作为同济推荐值。将孕期增重的P25~P75作为百分位数法孕期增重推荐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以同济和百分位数法推荐孕期增重适宜值为参照,分析孕期增重过多或不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不同孕前体质指数组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的孕期增重范围分别为:低体重组12.0~17.0 kg、正常体重组9.0~14.0 kg、超重组7.0~11.0 kg,以此作为孕期增重的同济推荐值。百分位数法孕期增重推荐值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14.0~19.0 kg、正常体重组13.0~19.0 kg、超重组10.8~18.0 kg及肥胖组9.0~15.8 kg。(2)与同济增重适宜组相比,增重过多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分别为大于胎龄儿(OR=2.94,95%CI 2.31~3.73)、巨大儿(OR=3.13,95%CI 2.38~4.13)、剖宫产(OR=1.53,95%CI 1.38~1.71)及妊娠高血压(OR=2.18,95%CI 1.50~3.17);增重不足组发生的风险为小于胎龄儿(OR=1.82,95%CI 1.32~2.53)。按百分位数法推荐值分组,相应的风险值分别为大于胎龄儿(OR=2.11,95%CI 1.76~2.54)、巨大儿(OR=2.16,95%CI 1.76~2.65)、剖宫产(OR=1.53,95%CI 1.36~1.72)、妊娠高血压(OR=1.39,95%CI 1.02~1.90)及小于胎龄儿(OR=1.60,95%CI 1.29~1.98)。结论推荐中国孕妇孕期增重分别为:孕前低体重者12.0~17.0 kg、正常体重者9.0~14.0 kg及超重者7.0~11.0 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期职业应激和不良生活事件对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以某省2家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孕周≥28周且<42周、体重<2500 g的单胎、活产、无畸形的438例低体重儿为病例组,按1:1匹配的原则,选择同一家医院分娩、新生儿同性别、分娩时间不超过1周的438例足月正常体重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其母亲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产妇一般情况、职业应激和孕期不良生活事件等.在控制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月人均收入等因素后,应用条件logisfic回归探讨孕期职业应激和不良生活事件对低体重儿的影响.结果 与低技术使用度和低工作决策相比,拥有高技术使用度(OR=0.62;95%CI=0.43~0.91)和高工作决策(OR=0.67;95%CI=0.46~0.97)可明显降低低体重儿的危险性.与孕期未发生生活事件的孕妇相比,在孕中期生活事件指数3分及以上(OR:18.85:95%CI=1.58~225.02)、孕晚期生活事件指数1分(OR=2.67;95%CI=1.14~6.28)、整个孕期生活事件指数2分(OR=2.80;95%CI=1.04~7.52)和≥3分(OR=2.94;95%CI=1.22-7.09)是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可影响低体重儿的发生,且不同孕期发生的不良生活事件对低体重儿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 437名孕妇及其婴儿资料,根据母亲身高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57.0、157.1~161.0以及 161.0 cm),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6%、6.3%、3.6%和16.5%。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母亲身高每增加1 cm,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4.7%(OR=0.953,95%CI=0.939~0.968)和6.8%(OR=0.932,95%CI=0.922~0.942),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11.6%(OR=1.116,95%CI=1.094~1.139)。相对于身高≤157.0 cm组,身高 161.0 cm组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18.5%(OR=0.815,95%CI=0.677~0.980)、40.2%(OR=0.598,95%CI=0.492~0.726)和51.6%(OR=0.484,95%CI=0.426~0.551),而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07.0%(OR=3.070,95%CI=2.348~4.013)。结论身高较矮的孕妇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身高较高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妇幼保健人员宜加强孕期监测,以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舟山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7 141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8±462) g,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9.42%和3.61%;高危妊娠(OR=1.80,95%CI:1.42~2.28)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出生季节为夏季、秋季、母亲年龄<25岁、孕前消瘦等是巨大儿的保护因素。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5岁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年龄>30岁(OR=1.38,95%CI:1.19~1.60)、冬季出生(OR=1.24,95%CI:1.06~1.45)、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高危妊娠(OR=1.95,95%CI:1.66~2.29)等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危妊娠等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或早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孕妇孕妇体质量指数及其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8年在本院分娩符合标准的孕妇1 897例,根据不同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大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 超重组的剖宫产率(36.04% vs 28.03%)、巨大儿发生率(10.41% vs 6.83%)、新生儿窒息率(8.63% vs 2.89%)、早产(5.33% vs 2.09%)、低出生体重(4.82% vs 2.49%)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消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6.59% vs 2.09%,5.43% vs 2.49%,均P<0.0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者增重不足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增重合适组(P<0.05).增重过多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约为增重合适组的2倍[OR分别为1.82(95%CI 1.47~2.26),2.34(95%CI 1.43~3.84),2.20(95%CI 1.25~3.86)1.92(95%CI 1.06~3.47),均P<0.05].结论 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增幅对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保持正常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及新生儿793例;收集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指标;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制定的孕期增重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孕期增重水平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结果 793例孕妇孕期增重5~34 kg,平均(14.01±4.32)kg;孕期增重不足227例(28.6%),增重适宜321例(40.5%),增重过多245例(30.9%);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孕周、体重均低于其他两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OR=2.93,95%CI:1.16~6.26)、新生儿窒息(OR=3.86,95%CI:1.36~10.98)的发生风险;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巨大儿发生风险(OR=4.51,95%CI:1.23~16.57)增加相关。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孕期增重不足与过多比例相对较高,孕期增重异常与不良新生儿出生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二孩政策下的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出生的2 479名活产单胎新生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适龄产妇和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P0.05)。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正常的初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农村地区的初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孕前偏瘦的经产妇分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对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393,95%CI:0.535~3.629;OR=0.925,95%CI:0.498~1.720);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比初产妇下降了近50%(OR=0.519,95%CI:0.276~0.978),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OR=1.221,95%CI:0.836~1.784)。结论高龄可能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女性应避免高龄生育;二孩生育的妇女应警惕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活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2006年中国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个城乡调查点.调查对象是2006年5-10月内出生的活产新生儿,按规范称量出生体重.利用问卷调查获得活产儿的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活产新生儿18554名,2006年中国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6%;东、中、西部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3.2%、4.4%、6.3%;城市为3.9%,农村为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OR=1.48;95%CI:1.181~1.861)、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MI)(OR=1.52;95%CI:1.229-1.876)、孕期增重(OR=1.57;95%CI:1.246~1.965)、孕周(OR=20.16;95%CI:15.456~26.297)、多胎(OR=12.11;95%CI:9.229~15.893)、妊娠并发症和接受孕期营养指导(OR=0.66;95%CI:0.550~0.798)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孕周、妊娠并发症和孕期是否接受营养指导是我国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及其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L-T4)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合并SC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529例妊娠合并SCH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产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资料,查阅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用药情况及妊娠结局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不同阶段合并SCH及是否服药对妊娠结局(早产、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影响。结果与妊娠早中期合并SCH组孕妇相比,妊娠晚期合并SCH组早产(10.0%与1.4%,χ~2=18.673,P0.001)和低出生体重儿(11.6%与1.9%,χ~2=19.010,P0.001)的发生率较高;妊娠合并SCH服药组早产(0.8%与9.8%,χ~2=20.782,P0.001)、低出生体重儿(1.7%与11.1%,χ~2=18.031,P0.001)的发生率均低于妊娠合并SCH未服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服药是妊娠合并SCH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可明显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其OR值(95%CI)为0.168(0.034~0.826)。结论规律服药可降低妊娠合并SCH孕妇早产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方法以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邛崃市和崇州市2家医疗机构妇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40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398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9.70%,主要为早产(7.31%)、胎膜早破(6.49%)、巨大儿(6.04%)、低出生体重儿(4.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前BMI、不良孕产史、OGTT异常指标、孕期体重增加、孕期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340)、孕前BMI(OR=3.710)、不良孕产史(OR=2.259)、OGTT异常指标(OR=4.162)、孕期体重增加(OR=3.019)、孕期血糖控制情况(OR=1.469)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不良孕产史、OGTT异常指标、孕期体重增加、孕期血糖控制情况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应针对性加强干预以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绍兴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2004年9月30日出生的179例低体重儿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绍兴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3.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早产(OR=86.61),家族低出生体重儿史(OR=5.37),母亲合并内科疾病(OR=4.34),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2.65),女婴(OR=2.54),低收入(OR=1.68),产检次数≤5次(OR=1.64).[结论]绍兴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处在较低水平,孕周不足、低出生体重家族史、母亲合并内科疾病、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家庭低收入、产检次数少是绍兴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早期饮食模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指导孕期膳食,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检的妊娠早期妇女进行基线调查,收集食物频率资料。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饮食模式,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饮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结果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6.1%,巨大儿发生率为3.3%,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5.6%。因子分析得出6种饮食模式:动物蛋白为主型、营养丰富型、酒精型、饮料型、熏烤-腌制型、主食-豆制品型。多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动物蛋白为主型饮食模式中分组发生低出生体重风险比低分组降低了54%(OR=0.46,95%CI:0.24-0.89);熏烤-腌制型模式高分组发生低出生体重儿风险是低分组的2.19倍(OR=2.19,95%CI:1.04-4.63);营养丰富型模式高分组发生巨大儿风险是低分组的2.64倍(OR=2.64,95%CI:1.15-6.06)。结论 母亲孕早期3种饮食模式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需重视改善孕妇不良的饮食模式,加强孕期膳食...  相似文献   

18.
孕期防辐射服的使用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期防辐射服的使用情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8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待产的14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孕中期和孕晚期收集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等信息,并在分娩时记录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中61.43%的妇女在妊娠时穿着防辐射服,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职业为公司职员、初次妊娠者所占比例较高,且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相对较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穿着防辐射服与早产(OR=0.85,95%CI=0.37~1.94)、小于胎龄儿(OR=2.02,95%CI=0.73~5.57)、胎盘异常(OR=1.75,95%CI=0.44~6.94)和前置胎盘(OR=0.34,95%CI=0.12~1.08)之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结果尚不能说明孕期防辐射服的使用对早产、小于胎龄儿、胎盘异常和前置胎盘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密市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河南省新密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孕早期孕妇3 124名,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既往妊娠史和本次妊娠情况,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82%,不良妊娠结局排名前3位:巨大儿(8.19%)、早产(4.36%)和低出生体质量儿(2.67%)。有宫外孕史(OR=2.70,95%CI:1.16~6.29)、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1.50,95%CI:1.21~1.88)和居住地为城市(OR=1.27,95%CI:1.03~1.56)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河南省新密市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有宫外孕史、BMI≥24 kg/m~2和居住地为城市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需加强对该人群的孕前保健教育,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控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2011—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出生监测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1—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低出生体重儿总体发生率为3.45%。Joinpoint趋势检验表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呈上升趋势(AAPC=1.8,95%CI:0.7~3.0),尤其在2017—2021年明显增加(APC=3.9,95%CI:0.8~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婴(OR=1.449,95%CI:1.338~1.568)、胎龄<37周(OR=77.631,95%CI:71.665~84.093)、第1产(OR=1.474,95%CI:1.339~1.623)、母亲<20岁和≥35岁(OR<20岁=1.266,95%CI:1.046~1.533,OR≥35岁=1.1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