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手法对照组采用Epley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刺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试验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给予动静结合针刺治疗,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印堂,健侧的三间、中渚、后溪、外关,患侧的晕听区、风池,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每6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1 d, 3组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价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的眩晕程度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效后的DHI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与针刺对照组、手法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手法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法对照组、针刺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86.67%,...  相似文献   

2.
李萍  刘艳贞  李海朋 《新中医》2022,54(23):207-210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Epley 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PC-BPPV 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 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PC-BPPV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Epley 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HI 评分,并随访6 个月,比较2 组PC-BPPV 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2 周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逐渐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D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2 周后,2 组DHI 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 个月内,研究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 (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Epley 手法复位治疗PC-BPPV 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PC-BPPV 患者疾病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可作为临床治疗PC-BPPV 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眩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变化、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 <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DH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眩方与“小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经Epley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82例一次性Epley法复位成功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针刺晕听穴、太阳穴、风池穴为主,1次/天,6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在成功手法复位后不予任何额外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治疗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DHI评分在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缩短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法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止晕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DHI中的躯体P评分与总分、VAS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头晕程度,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8):999-100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服用温胆汤加减,疗程为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组头晕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疗程开始1周后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能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与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0 例痰湿型梅尼埃病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2 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并 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组予腕踝针治疗,治疗组予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 治疗前后评定2 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DHI) 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 评分、耳闷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 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 高于对照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组DHI 评分、THI 评分、耳闷V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4 项评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治疗组左、 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健康教育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痰湿型梅尼埃 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眩晕、耳鸣、耳闷等临床症状,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治疗耳石症(BPPV)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者设作对照组(51例),于此基础上加以手法复位治疗者设作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1%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10.32±3.70)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经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与手法复位配合治疗后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刀局部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安神解晕汤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90例,参照其治疗方案进行均分组,对照组给予Gufoni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安神解晕汤联合Gufoni法复位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记录两组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评价两组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3.56%(P <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大幅下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 <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大幅提升(P <0.05),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大幅下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1.11%(P <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龙南中 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眩晕症患者,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各 35 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 用常规西药及黄连温胆汤加减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 2 周后患者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生活 质量评分、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 者的 DHI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的 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29 %,高于对照组的 71.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 2.86 %(1/35),低于对照组的 25.71 % (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收 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眩晕症患者采取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具有良 好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 DHI 评分与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的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选取9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颈椎推拿和口服眩晕宁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疗法,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后观察颈性眩晕的相关改善情况,分析2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DHI评分、VAS评分及TCD(Vp、Vd)变化情况,评估其疗效,随访分析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2组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P均0.05),尤以治疗组评分增加为明显(P均0.05);2组DHI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均0.05),尤以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P均0.05);2组Vp、V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3个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通督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二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的相关症状,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止晕茶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肝火上炎及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眩晕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独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自拟止晕茶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主要证候积分、临床总有效率以及2周及4周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头晕、目眩、胸闷心悸以及呕吐痰涎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组2周及4周的复发率分别为0%及4%,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止晕茶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肝火上炎及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老年眩晕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63例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症状改善时间、头晕障碍量表评分(DHI)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87.1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9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组间DH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通过调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枕下三角区肌肉起止点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中途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枕下三角区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7d为一疗程,共进行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眩晕障碍评分(DHI)。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72%、86.7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DHI评分改善指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枕下三角区肌肉起止点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眩晕障碍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PCIV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无创多普勒超声(TCD)指标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DHI评分、TCD指标、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DHI评分、TCD指标和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有效率为89.36%(42/47),明显高于对照组67.67%(3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芍药木瓜汤配合针刺治疗PCIV,能够提高临床总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康复,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观察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干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 BPPV 且经耳石手法复位后确认伴有残余症状的患者 60 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予以前庭康复锻炼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眩晕程度、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总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头晕、走路不稳持续时间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4 周和 6 周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 干预治疗在 BPPV 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中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在缩短患者残余症状恢复时间、改善眩晕程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35/3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30/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9.84±2.45) h,对照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14.32±2.87) h,治疗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