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再次妊娠血清维生素D、miR-21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RSA再次妊娠孕妇104例为观察组,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维生素D、miR-21对RSA再次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SA再次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12.15±3.01 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26.51±4.43 ng/ml),miR-21(2.96±0.65)高于对照组(1.31±0.24)(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miR-21预测RSA再次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42,截点值分别为19.32ng/ml、2.14,敏感度分别为79.8%、81.0%,特异度分别为82.3%、83.8%,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81.9...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症患者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并于术后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共93例,记录其术中、术后及IVF-ET过程中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孕组和妊娠组,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术中EFI评分,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术中EFI评分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AMH水平和术中E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基本资料相似的情况下,术中EFI评分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EFI评分越高,妊娠率越高。单用EF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95%CI:0.604~0.814),其预测妊娠结局的敏感度为0.867,特异度为0.521,其最佳阈值为5.5分。EFI评分和术后AMH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93(95%CI:0.626~0.833),其预测的敏感度为0.867,特异度为0.521。EFI评分单独预测和联合术后AMH值预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术中EFI评分可用于预测术后IVF-ET妊娠结局,当EFI评分>5.5分时,患者妊娠率明显增加,临床对于EFI评分较低的患者,IVF-ET助孕前要给予充分的评估并慎重选择促排卵方案及移植策略,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症患者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并于术后行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共93例,记录其术中、术后及IVF-ET过程中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孕组和妊娠组,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术中EFI评分,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术中EFI评分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AMH水平和术中E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基本资料相似的情况下,术中EFI评分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EFI评分越高,妊娠率越高。单用EF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95%CI:0.604~0.814),其预测妊娠结局的敏感度为0.867,特异度为0.521,其最佳阈值为5.5分。EFI评分和术后AMH联合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93(95%CI:0.626~0.833),其预测的敏感度为0.867,特异度为0.521。EFI评分单独预测和联合术后AMH值预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术中EFI评分可用于预测术后IVF-ET妊娠结局,当EFI评分5.5分时,患者妊娠率明显增加,临床对于EFI评分较低的患者,IVF-ET助孕前要给予充分的评估并慎重选择促排卵方案及移植策略,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免疫性不孕症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孕因素将200例不孕症患者分为A组(输卵管因素)、B组(内分泌因素)、C组(子宫因素)、D组(免疫因素)。搜集4组的临床资料,对比血清AMH检测结果。另选取106例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根据血清AMH水平分为高AMH组、中AMH组、低AMH组,对比3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A、B、C、D 4组的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的血清AMH水平显著高于另外3组(P0. 05),A、C、D组的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AMH组、中AMH组和低AMH组患者的Gn总量、MⅡ卵数、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取卵周期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高AMH组中,妊娠亚组与非妊娠亚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中AMH组和低AMH组中,妊娠亚组平均年龄均显著低于非妊娠亚组(P0. 05)。不论是高AMH组,还是中AMH组或低AMH组,妊娠亚组和非妊娠亚组AM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IVF-ET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Gn总量、MⅡ卵数、优质胚胎数、可抑制胚胎数、累计妊娠率均呈正相关,与取卵周期数呈负相关(P 0. 05)。结论血清AMH水平与免疫性不孕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内分泌性不孕有关。AMH水平可较好地预测IVF-ET的临床妊娠率,同时年龄也是影响IVF-ET助孕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雌二醇(E_2)、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冻融单囊胚移植(SFBT)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受SFBT的204例女性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107例)和非妊娠组(9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微颗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E_2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清25(OH)D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清E_2、25(OH)D水平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不孕类型、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无差异(P0.05);妊娠组血清E_2(544.92±108.63 pmol/L)、25(OH)D(65.37±16.26 nmol/L)水平均高于非妊娠组(365.73±72.57 pmol/L、41.65±10.44 nmol/L)(P0.05);E_2、25(OH)D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E_2、25(OH)D预测SFBT临床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93,截断值分别为444.76 pmol/L、52.72 nmol/L,敏感度分别为89.7%、88.7%,特异性分别为79.4%、78.5%;两者联合预测SFBT临床妊娠结局的AUC 0.949,敏感度87.6%,特异性93.5%。结论 SFBT非妊娠女性血清E_2、25(OH)D水平较低,两者均可能影响SFBT临床妊娠结局,联合检测对SFBT临床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等不同助孕方式患者卵巢反应性和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等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收集血清AMH用于预测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研究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通过合并诊断效应量,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进而综合评价AMH对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5篇,累计病例3 475例。AMH预测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14和0.661,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26和0.768,合并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900和2.848,合并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29和0.357,合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21.334和9.403。SROC曲线显示,AMH预测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 8和0.822 1,Q指数分别为0.821 6和0.755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H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与其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相近,可作为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但其敏感度较低,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联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累积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20年3月因EMS在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后转至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UI助孕的不孕患者103例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孕组(n=48)和妊娠组(n=55)。均腹腔镜手术后促排卵周期IUI助孕。收集一般资料,妊娠结局。测定术后AMH水平,行EFI评分。比较两组术后AMH水平和EF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IUI累积妊娠率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术后AMH水平和EFI评分对患者IUI累积妊娠率预测价值。结果:未孕组术后AMH(2.18±0.76ng/ml)和EFI评分(5.48±1.54分)均低于妊娠组(2.87±0.84ng/ml, 6.78±1.48分)(P0.05);EFI评分为7~10分患者累积妊娠率高于0~6分患者(P0.05);术后AMH水平和EFI评分与患者累积妊娠率呈正相关,且是影响累积妊娠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AMH联合EFI评分预测IUI累积妊娠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6.4%、95.8%、0.944。结论:术后AMH联合EFI评分可预测患者腹腔镜术后IUI妊娠结局,2项指标是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IUI累积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干预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因输卵管因素实施IVF-ET助孕患者200例,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n=42,≥30 ng/ml)与不足/缺乏组(n=158,<30 ng/ml),再将不足/缺乏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9,给予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干预治疗),未干预组(n=79)不进行干预。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充足组临床资料、IVF-ET治疗情况、妊娠结局,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F-ET妊娠结局因素。结果:未干预组、干预组、充足组血清25-(OH)D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有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未干预组(35.4%)、干预组(51.9%)、充足组(71.4)依次升高(P<0.05),临床妊娠组与非临床妊娠组年龄、血清25-(OH)D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25-(OH)D是否充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Spe...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与不孕症患者首次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93例,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可分为妊娠组122例、非妊娠组7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控制性促排卵治疗情况及血清25(OH)D、AM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血清25(OH)D与AMH水平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25(OH)D、AMH对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因素、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窦卵泡数、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HCG日雌二醇(E2)、HCG日孕酮(P)、受精方式、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率、已移植胚胎质量优质占比、血清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及不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666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为HDP患者(210例,其中PE患者167例),同期妊娠期无合并症孕妇作为对照组(329例)。比较两组间的基本临床资料及维生素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HDP、PE发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维生素D水平对HDP、PE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不同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HDP组、PE组的维生素D水平(17.15 ng/ml、16.40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4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D水平升高与HDP、PE的发生呈负相关性(P<0.05)。维生素D预测HD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截断值为22.75,灵敏度为0.74,特异度为0.62。预测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窦卵泡数(AFC)、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MP-15)、基础雌二醇(bE2)与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在年轻不孕症女性患者卵巢低反应与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宁夏泾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30岁以下行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体内AFC、AMH、BMP-15、bE_2与bFSH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卵巢低反应与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卵巢反应性低患者体内AFC、AMH、BMP-15水平显著低于卵巢反应正常组,bE_2及bFSH水平显著高于卵巢反应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妊娠患者体内AFC、AMH、BMP-15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bE_2及bFS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测卵巢反应性低发生时,采用平行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且平行联合和系列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预测临床妊娠结局时,采用平行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且平行联合和系列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结论在对年轻不孕症女性卵巢低反应与妊娠结局进行预测时,可通过联合AFC、AMH、BMP-15、bE_2与bFSH多指标,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改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年龄预测助孕结局的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 086例就诊患者血清AMH水平,分析血清AMH水平与年龄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中768例(768个周期)不同年龄段行IVF-ET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获卵数、正常受精数(2PN数)、可用胚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血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2)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之间,血清AM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3)在≥40岁高龄患者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血清中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05);(4)h CG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2PN数、可用胚数、优质胚胎数随血清AMH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均与血清AMH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44、0.45、0.41、0.36、0.21,P0.05)。结论 (1)AMH结合年龄对IVF-ET结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血清AMH水平可以作为IVF-ET结局的预测因子。(2)当患者年龄≥40岁,血清AMH水平与其妊娠结局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血清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和E2/P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在解放军105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不育患者共72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 CG日血清P、E2水平和E2/P对IVF-ET结局的预测价值,确定其临界值及最佳预测指标。结果:h CG日血清P水平和E2/P预测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和0.64,均显著大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P<0.05),对妊娠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1和1.13 ng/ml,敏感度分别为0.66和0.57,特异度分别为0.75和0.67,其中后者的AUC显著大于前者(P<0.05);血清E2的AUC为0.54±0.02,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E2水平及E2/P预测流产的AUC分别为0.67、0.68、0.7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9 ng/ml、3 022.42和2.02 pg/ml,均显著大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P<0.05),对流产具有预测价值,其中E2/P对流产预测价值最高。结论:h CG注射日血清P水平对妊娠预测价值最高,E2/P对流产预测价值最高,两者可作为预测IVF-ET结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对卵巢功能衰退及体外受精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在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6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不孕症原因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2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265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组(78例),根据超促排卵后患者获卵数分为低反应组(47例)、正常反应组(433例)、高反应组(159例)。比较患者AMH水平及性激素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AMH对卵巢低反应和卵巢高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正常组、PCOS组、DOR组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AMH、窦卵泡数(AF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分析AMH对PCOS及DOR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916。采用ROC曲线分析AMH对IVF/ICSI-ET超促排卵中卵巢低反应及高反应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21。结论AMH可较好反映卵巢储备状态,早期预测卵巢衰退,在IVF超促排卵中,AMH可较好预测患者卵巢反应性,从而有助于临床促排卵方案的拟定,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纤维化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94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及肝脏硬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获得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绘制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结果 正常妊娠结局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及肝脏硬度分别为(289.5±34.5)ng/ml、(321.4±40.2)ng/ml、(103.6±32.4)ng/ml、(131.5±36.8)ng/ml及(6.8±0.5)Kpa;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及肝脏硬度分别为(339.6±48.9)ng/ml、(373.5±51.4)ng/ml、(148.4±42.5)ng/ml、(191.9±37.4)ng/ml及(7.6±0.5)Kpa。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PUL)者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50例PUL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血清β-hCG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异位妊娠的最佳指标和阈值,评价各指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350例PUL者最终确诊为自然流产180例(自然流产组),宫内妊娠120例(宫内妊娠组),异位妊娠50例(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比值(48h/0h)低于宫内妊娠组和自然流产组(P0.01,P0.05);子宫内膜厚度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截断点(cut-off)分别为1.6和7.9mm;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53、0.89;β-hCG比值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94%;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54%;两者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6%。结论:血清β-hCG比值对于早期PUL者预测异位妊娠具有较好临床价值,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细胞因子配体1(CCL-1)水平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阳性孕妇中的变化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拟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70例为GBS组,其中带菌20例、亚临床感染42例、绒毛膜羊膜炎8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血清IL-18、CCL-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因素, 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CCL-1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GBS组血清IL-18、CC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羊膜炎孕妇水平最高,孕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早产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IL-18、CCL-1均是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IL-18、CCL-1及二者联合预测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62、0.925,敏感度分别为70.0%、70.0%、93.3%,特异性分别为85.0%、73.3%、98.0%。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血清IL-18、CCL-1水平升高,并与妊娠结局有关,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状态和预测妊娠结局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87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分析妊娠结局与子宫内膜指标关系。结果: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A型内膜比例妊娠组(11.15±1.03mm, 75.3%)高于非妊娠组(6.87±1.00mm, 25.6%)(P0.05);妊娠率和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组最高,B型内膜组次之,C型内膜组最低(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类型预测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和0.776,截断值分别为11.00mm和A型,灵敏性分别为58.0%和75.3%,特异性分别为84.0%和58.1%。结论:阴道B超监测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对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分娩的GDM患者128例为GDM组、健康孕妇1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etatrophin、ANGPTL4水平及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etatrophin、ANGPTL4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390.27±65.05pg/ml)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4.4%)高于对照组(291.56±48.59pg/ml、8.6%),ANGPTL4水平(4.23±1.40 ng/ml)低于对照组(8.22±2.74 ng/ml),GDM妊娠结局不良组糖尿病家族史占比、血清Betatrophin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ANGPTL4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糖尿病家族史、Betatrophin较高、ANGPTL4较低是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85例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于月经第2~4天测定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同时用超声行卵巢窦卵泡计数(AFC);在超促排卵治疗前测定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根据新鲜周期和冷冻胚胎复苏周期移植妊娠结局分组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 1血清AMH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2血清AMH与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新鲜周期移植中,血清AMH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AMH不能预测IVF-ET的妊娠结局(ROC-AUC=0.483)。结论 1血清AMH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有显著相关性。2血清AMH不能预测IVF-ET的妊娠结局,在新鲜周期移植中,血清AMH与年龄较小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