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山市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善服务利用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应用自拟问卷对2009年以后分娩的昆山市536名孕产妇进行调查,了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1次占99.1%,产前检查≥5次占96.6%,首检孕周12周占80.2%,建卡率占96.0%,产后访视≥1次占71.0%,产后访视≥3次占6.1%,剖宫产率占40.5%。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在收入和距最近医院距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对产前检查率、建卡率、首检孕周12周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山市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水平总体较高,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仅产后访视较低,市内公立医院的住院分娩服务面临较大的供给压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安徽省2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时间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06年1月对新疆、安徽2地15~69岁有过孕产史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服务调查.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安徽2地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增加趋势(P值均<0.05).但仍然存在产前检查开始时间较晚、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等问题.2000年以来,孕早期检查比例只有52.5%,≥5次产前检查的比例也只达到54.0%,住院分娩比例只有68.1%.同时,2地区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安徽2地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总利用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地区差异。方法:以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资料为基础,用差异指数和地理分布图比较分析地区差异。结果:产前检查、孕早期检查、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4项指标中,城市妇女的住院分娩率最高(95.10%),产后访视率最低(61.00%);农村妇女的住院分娩率最高(87.10%),产前检查率最低(41.10%)。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产前检查率较高的是东北(59.50%)和华东(55.20%),最低的是西南(41.10%);孕早期检查率最高的是东北(80.30%),较低的是中南(62.30%)和西南(51.10%);住院分娩率较高的是东北(98.70%)和华东(95.70%),较低的是西北(85.00%)和西南(66.10%)。城乡居民的产前检查率分布不均衡性较大(0.12),其它3项指标显示城乡间差异均较小。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在西南地区差异最大,差异指数分别为0.27、0.19和0.16;最小的都是东北地区,分别为0.15、0.05和0.01。结论:我国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及城乡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方农村孕产妇围生保健特征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997~2000年河北5县孕产妇的围生保健资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早孕检查率由1997年的77.3% (10 513/13 607)上升到2000年的81.7%(10 998/13 460);平均产前检查次数和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1997年最高,为7.0次和87.4%(11 893/13 607),2000年时最低,为5.8次和73.2% (9 850/13 460);1997年的住院分娩率为87.4%(11 879/13 607),2000年时上升到97.3% (13 103/13 460);4年间3次及3次以上产后访视率均在95.0%以上,最高为(3.4±0.7)次, 最低为(3.3±0.6)次。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的住院分娩率已接近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平;孕妇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与5次及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简迎芳 《时尚育儿》2016,(3):142-142
目的:探讨孕期综合保健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建档案的孕妇中选择128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和孕妇意识分为甲乙两组各64例,甲组孕妇实施常规保健,乙组实施孕期综合保健,随访分析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结果乙组孕妇自然分娩率(89.1%)高于甲组(67.2%),且乙组分娩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发生率(6.3%)低于甲组(31.3%),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孕期综合保健可以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优化分娩结局,对确保母婴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3~2008年中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中国1993~2008年代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类型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利用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卫生部发布的1993、1998、2003、2008年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筛选部分关键指标分地区类型、分时段反映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的变化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在1993-2008年间,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从37.0%、69.5%、38.7%和46.0%升至65.2%、94.4%、88.6%和55.6%,剖宫产率从2.35%增至27.20%;产前保健、产时保健和产后保健各项指标的城乡差别均有不同程度缩小;2008年4类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仅为64.30%,大城市剖宫产率高达63.00%。结论:中国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在过去十余年间有了较大提高,但孕早期检查和产后访视两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指标之间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4类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还不理想。剖宫产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攀升,已经远远超过正常水平,需予以重视和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8.
西藏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访问了1512名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结果 妇女产前检查覆盖率为77.6%,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3.89次,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26.3%,住院分娩率为40 4%,83.9%的妇女接受过孕期卫生保健宣传教育,产后访视的比例为66.2%.家庭有无副业收入、是否牧区、个人卫生状况、产前保健宣传教育、动员住院分娩、孕期保健知识等是影响是否进行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地区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显著改善,但目前产前检查次数仍然偏低,住院分娩率偏低,缺乏孕产期保健常识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期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足月产妇孕期保健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太和县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建立产前健康档案及足月分娩的孕产妇资料,分析孕期保健与分娩结局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的产妇产前健康档案及妊娠结局资料1562人,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9.74±7.29)岁.发生不良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孕产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d对孕妇、产妇和胎儿、新生儿的保健服务,产前检查、分娩期保健和产后访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1〕。良好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是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婴儿出生质量与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2〕。为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改善情况,于2008年10月对青海省农村地区15~69岁有分娩史的妇女进行了有关孕产期保健服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分析我国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和《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两次调查资料,采用STAT/TRASFER软件转换数据库,经过变量重新设置,连接两次调查的数据库,用SAS8.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1997年调查前3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3年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增加较小。②1998~2000年间,95%以上城镇妇女接受产前保健服务,76%的农村妇女接受产前检查。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超过1/3不做产前检查。西部地区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的妇女产前保健最为薄弱。西部地区农村产前检查率远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④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明显低于汉族育龄妇女;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女对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妇女、经济收入低的妇女产前检查率极低。结论:我国产前保健服务状况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产前保健服务急待提高。需加强对西部地区和弱势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对西部农村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妇女应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能够综合反映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指标,并通过实际应用研究该指标对产时和产后保健的预测意义。方法:根据国外已有的综合性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指标和中国卫生部对产前保健服务的有关规定,构建适合中国农村具体情况的综合性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指标,即产前服务利用适宜指数,并利用秦巴卫生项目终末家庭调查资料,应用该指标分析产前服务利用水平对产时和产后保健的影响。结果:根据产前服务利用适宜指数分类,与产前服务利用不足的孕产妇相比,产前服务利用中等、足够和充裕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的OR值分别为1.378,2.488和3.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产前服务利用不足的孕产妇相比,产前服务利用中等、足够和充裕的孕产妇产后访视的次数平均分别要多0.33次,0.65次和0.72次,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服务利用适宜指数可以综合反映产前的服务利用,该指标比较简单并能够预测产时和产后保健服务利用,可以有效应用于孕产期服务利用评估。  相似文献   

13.
玉林社区围产保健现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围产保健服务的需求和现状,探讨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需求的先进服务模式和有效方法。方法 于2001年3月按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玉林社区1/10户家庭中在4年内有妊娠史的妇女,共86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本社区孕妇产前检查的覆盖率为93.9%;围产保健手册建册率为76.1%。产前检查的覆盖率、检查次数及被调查妇女接爱孕期保健的程度与建立围产保健手册呈正相关;产后访视率为52.9%;产前检查服务的满意率为61.0%;产后访视满意率为50.0%。被调查妇女希望改善候诊条件、开设周末门诊并改进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产后访视方面提出增加访视次数、提早首访时间的建议。结论 玉林社区产前保健已获得较满意的覆盖率,但产后访视率和对服务的满意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应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者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优势,增强围产保健服务及信息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产后访视率;应加强围产保健档案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以提高围产保健的依从性。还应在围产保健方面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围产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便捷、质优的围产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围孕期保健是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发生为宗旨,为备孕以及孕早期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及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保健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围孕期保健在降低出生缺陷、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围孕期保健特别是孕前保健在妇幼保健服务中是被忽视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博乐市缺铁性贫血(IDA)孕妇孕期保健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在博乐市妇幼机构进行产前检查的459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册时的血红蛋白(Hb)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292例,Hb≥110 g/L)和观察组(167例,Hb≤109 g/L),了解两组孕妇的孕期保健情况和贫血转归情况。结果博乐市孕妇孕早、中、晚期的IDA发病率分别为36. 4%(167例)、39. 4%(181例)、29. 8%(137例)。其中,对照组孕中、晚期的IDA发病率分别为22. 9%(67例)、18. 5%(54例),观察组孕中、晚期的IDA发病率分别为68. 3%(114例)、49. 7%(8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对照组孕妇的孕期产检次数、血常规检查次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 05)。两组孕妇的建册孕周、孕期体质量增加、孕妇课堂参加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博乐市孕妇的IDA发病率较高。孕早期患IDA的孕妇与无IDA的孕妇相比,孕中、晚期IDA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孕早期患IDA的孕妇孕期保健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6.
叶健莉  崔颖  潘晓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67-2469
目的:了解新疆农村不同年代孕产期保健情况。方法:在新疆农村项目县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用趋势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代的增加,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都在提高。到2000年以后,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54.3%和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分娩年代、孕次和是否进行过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有统计学联系。结论:虽然近年来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在不断提高,但其绝对水平还很低。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新疆农村地区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对照研究,探讨孕期保健服务对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整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来温岭市大溪中心卫生院就诊的112例高龄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2007年1月-2009年3月入院,该组孕妇从未检查或不定期检查;实验组56例,2008年5月一2010年12月入院,该组产妇均进行孕期保健服务.综合分析孕期保健服务对难产率、早产、死胎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如产妇体质量、及血糖水平等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56例,难产29例,难产发病率为51.79%;实验组56例,难产7例,难产发病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13,P=0.000<0.01).(2)实验组孕妇及胎儿体质量均较对照组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坚持锻炼、心理稳定、血糖控制亦比对照组好.(3)进行孕期保健服务、定期检查的孕妇,其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孕期保健、定期检查的孕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产妇给予科学合理的干预、精心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母儿并发症,有利于孕妇安全分娩,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28~34周的孕妇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模式干预,干预组给予集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干预。分析干预前后孕妇分娩恐惧得分、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得分及妊娠结局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孕妇分娩恐惧水平、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干预前后,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总均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集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保健者、孕妇及妊娠结局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产后保健服务提供现况,为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提供改进依据。 方法 2018年3—6月采用简单抽样方法抽取分别在浦东新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婴儿进行免疫接种的产后4个月内的母亲进行产后保健服务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840名产后4个月内的产妇进行调查,处于产后26~126 d,平均年龄(29.50 ± 4.23)岁。调查产妇中674人(占80.24%)接受过产后保健服务,408人(占48.57%)接受过≥2次的家庭访视服务。不同区域产妇产后接受访视次数及形式分布情况不同(P<0.01)。401人(占59.50%)在出院1周及以内接受服务,不同区域服务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访视中了解一般情况和体格检查分别占82.20%、83.68%,营养指导、卫生指导、避孕指导、42 d健康检查告知分别占72.55%、71.81%、65.28%、75.96%,新生儿访视内容中体格检查占93.62%、喂养指导占80.42%、预防接种指导占84.12%、28 d健康检查告知占79.08%。不同区域对产妇的体格检查、营养指导、卫生指导、避孕指导和对新生儿喂养指导的比例差异不同(均P<0.01)。家庭访视时长以20~39 min为主(占51.48%),不同区域家庭访视时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社区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覆盖率有所上升但质量仍需提高,需要加强对产后访视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培训、监督,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20.
产后访视是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的优生政策,使得人们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营养都无比重视.我院为了长期做好产后访视服务,切实加强母婴保健,根据产妇在分娩1月内并发症多和新生儿死亡率高等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访视制度[1],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访视内容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