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妊娠合并心脏病10例患者资料,统计治疗结果.结果:及时处理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不同分期,能改善妊娠结局,预防并发症.结论:给予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有效治疗能预防新生儿死亡,改善心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合并症。淮阴市第二人民医院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76例,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淮阴市第二人民医院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分娩总数11397例,其中合并心脏病76例,发病率为067%,与文献报导相近[1]。76例中风湿性心脏病共35例(占46%);先天性心脏病30例(占394%);妊高征性心脏病4例(占530%);贫血性心脏病4例(占530%);围产期心肌病3例(占394%)。发病年龄最小22岁,最大34岁,平均265岁。第1胎61例,第2胎15例,本组病例中孕前均无心衰史。经产前检查30例,发生心衰6例,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56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0例妊娠患者中,心功能分级结果为:Ⅰ-Ⅱ级364例(65.0%),心功能Ⅲ-Ⅳ级196例(35.0%),心脏病类型以心律失常为主。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结束分娩471例(84.1%),阴道分娩89例(15.9%)。心功能为Ⅲ-Ⅳ级的患者与心功能为Ⅰ-Ⅱ级的患者比较,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必须保证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与及时性,进而才能开展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心脏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是最严重的妊娠合并症之一,也是我国孕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孕妇早产以及流产的主要原因。在妊娠期,绝大部分妇女身体内的血容量、心排出量会增加,同时血管的阻力也会下降,而在顺产胎儿以后,大量的血液迅速地进行了血循环,心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时期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诊治进展.方法?对该院2011年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相关治疗结果进行及时的记录.结果?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妊娠前、妊娠期以及分娩期的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结论?通过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减少以及产儿死亡的情况[3],对当今临床医疗研究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问题.由于妊娠、分娩、产后而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使心脏负荷加重.尤其在分娩期,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处理使这类孕产妇安全度过这三个阶段,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33例占45.21%),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22例占30.14%),不明原因心律失常(14例占19.18%),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占4.11%),心肌炎(1例占1.37%)。心功能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妊娠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率90.41%,围产儿死亡率为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中居首位,而在农村边远地区,风湿性心脏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心功能状态影响孕周及新生儿体重,适时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9.
许士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2,(4):45-45
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二十余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无论是顺娩还是剖宫产术,母子均平安。现将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一、加强妊娠期保健 加强妊娠妇女的保健工作,让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及其家属了解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生理性贫血、排血量及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及心脏移位……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了2007年-2011年妊娠合并心脏病29例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患病率0.4%,平均年龄27.32岁,围生儿死亡率3.4%,剖宫产率65.52%,其中心功能III-IV级者占83.33%。认为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的监护,积极防治贫血、妊高症、产程延长及各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1]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通过早期监测、治疗和护理.并根据各类心脏病特点和产科的特殊性,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和操作护理,为医生提供了有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积极配合治疗,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防止母体和胎儿的缺氧,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产要和围产儿的影响及产科处理原则。[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心肌炎及心肌炎后遗症,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心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心功能衰竭好发于30-33周,产时,产后24小时,心功能Ⅲ-Ⅳ者,其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增加。[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者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的质量,建议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剖官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心脏病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间10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为0.75%,孕产妇病死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0.48‰,剖宫产率71.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1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的发生率最高,占38.05%,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占20.75%。心功能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妊娠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而风湿性心脏病发生率已较80年代下降;妊娠合并心脏病易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劳损;同时也影响孕周、新生儿体重,增加剖宫产几率。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产期母婴预后。[方法 ]对我院 1991— 2 0 0 1年发生的 12例妊娠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 10 0 2 9例分娩中 ,合并心脏病 14 1例 ,其中紫绀型 12例 (艾森曼格综合征 7例 ,法乐四联征 5例 )。 1997年前有 4例死于艾森曼格综合征 ,患者均未做系统的产前保健 ;1998年后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加强与心内科的合作和围产期监护 ,剖宫产术采用全麻 ,术后进入CCU监护 ;妊娠 <2 8周者动员引产 ,努力改善孕产妇预后。由于低氧血症导致胎儿缺氧、宫内发育受限、早产 ,新生儿易发生感染、硬肿、缺血和缺氧性脑病等严重病症。[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我院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型 ,须与心内科、产科、麻醉科及新生儿科等多学科进行合作 ,以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分娩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7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176例,发病率为1.1%,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为64.7%,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均预后良好,Ⅲ、Ⅳ级患者36例中有13例发生心衰(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均在此组).孕前行心脏手术组母婴并发症较非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脏病患者应计划妊娠,心功能不全者应于手术改善心功能后妊娠,妊娠期由产科及心内科专家随诊,已妊娠的严重类型心脏病患者宜在妊娠早期人工流产.对心脏病孕妇孕期应加强保健、防治心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心脏病2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296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31%。孕前已行心脏手术纠正者心功能I~II级占95.50%。心脏病的种类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无显著影响。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孕前未行外科手术者,其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已行手术者,早产儿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良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孕前积极治疗或行心脏手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妊娠有良好结局。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妊娠晚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对心脏病患者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妊娠晚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比例为1 5∶1, 心功能对妊娠结局有影响; ②心脏矫正手术能有效改善心功能; ③不宜妊娠者易造成心衰、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 应正确处理, 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④加强产前检查, 减少高危妊娠。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比率发生变化,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下降。母亲心功能状态影响新生儿预后。心脏手术能改善心功能, 使母婴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两种心脏病仍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地区资料1971—1980年间妊娠合并心脏病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1/4。成都市1984年从8万余孕产妇的调查中,发现因心脏病死亡者占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心脏病1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孕产期监护效果.方法 对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脏病185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在本院按期产检,占70.3%,55例不规则产检或从未产检.占29.7%.两者发生心功能Ⅲ~Ⅳ级分别为15.4%(20/130)和72.7(40/5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9,P<0.01).分娩方式以择期割宫产术为主,占62.2%(115/185),无一例母耍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给予分类指导,密切监护,分娩期有效干预,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