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结局。方法依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早产儿败血症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真菌组,分析各组患儿临床特点、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及临床结局。结果 90例早产儿败血症患儿根据检出病原菌分为革兰阳性菌组26例、革兰阴性菌组42例、真菌组22例;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为主。真菌组出生体质量最低、胎龄最小(P0.05),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早发型比例较高(P0.05)。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首发症状中呼吸困难占比高于真菌组,腹胀占比低于真菌组(P0.05),革兰阳性菌组血培养转阴时间最短(P0.05),三组发病时WBC和P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感染前机械通气时间最长(P0.05),真菌组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时间、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最长(P0.05),真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最高(P0.05);革兰阴性菌组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最高,革兰阴性菌组、真菌组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革兰阴性菌组治愈或好转出院率最低(P0.05)。结论不同病原菌感染致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不尽相同,需结合临床症状、发病日龄及血液学指标等综合判断,并及早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败血症18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真菌组,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4.13%;革兰阳性菌45株,占24.45%;真菌21株,占11.41%。(2)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起病日龄和出生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120、6.04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起病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Z值分别为3.465、22.748、11.49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4.406),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3,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2、81.662,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细菌性脑膜炎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6.511),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72.482),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另外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特点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比较NICU中早产儿和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病原菌感染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败血症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将12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72例)和早产儿组(49例),对其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两组患儿的高危因素中,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母亲感染及有创操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21例,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103株,阳性率为85.12%;革兰氏阴性菌15例,阳性率12.40%。两组患儿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早产及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和病原菌的不同特点,可早诊断、早治疗,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验室感染性检测项目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评价,为临床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52例试验组与60例对照组患儿,用固相免疫层析法半定量测定PCT,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用XE-2100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果对52例新生儿败血症阳性的诊断中PCT的特异性与白细胞、血小板、CR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T在治疗前后的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CT>10 ng/ml等级范围时,革兰阴性菌感染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P<0.05)。结论 PCT的实验室检测可以为新生儿败血症提供早期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为早期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8例)。细菌感染组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28例(革兰氏阳性菌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4例(革兰氏阴性菌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患儿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WBC计数及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均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0.05),而WBC、CRP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72 h后WBC、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计数联合检查可对患儿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做出初步诊断,且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抗感染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本院新生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探讨早产儿感染的相关因素, 为防治提供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住本院NICU治疗的2 940例早产儿中的47例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占住院早产儿的1.6%, 早产儿占院内感染的75%。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3.1%, 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 大肠埃希菌-B内酰胺酶次之; 革兰阳性菌占36.3% , 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6%, 以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耐B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100.0%;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MRCNS阳性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 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茵药均敏感。结论 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加强支持治疗, 增强免疫力, 是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钱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86-2887
目的:探讨早产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206例院内感染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结果:该组早产儿的院内感染率为25.0%,206例患儿共培养分离出286例菌株,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248株。低体重、胎龄<32周、机械通气及延迟喂养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监护病房感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加强对早产儿ICU的监控和管理,重视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尽早开始胃肠道喂养,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可能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20%(87/7 221)。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70.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 (33.3%) ;革兰阴性菌占29.2%,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极低出生体重(OR=1.9,95%CI:0.9~5.3,P=0.013)、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OR=3.3,95%CI:2.5~8.3,P=0.006)、气管插管(OR=2.3,95%CI:1.7~5.7,P=0.001)和双胎(OR=1.5,95%CI:0.7~4.2,P=0.009)是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极低出生体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双胎是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创面感染深度的糖尿病足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患者炎症指标表达状况。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杭州市中医院67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病变是否累及骨关节分为深度感染组(n=28)与浅度感染组(n=39),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菌及血清炎症指标检测,观察2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炎症指标与感染的关系。结果 深度感染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3.66%,浅度感染组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6.10%。2组间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浅度感染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CRP、IL-6、IL-17、TNF-α水平与感染深度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7、0.447、0.769、0.621,P<0.05)。结论 深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浅度感染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此外该症炎症指标呈升高表达,且其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5-2019年82例新生儿败血症(NS)病原菌变化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取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对其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儿经血培养确诊,血培养阳性率为82.93%,年度与患儿血培养阳性率之间无线性变化趋势。革兰阳性菌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占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P0.05)。28例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54例为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ONS)。两类患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羊水Ⅲ度污染、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C-反应蛋白、呼吸机应用及发病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NS患儿的感染性肺炎发生率高于LONS患儿(P0.05);两类患儿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患儿的血培养病原菌出现革兰阴性菌占比上升、革兰阳性菌占比下降的趋势,EONS和LONS患儿在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临床应根据上述变化趋势和差异进一步优化NS的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甲酸消毒剂常用于预防院内感染 ,通常对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在内的大多数细菌有效 ,已有新生儿及儿科监护室内发生克雷伯菌感染的报道 ,且常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死亡。婴儿可通过受污染的蒸馏水容器、复苏器械、洗手刷子及 1%的液体肥皂瓶而感染。1996年 10月~ 1999年 3月在有 12张床位的新生儿及小儿监护室内 2 8例产酸克雷伯菌感染的败血症暴发 ,16例为胎龄不足 37周的早产儿 ,2例有胎粪吸入综合征及先天畸形 ,8例婴儿及 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 2例 (82 % )根据典型败血症症状及血小板减少和 C反应蛋白增高确诊 ,12例有败血症休克及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ALB)检查对早产儿早发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56例早产儿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感染状况分成感染组74例和未感染组82例。采集早产儿血液样本,检测早产儿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4h的hs-CRP与ALB。结果本研究156例早产儿共出现感染74例,感染率47.44%,以肺炎为主。感染早产儿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20.0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5株占72.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分别为(13.28±4.20)×10~9/L、(238.30±41.02)×10~9/L、(26.54±10.25)g/L,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7.10±5.12)×10~9/L、(261.05±42.06)×10~9/L、(29.64±12.24)g/L,而感染组24h和48hhs-CRP及ALB分别为(2.38±0.49)mg/L、(22.03±9.36)mg/L,且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02±0.21)mg/L、(17.65±8.67)mg/L(P均<0.05),感染组48h之外死亡早产儿3例,死亡率4.05%。结论血清hs-CRP与ALB可作为早产儿早发感染的有效临床诊断指标,同时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4h内hs-CRP与ALB指标可较大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临床意义,旨在为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新生儿NICU收治的患儿5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情况。采集血液标本,分离培养鉴定,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测定两组患儿PCT、WBC与CRP。结果 新生儿NICU收治的患儿发生败血症61例,医院感染率为10.70%(61/57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43.04%,以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1株占26.5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24株占30.38%,以热带假丝酵母为主;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率,仅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敏感,而真菌对制霉菌素和氟康唑较敏感;感染败血症患儿血清PCT、WBC和CRP分别为(2.97±0.46)ng/ml、(15.42±1.89)×10~9/L和(49.83±8.74)mg/L高于未感染败血症患儿(P<0.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PCT、WBC和CRP对医院感染败血症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评价感染败血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温碧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75-5177
目的:观察伴院内感染早产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是否伴有院内感染将130例早产儿分为无院内感染的对照组105例和伴院内感染组25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3、5、7、9天采集早产儿足跟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RP水平动态变化。结果:伴院内感染组早产儿不同感染原因其血清CRP水平峰值相异,以皮肤感染最低,败血症最高,表现为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对照组早产儿血清CRP水平在监测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伴院内感染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升高达峰值,治疗后从出生后第5天逐渐下降,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9天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对伴院内感染早产儿的临床防治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研究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者病原菌检测结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进行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 32例患儿中包括革兰氏阳性菌14例,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此外还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17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此外还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等;真菌1例;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阴性菌17例,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较高。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发病率均较高,因此需要对病原菌进行积极培养,并可以使用联合抗感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早产儿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培养阳性,实验室确诊败血症155例,对不同病原菌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55例早产儿败血症中,革兰阴性(G~-)杆菌组76例(占49.03%),以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组42例(占27.10%),以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为主;真菌组37例(占23.8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为主。G~-菌组和真菌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菌败血症组;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起病日龄大于G~-菌组、G~+菌组,深静脉置管比例高于G-菌组、G~+菌组;真菌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低于G~-菌、G~+菌组;G~-菌组C反应蛋白(CRP)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5例早产儿治愈好转率94.84%,病死率5.16%。G~-菌组患儿病死率高于G~+菌组、真菌组,真菌败血症组治疗日数长于G~-菌、G~+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G~-菌,G~-菌组、G~+菌组及真菌组败血症早产儿临床表现不同、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 结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39.2%,以肺炎链球菌(9.2%)和化脓性链球菌(7.5%)为主;革兰阴性菌73株占60.8%,以肺炎克雷伯菌(18.3%)、鲍氏不动杆菌(8.3%)和铜绿假单胞菌(6.7%)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59.2%。 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研儿科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探讨防控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25日在本院儿科住院的1 265例患儿,统计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控儿科住院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对策。结果 1265例患儿中有5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95%,其中有8例患儿出现2个部位同时感染。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48.28%(28/58);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占41.38%(24/58)。院内感染患儿的微生物送检率为81.03%(47/58),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12份标本同时检出2种病原菌。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和病毒为主,分别占38.98%(23/59)和33.90%(20/59);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18.64%(11/59)和6.78%(4/59)。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系统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感染呼吸系统,轮状病毒主要感染胃肠道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营养状况、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和时间、激素使用情况及有侵袭性操作是影响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为主,应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操作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比值(I/T)、C-反应蛋白(CRP)联合用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5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败血症晚发型足月新生儿及100例住院非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采集败血症患儿血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测定两组患儿PLT、I/T、CRP水平,分析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结果 80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共分离出82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革兰阳性菌48株占58.54%,革兰阴性菌33株占40.24%,真菌1株占1.22%。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败血症组患儿PLT计数显著降低,I/T比值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I/T比值、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667、0.718。3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42,均高于两指标联合及单独检测。结论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PLT计数、I/T、CRP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获得性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SICU后确诊发生败血症的48例患者病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SICU败血症发病率为0.9%,死亡率为47.9%;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2.8%,革兰阴性菌占39.3%,真菌占17.9%;死亡患者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其平均值25分;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下降、低蛋白血症、肠外营养是影响SICU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ICU中革兰阳性菌败血症为主;真菌性败血症增多,且死亡率高;APACHEⅡ评分高与患者预后相关,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下降、低蛋白血症、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