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指导的针刺取穴方法与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按中央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表面肌电图检测指导的针刺治疗方法,即根据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判定具体病变肌肉而选取相应的穴位,包括:地仓穴、口禾髎穴、承浆穴、颊车穴、下关穴、旁廉泉穴、外金津穴、外玉液穴、人迎穴、吞咽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方法,穴位包括:风池穴、廉泉穴、合谷穴、完骨穴、通里穴、太冲穴、照海穴。两组均留针30分钟,每日1 次,共治疗28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电视吞钡造影(VFSS)评分以及表面肌电图(sEMG)吞咽时程,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SSA、VFSS评分及sEMG吞咽时程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高于对照组的80.0%(36/4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指导的针刺取穴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丘墟透照海治疗脑卒中足下垂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丘墟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lI缶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刺丘墟穴,并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结论:针刺丘墟穴可以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针刺治疗,3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比较,用x2检验,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照组30例采用头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后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胫骨前肌肌力、FMA、改良MBI指数、表面肌电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艾灸涌泉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以6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踝背屈角度进行踝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灸法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足下垂是肢体瘫痪的表现之一,是痉挛期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步态及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增强主动性踝背伸能力,对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有很大意义[1].笔者在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逐渐发现电针结合现代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功能康复有着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电针结合物理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和常规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针穴位疗法,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治疗前后胫前肌及腓肠肌表面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 EMG)及踝背屈状态下的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Ratio,CR),并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量表(RangeofMotion,ROM)、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aximum Walking Speed,MW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胫前肌和腓肠肌i EMG值和C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前肌i EMG较治疗前升高,腓肠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穴、丘墟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足下垂是中风病常见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以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伴足内翻、跖屈为主要特征,日久会延缓下肢康复进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少,且疗效欠佳。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特色针刺疗法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接受度广泛等优势。近年来各种针法正在探索对中风后足下垂的特异性优势,本文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研究归纳为针法的应用、针具的选用和行针手法的运用3个方面,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触发点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毫针针刺、痉挛肌电疗、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组加用腓肠肌、股直肌触发点毫火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发点毫火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采用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8周后与治疗前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MT肌力量表、ADL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栾菁 《中医药研究》2011,(8):1011-1012
目的探讨运用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患肢管理防治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新措施。方法对52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早期进行足下垂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方式,分别在仰卧位、坐位进行踝背曲评分,其中仰卧位显效6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坐位显效2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5%。结论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患肢管理是防治脑卒中后足下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足下垂及足内翻的足底生物力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及广州体育学院对21名符合研究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受试者赤足走过步态分析压力分布测量台,每人左右脚各自走3步以上,由系统自带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主要观察受试者步行过程中足底平面压力及三维压力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从足底压力测试图像结果上分析,21名受试者中,5人存在足下垂,9人存在足内翻,2人足下垂合并内翻。压力传感器采集到了足下垂患者足趾在传感器上拖行的压力信号,足内翻患者步行时,足外缘着地,同地面有一个明显的压力接触,呈现峰值压力,这些特点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吻合。结论:脑卒中患者足底生物力学研究对于指导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预防肢体关节的损害及疗效的评估具有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足下垂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析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足下垂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前瞻性预防及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预防足下垂,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电体针与传统针刺对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体针与传统针刺对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对比.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和电体针组,每组20例,针刺组采用中医传统配穴原则治疗,电体针组采用神经刺激原则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MT肌力量表、ADL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胫前肌肌力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定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8周开始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定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体针等综合运用对脑卒中后足下垂进行长时间的系统、规范、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疗效。方法选我院急性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早期介入中医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施行早期中医传统治疗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治疗.采用MAS评分、MBI评分和FMA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对比两组患...  相似文献   

19.
综述表面肌电图技术在针刺选穴研究、穴位特异性研究、穴位得气效应研究、针刺手法研究、针刺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能动态、实时、定量反映神经肌肉的肌电信号,能够客观准确地从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参数定量评价针刺的疗效,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肌肉疲劳、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