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宫颈癌筛查中HPV DNA的检测方法和HPV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追踪调查、宫颈癌前、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是30岁以上妇女宫颈癌筛查可选择的方法。曾报道2例经此种联合筛查发现的早期宫颈癌,均为细胞学检查正常但HPV DNA检测阳性,从而促使及时复查,做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子.由于宫颈癌筛查技术不断提高,使宫颈癌的发病明显下降.目前许多国家推荐应用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尽管HPV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在临床上显示了明显优势,但由于HPV感染到发展为癌症要经过几十年的潜伏期,即使有HPV感染也不一定发展为宫颈癌.而滥用HPV DNA检测导致的错误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焦虑、额外的开支、过度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HPV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子。由于宫颈癌筛查技术不断提高,使宫颈癌的发病明显下降。目前许多国家推荐应用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尽管HPV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在临床上显示了明显优势,但由于HPV感染到发展为癌症要经过几十年的潜伏期,即使有HPV感染也不一定发展为宫颈癌。而滥用HPV DNA检测导致的错误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焦虑、额外的开支、过度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HPV检测在宫颈癌预警和筛查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宫颈癌筛查中HPVDNA的检测方法和HPV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追踪调查、宫颈癌前、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据近5年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对于仅表现为HPV DNA阳性的患者,缺乏精准、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来评估发生HPV持续感染及癌前病变的风险。近年来,病毒载量在风险分层、宫颈病变预测等方面显示了不同的临床应用性能,并可以在大范围普查时,同时实现基于风险的二次分流,避免了频繁复查导致的身心焦虑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综述近十来年来HPV病毒细胞内载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以期加深对病毒载量的认识、了解研究现状,为未来病毒载量的研究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PV感染存在病毒血症,HPV DNA可在血中测得。宫颈癌虽较易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但其复发转移的较早诊断仍很困难。相关研究报道认为,血HPV DNA可反映治疗效果,而宫颈癌治疗后血中HPV DNA的出现能早于影像学等检查手段提示复发转移且特异性较高。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周血HPV DNA有望成为监测宫颈癌早期复发转移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世界的1/3。宫颈癌病因学研究结果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迄今已发现120多种HPV亚型,依据其致病力大小,将HPV亚型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类。基因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病原体核酸进行高通量快速的检测方法,主要可用于HPV分型检测[1],本文旨在进一步了解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而来,大部分CIN可自然消退,只有一小部分发展为浸润癌。宫颈癌筛查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查,但其对宫颈病变预测的相对特异性较低,单靠细胞学检查不能区分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病变,因而需要检测其他标志物,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和DNA倍体等来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DNA倍体状态和HPV亚型感染情况,探讨HPV亚型、DNA异倍体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引起女性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HPV E6/E7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预测宫颈病变的恶性进展或宫颈癌复发,目前临床上有多种针对HPV E6/E7的检测方法,如检测HPV E6/E7 mRNA或检测HPV E6/E7蛋白。本文回顾了HPV E6/E7在宫颈病变恶性进展或宫颈癌复发中预测作用的相关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人群和临床就诊患者中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国山西省长治市3个三甲医院参加宫颈癌筛查的21~70岁妇女及门诊病人共55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BC与HPV E6/E7 mRNA检测技术对宫颈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 HPV E6/E7 mRNA阳性率随着细胞学和病理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在CIN2+/CIN3+中,HPV E6/E7 mRNA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LBC检测;HPV E6/E7mRNA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LBC检测。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能力相比于LBC检测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细胞学检测结果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进行随访,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对其分流管理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患者共40013例,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97例ASCUS患者,同时行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并对活检病理阴性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19例患者随访至少1年,分析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患者的分流管理价值。结果:40013例患者经TCT诊断结果为阳性者共1191例,其中ASCUS 734例,其检出率为1.83%。297例ASCUS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正常者136例,LSIL 108例,HSIL 50例,宫颈癌3例。HPV E6/E7 mRNA检测ASCUS中HSIL及宫颈癌的敏感性(88.68%)与HPV DNA检测(9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42.21%)高于HPV DNA检测(1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年后随访结果:TCT结果正常且高危型HPV阴性者82例,高危型HPV阳性和(或)TCT结果≥正常但经阴道镜检查评估并行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正常者17例、LSIL 14例、HSIL 6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检测相比较,预测1年后HSIL的敏感性均为100%,而特异性分别41.59%、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P0.001)。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病变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高于HPV DNA检测(AUC=0.563)。结论:ASCUS的病理活检结果分布于宫颈炎至宫颈癌的各个阶段,HPV E6/E7 mRNA检测不仅能检出其中的HSIL,而且可预测宫颈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只有进行有效的筛查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宫颈癌筛查方案多样,但均有不同的局限性。随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深入研究,HPV检测也成为宫颈癌筛查中重要的部分。HPV检测初筛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国内外研究者不断探索新式检测方法对HPV阳性者进行分流检测,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效力。目前国内外有关HPV阳性者分流检测的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测分流、HPV分型检测分流、HPV mRNA检测分流、分子标志物分流等。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利弊,一些检测相关标志物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大宗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临床应用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HPV检测有效地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但由于HPV检测方法众多,各种检测方法的设计、原理以及临床阳性阈值设定存在差异等因素,临床应用中容易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全球危及女性生命的第二高发肿瘤。多因素协同作用促使疾病发生发展,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条件。现就HPV病毒DNA整合状态、整合位点、病毒载量等因素与宫颈癌发生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如何进入宫颈癌筛查领域以及在该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综述。HPV检测可以对意义不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进行分流检测,亦可与细胞学联合对30岁及以上女性进行筛查。HPV分型检测适用于ASC-US患者。未来,宫颈癌筛查的模式有可能转变为初筛用HPV分型检测,之后进行细胞学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病例特点、变化趋势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4年10年间经活检确诊的宫颈癌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进行HPV检测,将病例资料和检测结果录入到Access数据库中,应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检出宫颈癌144例,HPV阳性7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9岁,平均43.07岁。35岁及以下34例,HPV阳性23例;35岁以上110例,HPV阳性51例。前后5年两个时段比较,前5年25例,平均年龄47.52岁,HPV阳性8例;后5年119例,平均年龄42.13岁,HPV阳性66例。鳞状细胞癌126例(其中40例为原位癌),腺癌17例,腺鳞癌1例。结论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状态,并向年轻化发展,与HPV感染相关,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基因芯片HPV—DNA方法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0月,对妇科门诊538例患者行TCT和HPV—DNA的筛查,采取TBS报告方式,对ASC—US以上的患者和(或)HPV检测阳性患者共112例行宫颈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TCT、HPV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38例TCT检查者,ASC—US阳性者82例,HPV阳性者75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2%、13.9%,诊断符合率86.7%。结论 TCT联合HPV—DNA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用此方法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