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颅脑外伤性气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外伤性气颅的病例资料,患者男46例,女18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硬膜外血肿内、脑室、脑池及脑内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分为:(1)单纯性气颅;(2)并存性气颅;(3)张力性气颅。结论: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具有相关性,硬膜下张力性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双侧创伤性脑实质损伤是中、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常见类型,其伤情复杂,手术开颅减压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双侧脑实质损伤11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4例,女4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4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14例.减速伤41例,加速伤76例.入院时GCS评分:8~ 12分29例,6~8分71例,3~5分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4h,平均2.4h.受伤至手术时间1.5~60h,平均6.5h.CT及临床表现:双额、颞叶脑挫伤32例,伴脑内血肿13例,伴一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8例,伴硬膜外血肿5例;双侧前额叶裂伤,前部大脑镰向一侧移位11例;一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少量硬膜下血肿、对侧颞后叶脑挫伤18例;一侧额颞顶叶脑挫伤、对侧额极额底脑挫裂伤伴小血肿形成14例;双额广泛、严重脑挫裂伤为主18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4例;一侧颞后叶、一侧枕叶脑挫伤伴血肿10例.入院时双侧瞳孔正常67例,一侧正常一侧稍缩小20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13例.手术时双侧瞳孔散大21例,出现去大脑强直5例.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昏迷2 h就诊,诊断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左额颞叶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左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清醒,并于术后1个月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CT示:颅骨呈术后改变,颅脑损伤恢复期,未见颅内积气.患者出院后继续在门诊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4.
宋勇 《西南军医》2012,14(3):468-469
目的探讨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的手术指针、采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5~2011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脑疝表现的病人,或头CT示一侧额、颞叶脑挫伤合并弥漫性点、片状出血、脑组织水肿、头CT检查发现中线结构移位超过0.5cm、脑室明显受压、环池模糊不清者及时手术。对双额、颞叶广泛脑挫裂伤,经非手术治疗后意识障碍加重,可放宽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手术采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入颅清除血肿及挫伤脑组织。标准外伤骨瓣采用美国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去除骨瓣,咬除蝶骨棘,在头灯辅助照明下清除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术中电灼并剪开大脑镰,清除对侧额叶底部挫伤的脑组织及血肿。扩大缝合硬膜.术后进入ICU监护,予抗炎、引流、防治血管痉挛、消化道出血、神经营养、气管切开等治疗。结果本组100例中死亡15例,恢复良好40例,植物生存3例,轻、中残42例。结论对于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手术是治疗患者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术式入颅清除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具有视野好、暴露充分、减压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只有彻底减压,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自1988年以来,笔者对颅内血肿44例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及定期的CT动态观察,以探讨血肿吸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0倒,女14例;年龄2~70岁。均为头部外伤所致,均经CT扫描证实。其中血肿量在10ml以下25例,10~20mill例,20。30ml8例。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18例。血肿部位:额部13例,颞部门例,顶部9例,枕部5例。伴有脑控裂伤16例,脑震荡21例,颅骨骨折6例。二、血肿吸收时间的现亲见表1~2。三、讨论1.头颅CT扫描为颅内血肿的诊断提供了迅速、可靠的依据。本组44例血肿量在30ml以下者均采取非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0~1993年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7例,疗效较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5~56岁。其中15~20岁2例,21~60岁5例。颞顶部着力5例,顶部1例,顶枕部1例。颅内血肿发生距外伤时间:最短10h,最长17d,其中6例发生在14d内。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加深或再昏迷6例,颅内压增高症状1例,瞳孔不等大4例。第一次头颅CT扫描发现:脑挫裂伤6例,正常1例。第二次头颅CT扫描发现:颞叶脑内血肿4例,额叶脑内血肿1例,顶部硬膜外血肿1例,脑室系统内积血呈铸型1例。手术治疗6例,其中清除颅内血肿加去骨瓣减压术4例,单纯清除颅内…  相似文献   

7.
我院干1989年3月开始用硬碳极进行狗的颅骨成型修补实验,经6个月的饲养、观察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其对周围组织,尤其是对大脑皮层无任何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9年间月将硬碳极应用于人体的颅骨成型术,至1992年8月底,共完成48例,经过临床近期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性39例,女性9例,年龄19~55岁(以20~25岁居多),平均28.8岁。颅骨缺损原因:颅脑损伤后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6例。颅骨缺损部位:颞顶部19例,额颞部18例,额顶部7例,双额部2例,颞枕部2例。颅骨缺损至手术…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0年8月以来采用简易定向钻颅碎吸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男19例,女1例;年龄21~58岁。GCS计分3分1例,6分2例,8分2例,12分2例,13分4例,14分5例,15分4例。术前肢体瘫痪者8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额领顶便膜外血肿10例,血肿量20~100ml;额领脑内血肿7例,40~80ml;基底节区血肿3例,50ml1例,20ml2例。手术时间伤后1d内6例,1~3d内7例,3d以上7例。手术方法(1)简易定向:根据CT片计算出血肿在颅内的确切位置及量,利用定向民和定位尺将CT片上血肿部位标记在患者头…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引流管安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引流管头端安置的最佳位置,以降低血肿复发率。方法 分析130例CSDH患者术前硬膜下血肿宽度、中线移位程度、术后引流管头端不同部位(额、颞、顶、枕)、术后硬膜下腔的宽度、硬膜下腔积气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CSDH术后复发与术前硬膜下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无关。术后7d硬膜下腔宽度≥1 cm或硬膜下腔积气超过硬膜下腔体积的20%者,复发率明显增高。术后闭式引流管头端置于额叶皮层处复发率最低。结论 闭 式引流管头端置于额叶皮层处可以通过排除颅内积气,达到减少术后血肿复发的目地。术后7d复查头颅CT,对预测术后复发概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内积气又称外伤性气颅,因颅底骨折、颅骨开放性骨折或火器脑穿通伤,骨折线波及副鼻窦、乳突气房或颅脑其它部位损伤导致硬脑膜破裂而引起,是颅脑损伤疾病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颅脑损伤的9.7%。笔者收集70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肿胀的CT表现。方法:对32例外伤性脑肿胀的CT表现进行总结观察,对其中28例复查2-6次脑肿胀病例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均表现外侧裂变窄,闭塞。鞍上池变形消失15例,环池,四叠体池变窄、闭塞17例,第三脑室变窄,消失12例,脑沟模糊,变窄,闭塞32例,两侧侧脑室变窄6例,合并:硬膜下,硬膜外血肿14例,颅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颅骨骨折15例,颅内广泛积气9例。25例合并胸腹,四肢损伤。结论:脑池、脑裂、脑沟变窄,闭塞是脑肿胀的直接征象,脑室变窄闭塞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42例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其中男41例,女1例,年龄65~81岁,病程 6个月至 9年。经 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额颞顶血肿37例,额颞部5例;血肿量大于70 ml 15例,大于100 ml 27例。42例患者分3组采用不同术式治疗,A组13例采用颅骨钻孔冲洗;B组11例进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摘除;C组18例采用B组术式+带蒂颞肌贴敷治疗,方法与B组开颅相同,将颞肌从骨瓣上剥离,骨瓣下1/3切除,把颞肌转移至颅内贴敷脑面颞肌与硬脑膜间断缝合,硬脑膜下置引流管,常规闭颅。所有患者术后每日输等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 向术后并发颅内积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1.资料:本科1 300例次立体定向手术后并发颅内积气63例,发生率4.85%.男39例,女24例;年龄4~70岁,平均45.7岁;其中颅咽管瘤21例,占33.3%;高血压脑出血18例,占28.6%;胶质瘤15例,占23.8%;其它9例(多发肿瘤4例;松果体瘤3例;脑脓肿1例;颅内异物1例),占14.3%.按部位分:鞍上区12例,19%;基底节区15例,  相似文献   

14.
卧倒训练致急性硬膜下血肿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月至1993年5月,我院抢救因卧倒训练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例。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8~21岁,平均20岁;均为新入伍战士。前卧倒致伤1例,后卧倒致伤4例。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无力、恶心、呕吐、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平均在伤后3h急诊入院手术(2~7h)。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4例(其中1例手术前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1例。血肿部位:左额领侧2例,右额颞侧3例。血肿量平均为110ml(70~140ml)。治疗效果:治愈4例。死亡1例。典型病例男性。21岁。1992年5月23日…  相似文献   

15.
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技术与伽玛刀结合治疗颅内病变患者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12-72岁,平均41岁。病变部位:鞍区21例,大脑半球10例,基底节区9例,小脑半球5例,脑干4例,多发6例。治疗方式为立体定向活检和(或)囊腔穿刺抽吸囊液+伽玛刀治疗。结果47例活检中44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阳性活检率为93.6%。囊腔穿刺抽出囊液1-30ml,穿刺后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说明该联合治疗技术在可在病人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同时做出病理学诊断,利用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判断;囊腔穿刺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力,改善病人症状,减少病变体积及周围 脑组织放射性损伤,扩大了伽玛刀治疗适应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0年12月以来,采用微孔钻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50例,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至78岁。伤因:车祸40例,望落伤4例,击伤及跌伤各3例。临床表现:原发性昏迷<30min18例,30min至6h27例,6h(含)以上5例;头痛伴呕吐17例,视乳头水肿7例;一侧瞳孔散大4例;偏瘫24例,病理征阳性单侧12例,双侧6例。术前GCS评分6~8分10例,9~12分26例,13~比分14例。腰穿14例,压力均大于2.9kPa。50例均经CT确诊,血肿量为20~70ml。血肿部位在硬膜外17例,硬膜下20例,脑内13例;其中多发3例,小脑3例。…  相似文献   

17.
张力性气颅并非少见,除外伤因素外,可发生于多种原因。以硬脑膜下、脑室内为好发部位,而发生于脑实质者少见,双侧脑内者更为罕见。笔者报告1例外伤性双额脑内巨大张力性气颅伴脑脊液鼻漏。患者 男,13岁。因脑外伤术后间断流涕、头痛及发热3个月入院。患儿于3月下旬不慎跌入2m深沟内,当即昏迷,急行CT检查示:左前额粉碎性骨折、额窦破裂伴弥散性颅内积气。当地医院去骨片清创缝合7天后清醒。住院1个月,时有流涕,持续高热,以脑脓肿诊断第二次行左额开颅,清除“脓液约30ml”,并给以抗生素后治愈。出院后患者经常流涕、低热、头痛,自觉时有…  相似文献   

18.
解答:颅底骨折一般为开放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其治疗原则为:(1)单纯脑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不要擤鼻,保持头高位,全身抗感染治疗;(2)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3)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应开颅手术修补漏孔;(4)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4岁。因前额部撞伤后意识障碍,头部流血45min入院。体检:意识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前额部畸形、凹陷、出血,双侧鼻腔见新鲜血迹。头颅CT示双额极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底骨折、额骨骨折、颅内积气。初步诊断: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入院当天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颅骨碎块摘除术,术后第8天拆  相似文献   

20.
容积重建术和表面成像术在椎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术(VR)和表面成像术(SSD)在椎动脉CT血管(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果:65例,130例血管显示129例,1支全程闭塞不显示,发现先天变异31支;血管因骨质增生受压移位17处,血管狭窄21例;颅内段血管呈串珠状45处;钙化3处,讨论:VR能清晰显示椎示椎动脉全貌和伴行骨骼的解剖关系,大大提高椎动脉病变的检出阳性率。SSD优良图像仅占50%左右,约半数的病人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