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1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期间疟疾疫情,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西双版纳州2003-2011年疟疾防治和媒介监测资料,分析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 2003-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疟疾病例4 881例,年均发病率为58.81/10万。疟疾发病率由2003年的215.83/10万,下降至2011年的1.41/10万,疟疾发病率下降明显,疟疾发病区域逐步缩小。结论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疟疾防治效果显著,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总结疟疾防治经验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三亚市疟疾防治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从2001年疟疾带虫发病率14.9/万(725/48.8),非发热居民疟原虫带虫率0.46%,分别下降至2010年的0/万及0%。结论 10年疟疾疫情资料分析表明三亚市疟疾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疟疾带虫发病数极明显的下降,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经验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从2001年疟疾带虫发病率0.55/万(26/48.8),下降至2010年为0.结论 10年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疟疾带虫发病数极明显的下降,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平湖地区1991~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1~2000年深圳市平湖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疾防治效果。结果 1991~2000年平湖地区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趁势;1995年后外来人口疟疾发病主要是复发和输入性病例;7-10月为发病高峰,青年人发病率高;发病率从1991年229.94/10万降至2000年4.00/10万。结论 深圳市平湖区疟疾管理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51~2003年52年来疟疾防治效果.总结经验,为制订防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3年梅县人口资料、疫情报告及有关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梅县疟疾年发病率低,从20世纪50年代的4 618.58/10万下降到1996~2003年的0.06/10万,降低99.99%,80年代起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结论52年来梅县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成绩,近几年来只发现流动人口带来的输入性病例,但仍不能放松对疟疾的进一步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盈江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盈江县2001-2013年疟疾疫情和项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2001-2002年)报告疟疾病例2 966例,年均发病率573.65/10万,死亡20例,死亡率3.87/10万,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8.41%;项目实施后(2003-2013年)报告疟疾病例6 960例,年均发病率186.15/10万,死亡15例,死亡率0.40/10万,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5.08%。项目实施前后相比,疟疾发病率下降了67.55%,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下降了39.60%。结论盈江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后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省近5年疟疾流行态势,准确掌握防治,监测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汇总“九五”期间各年全省疟疾防治,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媒介地区,不同监测对象发病率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九五期间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0.064/10万降到2000年的014/10万,未出现乡以上地方性的疟疾暴发流行,嗜人按蚊区发病率(0.276/10万),高于中华按蚊(0.016/10万)和微小按蚊区(0.148/10万),部分疟区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结论:九五疟防规划得到较好执行,措施得当,成效显,但仍需加强对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的疟区,哮人按蚊疟区的防治监测工作,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管理,从而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陇川县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陇川县疟疾防治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全县报告疟疾病例66例,年均发病率9.02/10万。县内居民、流动人群和境外边民的疟原虫检验阳性率分别为0.18%、0.55%、1.22%。病型以间日疟为主(87.88%);传染源以外源性为主(81.82%);流行季节以4~6月为高峰;各乡镇均有病例散在分布;发病人群以成年男性农民为主。与2007-2010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88.51%。结论陇川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病例以输入性为主,要加强境外和流动人群的疟疾防控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德清县1951-2005年疟疾防治策略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德清县55年来的疟疾防治成果,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和分德清县疟疾流行趋势、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德清县疟疾发病率从五、六十年代的1000/10以上逐步下降到1979年的10/10万以下,并持续保持低水平。目前,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患者以外地输入为主。结论德清县在不同时期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以防止疟疾的死灰复燃和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扬州市江都区疟疾流行与分布规律,探讨流行特点,总结防治经验,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都区历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1958—2015年疟疾流行与分布情况、防治历程与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58—2015年江都区共发现疟疾1 199 087例,其中间日疟1 198 904例,占99.98%;恶性疟183例,占0.02%。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历经早期防治阶段(1958—1970年)、控制流行与综合防治阶段(1971—1993年)、效果监测阶段(1994—2009年)和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等四个阶段的综合防治,逐步控制了疟疾的传播与流行,1976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1%以下,1985年下降至1/千以下,1988年起连续27年控制在 1/ 万以下,2009年起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1993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15年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江都区基本消除了疟疾的危害,但其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应加强输入性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林琳  张颖  周荣荣  杨玉凤  张玉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0):1006-1010
目的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照市疟疾流行特征和防治历程,总结防控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应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方法 收集日照市1951—2019年疟疾防治资料,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总结分析每个时期疟疾的流行情况、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结果 1951—2019年日照市累计报告疟疾519 057例,2004年以前均为本地感染的间日疟,2004年以后以输入性恶性疟为主占69.44%(50/72),其次是间日疟占19.44%(14/72)。整个防治经历了建国初期散发流行、疟疾暴发与控制、基本消灭疟疾、巩固防治成果、消除疟疾五个防治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986年疟疾发病率从1961年的15 396.01/10万下降到1/10万以下,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1994年后未再出现本地感染病例,2016年通过消除疟疾的省级考核。结论 日照市已达到消除疟疾目标,但疟疾传播和流行因素依然存在,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持续保持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GM(1,1)灰色模型在疟疾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在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及防治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GM(1,1)模型。根据1999年-2004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建立疟疾发病率预测模型,并对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对海南省2005年疟疾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海南省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分别为Y(t)=135.8807e^0.2237(t-1)-64.6007,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度好(C=0.2949,P=1.000)。利用本模型对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进行外推,估计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为130.43/10万,实际发病率为52.46/10万,发病率比预计的减少了77.97/10万,降幅达59.78%。结论建立的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拟合度好,2005年疟疾发病率的模型预测值与观察值差异显示海南省2005疟疾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长寿区1951-2008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长寿区20世纪50年代疟疾暴发流行,1954年年发病率高达622.90/万。主要分布于晏家、龙溪、双龙、石堰等9个乡镇。经过约10年的普查、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对有疟史者根治、健康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83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1985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部颁标准。结论经过监测,证实长寿区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今后应加强监测,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向消除疟疾标准迈进。  相似文献   

15.
袁克兵  孟军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2):1160-1164
目的 对滕州市1951—2019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51—2019年滕州市疟疾疫情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每个时期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 滕州市为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1951—2019年滕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821 589例,发病率在0~13 108.15/10万之间。整个疟疾防治经历了动荡期、疟防会战期、基本消除期、监测期、消除期五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防治重点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发病率从最高1960年的13 108.15/10万降至1987年的1/10万以下,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2008年后无本地感染病例发生,2014年通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验收。结论 滕州市已进入巩固疟疾消除成果阶段,境外输入疫情是下一步防控的关键。要以监测工作为重点,做好疟疾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疟疾防治意识和自我防护水平。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规范,提高医务人员对疟疾病例和带虫者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力。充分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强化联防联控协作机制,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疟疾联防区2004年监测结果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疟疾联合管理在疟疾防治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2004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6例(占全省病例的60.71%),年发病率0.057/万;五市当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为0.3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血检阳性率为1.25%,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回归人员中,从海南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最高,与从其它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种职业的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参与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全年各月都有疟疾病例发生,其中六、七月达到最高峰。病例的季节分布与广东省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相吻合。结论通过联防,2004年广东省联防区内疟疾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流动人口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广西50年疟疾防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防治后期疟防成果巩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以及疟疾科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发病率从1954年的296.7/万降至2006年的0.022/万,到2007年底,全区有89个县(市)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疟疾防治工作,只要政府重视,同时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就能把疟疾发病控制在很低水平,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百色市1987~2005年疟疾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健  郭传坤  江超穗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797-1799,1796
目的分析百色市1987~2005年疟疾控制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定疟疾控制后期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7~2005年百色市12个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牵口流动人口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描述牵口分析。结果20年间全市12个县区共血栓当地发热病人508.0万人次,病灶点居民13、5万人次,外出回归人群l、7万人次,外来人群9.3万人次,共栓出疟疾病例5686例,四类人群血栓阳性率分别为0.075%、0、26%、5.22%和0.65%。疟疾发病率从1988年的l。98/万下降到2005年的0.01/万,疟疾发病人数从1988年的766例减少到2005年的23例。该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百色市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近5年当地感染病例少,输入性疟疾病例较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输入继发病例发生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与控制措施,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