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碎金片玉 弥足珍贵 --试析《名医类案》中的晋唐医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Guan《名医类案》首次将跨时700余年的晋唐医案归于一统,虽数量不多,却弥足仍贵。晋唐医案尚实质朴,方药简陈,治法特异等特点客观地展示了尚未成熟时期的医案样式,亦为医案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名医类案》为医学界审视晋唐医学的临床成就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名医类案》医案数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名医类案》中20例头痛医案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尤重其虚,偏用温补;②治法独特,各显其妙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研究概况的全面总结,提出以两部类案研究为代表的医案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应加强两部著作的综合研究,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以某一脏所主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研究靶点,综合两部医著中所有与某脏相关的医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挖掘医案信息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内在规律,进而揭示藏象理论的深刻内涵,这将是深入研究此两部名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是资料空前丰富的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是历代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脉诊是中医诊断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其具体内容尚未清晰明了并统一规范。现希望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脉诊相关病案的研究,探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病案中脉诊与病症治则之间的关联规律,作为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是资料空前丰富的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是历代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脉诊是中医诊断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其具体内容尚未清晰明了并统一规范。现希望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脉诊相关病案的研究,探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病案中脉诊与病症治则之间的关联规律,作为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当代学者对<名医类案>的学术研究成果,就其相关论文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分别叙述各自的主要学术成就以及对当今<临床的指导意义.在回顾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名医类案>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探讨的领域和方面,以期能在<名医类案>这部医案专著的学术研究中,略尽"以启心思"之用.  相似文献   

8.
从《名医类案》看古代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名医类案》这一医德名著中医患关系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指出此名著中医患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甄雪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2):1013-1014,1028
《续名医类案》取材广泛,收录了清代以前古代名医308人的临床验案,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医案著作。出于《续名医类案》对临床研究的价值,曾多次被点校出版。对于古代医案类文献的研读,要求读者必须学会深入解读案主辨证论治的思路,探索案主的诊断技巧和学术思想。因此,研读《续名医类案》既要重视失治误治案例的分析,又要学会解析按语,寻找同类医案的辨证规律,同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0.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医家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补充汇编而成的一部医案类书。对《续名医类案》辨治郁证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辨治郁证的特点为:木郁克土,疏肝益脾;木火刑金,泄肺开郁;郁悒心下,夺土破瘀;气郁多变,和中畅卫;痰郁壅盛,治分标本;因思为患,以怒胜思;饥不欲食,移情易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采用哮喘灸(强效型)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5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哮喘灸(强效型)贴敷大椎穴和身柱穴或中穴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灸(强效型)穴位敷贴治疗寒型哮喘,止喘效果好,缩短了病程,且方法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是治疗寒型哮喘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挖掘整理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论述,探讨其理论基础、诊疗方案及临床价值。关于头痛的论述,多散在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医籍,涵盖了病因、辨证、四诊、治疗、预后、禁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风、寒、湿、热、伏发发病、阴阳失调的关键病因,经脉、脏腑辨证角度,四诊诊疗手段,针刺手法取穴的治疗方案,预后、禁忌是判别、指导疾病康复的关键环节。文章为头痛的认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日常天灸与三九天灸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日常天灸治疗,对照组行三九天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气虚、阳虚中医体质症候平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常天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三九天灸相当,但具有不受时间、季节局限的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61-164
本文立足于中西医结合理论,从理论与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现代医学影响下产生的取穴方法 (按解剖部位取穴法、按神经节段取穴法、全息取穴法、对称取穴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临床中的辨证论治、合理取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郑建萍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89-289,293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笔者运用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医案2则.  相似文献   

16.
艾灸对30例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瑞林  赵宁侠  任秦有  张周良  李斌 《医学争鸣》2002,23(12):1112-1114
目的:探讨艾灸对健康人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学员及武警战士各30例,年龄20-22岁,应用江苏协达公司生产的XDM-1型微循环电脑检测仪及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液粘度计,LG-B-190型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固定专人操作,分别于艾灸前及艾灸后,测试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甲皱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红细胞聚集程度、血流速度、流态积分、管周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亦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17.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外治法,除药物的作用外,红外温热和辐射效应也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艾灸热辐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文献多从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温热在穴位和组织的传导规律、艾灸的辐射光谱效应、仿灸仪的研制和应用以及腧穴热敏化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文献研究,作者对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参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针灸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的相关内容,从腧穴、疗法、针灸禁忌、学术价值四方面对已发表的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文献表明,武威汉代医简中既有与现在同名不同定位的"足三里",又有《黄帝内经》中未明确记载的"水泉"穴等,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选穴精准,配伍得当,针刺深度及顺序明确,针灸禁忌详细,首次将每一个穴位留针时间具体化,不仅突出了古丝绸之路的地方特色,更体现了汉代河西地区针灸发展现状,丰富了汉代前后的针灸医学典籍,为武威汉代医简针灸医学的挖掘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的80例黄褐斑患者在2020年12月—2022年3月期间诊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中医科,采取随机分配,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期间脱落4例,最终纳入患者76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选取针刺结合艾灸,对照组选取口服维生素C和E,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积分,并比较临床愈显率以及RGB(偏振光)色斑指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积分为(0.92±0.13)分,低于对照组的(1.58±0.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颜色积分为(0.81±0.32)分,低于对照组的(1.95±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愈显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6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GB色斑指数(34.27±2.76),低于对照组的色斑指数(46.31±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艾灸可以安全有效的改善黄褐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20年来发表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58篇,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天枢、丰隆、中脘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胸腹部,募穴、合穴、下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安全、有效,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