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AgNOR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的AgNOR每核颗粒均数与大颗粒均数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1),对其中63例进行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AgNOR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 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的AgNOR每核颗粒均数与大颗粒均数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1)。对其中63例进行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辨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银染技术对72例常规石蜡包埋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研究。标本包括10例正常胃粘膜,20例异型增生和42例胃癌。结果异型增生组的AgNOR计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但低于胃癌组(P<0.02);中、重度异型增生的计显高于轻度异型增生(P<0.02),但低于胃癌组(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间无明显差别。异型增生标本的AgNOR计范围和胃癌标本有部分重叠。提示该方法可能为异型增生的评价提供一个辅助定量指标,且有助于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残胃粘膜异型增生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级、随访、治疗等临床问题。方法:采用图像法DNA定量技术,对47例残胃粘膜异型增生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并与15例无异型增生和10例残胃癌标本进行比较。结果:DNA含量(IOD、2cDI、5cER)及细胞核面积、周长、最大径和最小径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呈递增改变(P<0.01),而形状因子则呈递减改变(P<0.05);DNA含量直方图里规律性变化。结论:残胃粘膜异型增生具有不容忽视的癌变倾向,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与残胃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进行该项研究可为残胃粘膜异型增生的分级、随访、治疗及癌变预测提供客现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和花生凝集素(PNA),双花扁兰凝集素(DBA)对41例胃粘膜异型增生(ATP)和25例增生性胃粘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追踪1-6年。获随访的25例ATP胃粘膜病人有7例癌变,占随访者28%,而获随访的8例增生性胃粘膜者均无癌变。MG7阳性随访病例中5/7癌变,阴性者2/18癌变;PNA阳性伴DBA阴性者,获随访病例5/10癌变,无此标记结果者仅2/15癌变。提示:MG7阳性或PNA阳性伴DBA阴性者癌变的倾向,利用MG7或PNA或DBA联合判断癌变倾向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catenin、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直肠腺瘤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结直肠腺瘤(CRA)及癌变组织中β-catenin、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CRA随上皮异型增生程度的提高及癌变的出现,β-catenin异常表达逐渐增高(P〈0.01)。伴中、重度上皮异型增生的CRA和CRA癌变组织中,β-catenin核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的CRA(P〈0.01)。CRA伴轻度异型增生和CRA伴中、重度异型增生及CRA癌变3组的P53蛋白和PCNA表达依次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10.3%、43.8%、75.0%和17.2%、62.5%、87.5%。在β—catenin核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β—catenin核表达阴性者(69.7%和36.4%,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者(72.4%和37.5%,P〈0.05)。在CRA癌变组中,有50%可见β-catenin和P53同时表达。结论β—catenin、P53和PCNA在CRA癌变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胡家露 《医学争鸣》1996,17(3):175-177
探讨MG7抗原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变中的预测价值。应用本院制备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7作ABC免疫组化染色。随访检测72例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其中癌变组34例,未癌变组38例,随访时间6-74个月。癌变组中24例表达阳性,未癌变组中仅7例呈阳性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诊断、转归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具有随访资料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进行胃镜、病理形态特征分析 ,并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 ,HID AB PAS组织化学染色、Hp检测。结果 高度异型增生胃镜形态表现为灰白色、粗糙、光泽消失、病灶 >0 .5cm的与癌变关系密切 (P <0 .0 1或 0 .0 5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高度异型增生、不完全大肠型化生癌变率高。Hp感染阳性组PCNA增殖指数高于Hp感染阴性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高度异型增生应做胃部分切除或近期胃镜下活检随访 ,低度异型增生必须密切随访。Hp感染、PCNA增殖指数与胃粘膜增殖、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学标本对恶生肿瘤和良性病变进行AgNOR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的AgNOR颗粒均数与良性病变细胞核内AgNOR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AgNOR颗粒在大小和形态方面也有不同,提示用细胞学标本进行AgNOR计数能协助区别良、恶性病变和细胞学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465例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检出HP阳性242例,HP感染对胃粘膜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腺体异型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34.30%,29.75和27.27%,其中HP阳性组织不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P感染组织,显示HP作为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的致病菌,与胃粘膜腺体的增生、肠化,癌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应用核仁组成区染色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正常胃粘膜、胃粘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核仁组成区(AgNOR)数量和形态变化,发现正常胃粘膜AgNOR计数最低,形态无畸形,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AgNOR计数逐渐升高,且形态上的畸形程度也随之增加。AgNOR计数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高AgNOR计数的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结果提示,用AgNOR计数法,同时结合AgNOR畸形度,对鉴别中、重度胃粘膜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有一定帮助,且AgNOR计数有可能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定量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c—met原癌基因表达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c-met基因蛋白过量表达的意义及与胃粘膜病变演进的关系。方法对157例胃镜活检组织应用抗c-met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S-19),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胃粘膜病变的c-met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met基因蛋白的过量表达在浅表性胃炎为3/30例(10%),萎缩性胃炎为4/33例(12.1%),肠上皮化生为10/31例(32.3%),异型增生为10/30例(33.3%),胃癌为10/30例(33.3%)。c-met基因阳性表达率在肠化生(54.8%)、异型增生(56.7%)、胃癌(53.3%)明显高于两种单纯的慢性胃炎病变(P<0.05)。c-met基因阳性表达部位明显见于胃腺上皮腔面膜上。在慢性胃炎粘膜,c-met阳性表达细胞主要集中于腺颈部。在3例正常胃粘膜中,有2例在其腺颈部也见弱阳性染色。结论c-met基因蛋白过量表达与胃粘膜的高度增殖状态有关。c-met基因蛋白持续的过量表达可能是与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的一种基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ABC亲合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53例Wistar大鼠胃粘膜腺上皮的菜豆凝集素(PHA)受体的分布,其中正常大鼠胃粘膜17例,腺胃胃癌22例,异型增生14例。结果显示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HA,胃底腺与幽门腺的结合阳性率各为89.8%与23.5%。结合反应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从胃底腺的颈部到体部再到底部均呈逐渐减弱趋势,而幽门腺的颈部和体部腺上皮PHA反应强度高于腺底部细胞。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结合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相应部位的正常胃粘膜,且阳性主要定位于癌变腺体的腔膜面或核上区胞浆。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HA受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表现有与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胃粘膜腺体颈部偶见P18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中P18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0%、83.3%、85.7%;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中P18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6.7%。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但P185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提示:P185蛋白有可能参与正常胃粘膜的增殖、修复及癌变过程,P185蛋白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1979年4月—1984年10月期间7,676例次胃粘膜活检材料中检出的362例轻度以上异型增生的病例进行了观察。到1985年3月止,有随访结果者100例(27.6%),随访时间0.5—5年,平均22个月,随访次数1—6次,平均1.8次/人。100例异型增生的随访结果如下:19例病变减轻,57例保持不变,24例病变加重,其中7例发生癌变,胃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证实均属早期胃癌,包括微小胃癌和小胃癌各1例。此外,对异型增生的演变趋势、临床处理原则及胃镜病理活检的意义作了讨论和评价。本研究提示,对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进行定期随访,不失为当今胃癌计划防治工作的重要实际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在诊断子宫内膜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以10例增生性内膜作对照,对子宫内膜腺癌、不典型增生及腺囊型、腺型增生过长的30例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切片,观察和对比分析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规律.结果增生性内膜细胞核内AgNOR均数与各型增生过长的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内膜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细胞核内AgNOR核内颗粒均数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AgNOR染色的定量分析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上有一定帮助.而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对良恶性病变分型分级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大鼠腺胃正常粘膜与异型增生和腺癌的形态定量参数指标,探讨大鼠实验性胃癌与人类胃癌形态变化的异同性。方法:利用HPIAS-1000型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鼠腺胃正常粘膜与由MNNG诱发粘膜异型增生及腺癌进行形态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腺胃粘膜与不典型增生细胞核八项形态定量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其中核面积,核周长,核等效直径,核体积,核长径,核形状因子六项指标(P<0.01);核短径、核长短径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大鼠腺胃异型增生与腺癌细胞核八项形态定量指标比较,核面积,核周长,核等效直径,核体积,核长径,核形状因子六项形态定量参数指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大鼠腺胃粘膜癌变与人类胃粘膜癌变有同样的形态学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粘液组化及PCNA表达在胃粘膜肠化、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意义张金玲,张祥盛(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淄博市255400滨州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关键词粘液组化;胃病变;PCNA;免疫组化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尤其是大肠型化生,可发生异型增生及癌变。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9月30卷第5期报道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消化疾病研究所刘杰等,应用特异性较高的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有随访结果的72例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MG7抗原的阳性表达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及绘制曲线,探讨了MG7抗原阳性的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高危界值。  相似文献   

20.
观察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静止性萎缩性胃炎(P<0.005),各级异型增生间的感染率无差别(P>0.05),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者显著高于慢性静止性茎缩性胃炎(P<0.005)。认为:HP感染与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有密切关系,其感染引起胃癌发生的可能过程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常胃粘膜→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