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分期的价值。方法:28例胃癌患者行低张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进行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结果:低张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准确性为76%,其中T分期68%,N分期74%,M分期91%。结论:低张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汝南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术后淋巴结送病理科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为85.00%,特异性为83.33%,敏感度为85.42%。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高于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在螺旋CT(S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回顾性评价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进行S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其中51例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胃癌的SCT表现为局限性增厚40例,广泛增厚8例,有肿块形成10例。胃癌SCT扫描主要显示了胃壁的不规则增厚,增强后增厚的胃壁可见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能够正确评估胃癌的分期,对临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患者应用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层厚3-7mm,扫描时间1s,对比剂流速2.5-3.5ml/s,扫描延迟时间15-20秒。结果: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腔内充盈缺损;②间接征象;肺窗“马赛克”征及肺梗死性。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快速,有效,无创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12例患者采取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主肺动脉栓塞者2例,右肺动脉栓塞者4例,左肺动脉栓塞者3例,叶或段肺动脉栓塞者3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栓塞诊断中,不仅特异性及敏感性高,而且无创、安全、快速、简便,是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特征,着重讨论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已证实的肝脓肿的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扫描表现为:(1)高灌注异常:非病变肝组织一过性不均匀强化。(2)边缘强化:肝脓肿灶周环状或不规则强化。(3)分隔状强化:肝脓肿整个病灶呈蜂窝状,簇状,分隔状持续强化。结论 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可以充分利用肝脏独特的血供特点完成全肝分期增强扫描。因此,螺旋CT检测肝内占位病灶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收集降近期有关肝脏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文献,对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技术、诊断肝内占位病灶的优点、主要适应证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温建逸 《当代医学》2010,16(28):2-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经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肾癌螺旋CT平扫22例表现为低混杂密度,其中8例见低密度坏死区和5例有斑点、弧形钙化及3例微量脂肪变;5例表现为等密度;3例呈较低密度囊状影。肿瘤边界模糊不清19例,清晰而不锐利8例,边缘相对光整3例。三期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肿瘤实质中度—明显强化22例,强化程度CT值大于40HU,其中8例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3例壁结节中度—明显强化;轻度强化5例。实质期肿瘤病灶密度迅速降低,排泌期病灶均低于实质期密度。结论利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的特征性表现,对肾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9例肺栓塞思者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16例有肺动脉腔内血栓的充盈缺损影;13例一侧或两侧肺动脉壁不规则增厚,远端血流量减少或中断;20例肺动脉增粗;7例肺内浸润灶、疤痕、索条和纤维灶;肺体积缩小8例;右心增大12例。认为螺旋CT是诊断肺栓塞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面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早期肝癌病人,全部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18例中发现21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85.71%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4.29%无明显强化,但显示肿瘤血管;门脉期呈低或等密度;延迟扫描全部为低密度。病灶密度变化的主要形式是“低-高-低-低”的模式。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反映早期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从而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MD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2例、共26个病灶的小肝癌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采用3~4期(动脉早期和晚期、门脉期、平衡期或延迟期),动脉早期为20 s,动脉晚期为30 s,门脉期:55~65 s,平衡期:100~120 s,延迟期为5 min,每个全肝扫描周期为8.2 s;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选定病灶、正常肝组织区为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同一ROI分别在不同的时相上测量、对比和计算.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肝右叶16例.26个病灶单纯动脉早期呈高密度者7个,平均CT值为(62.3±14.6)Hu,检出率为26.9%;单纯动脉晚期呈高密度者18个,平均CT值为(87.9±16.6)Hu,检出率为69.2%;双动脉期显示高密度的病灶25个,检出率为96.2%;门脉期显示低密度病灶19个,检出率达73.1%.26个病灶中在动脉早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的病灶数有7个,检出率为26.9%.在动脉晚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的病灶数有17个,平均CT值为(56.2±13.6)Hu,检出率为65.4%,门脉期显示高密度病灶4个,平均CT值为(82.9±17.8)Hu,检出率为15.4%.结论MDCT双动脉期扫描,能较大的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检出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均行MSCT、超声(US)、胃镜(FG)、钡剂造影(GI)检查,4种方法分别独立作出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种检查方法对胃癌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40例MSCT和US均检出胃癌,两种方法术前分别进行TNM分期,与手术大体标本、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两者对病灶分期判断的准确率.结果:MSCT、FG、GI、US检查对50例进展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98%、100%、86%、80%,MSCT的检出率与FG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GI和US(P<0.05,P<0.01).MSCT对40例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US的72.5%(29/40)(P<0.05).结论:运用MSCT薄层多期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重建(VR),对胃癌检出、显示癌肿大体类型、肿块大小、部位判断、对邻近脏器累及程度和远处脏器转移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检出率及TNM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 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螺旋CT征象与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55例(男39例,女16例;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20例,Ⅳ期17例;浸润深度:T2 9例,T3 29例,T4 17例;淋巴结转移:N0 18例,N1 11例,N2 26例)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将螺旋CT结果与病理、COX-2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55例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为83.6%(46/55),N分期的准确性为78.2%(43/55),TNM分期的准确性为80.0%(44/55).55例胃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3.7%(35/55),与螺旋CT征象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相关(χ2=4.243,P=0.039;χ2=10.228,P=0.001;χ2=14.556,P=0.000).结论:螺旋CT可较准确反映胃癌的浸润、转移及TNM分期,螺旋CT与COX-2测定相结合,可以提高对胃癌浸润、转移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47名肾癌患者的CT图像,分别为透明细胞癌37例,乳头状癌10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比较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肿瘤大小、增强程度与增强模式、有无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肾周变化、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果: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增强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的坏死、囊性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明显看到血管在透明细胞癌占21.6%,乳头状癌占10%.40%乳头状癌、2.7%透明细胞癌显示均匀强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细胞癌有明显钙化占21.6%,乳头状癌占20%,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的增强程度是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最有价值的参数,而肿瘤的有无钙化、出血、坏死及囊性、血管状况及增强模式对鉴别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亚型诊断价值,提高对肾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其中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7例)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对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对肿瘤直径大小、强化程度与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头状癌的平扫期CT值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透明细胞癌的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均明显高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P<0.01)。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在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的肾癌亚型强化程度具有一定特征性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双期联合应用对小肝癌的诊断评价。方法 对 2 3例拟诊小肝癌患者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增强动脉期于造影剂注射后 3 0s开始扫描 ,静脉期于 60~ 70s开始扫描 ,造影剂注射速率为 3 .0ml/s ,用量 80~ 10 0ml。结果  2 3例小肝癌共发现 2 8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75 .0 0 %、93 .86%、82 .14 %、96.43 % ,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 (P <0 .0 5 ) ,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间 ,平扫和静脉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71.43 % (2 0 /2 8)的小肝癌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影 ,与同期肝组织比较 ,CT值增加 2 4.9± 13 .8Hu ;17.86% (5 /2 8)呈不均匀高密度影。 82 .14 % (2 3 /2 8)静脉期呈低密度影 ,与同期肝组织比较 ,CT值减少 13 .8± 8.5Hu ;17.86% (5 /2 8)为等密度影。双期扫描的定性准确率为 96.43 %。结论 螺旋CT动静脉双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成像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胃间质瘤CT资料,术前均行256层CT扫描及后处理成像。结果 (1)31例单发肿块,3例多发肿块。胃底部10例、胃体部20例,胃窦部4例。胃大弯侧20例,小弯侧5例,两侧均有9例。肿块不规则型20例,圆形及类圆形14例。肿块最大径为16~141mm。腔内型8例,腔外型20例,腔内外型6例。等、低密度肿块23例,混杂密度11例,钙化3例。低度恶性风险组7例,中度恶性风险组16例,高度恶性风险组11例。(2)增强特征:动脉期均匀明显强化8例,不均匀明显强化18例,轻度强化8例。延迟期实性病变均有延迟性强化。胃黏膜完整26例,黏膜溃疡8例。无胃周淋巴结肿大。肝脏、网膜转移8例。侵犯十二指肠3例。(3)冠状位易显示胃底、胃体部肿瘤、及肿瘤的上下边界。矢状位易显示胃底部肿瘤。CTVE显示腔内型腔内肿块,并顶端溃疡形成;而腔外型表现为丘状隆起、桥形皱裳。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结合应用有利于胃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RI和MSCT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1.5%(T1100%,T2 57.1%,T3 81.8%,T4 100%)和77.8%(T1 100%,T2 57.1%,T3 72.7%,T4 10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MSCT对胃癌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63.6%(N077.8%,N160.0%,N2 50.0%)和72.7%(N066.7%,N180.0%,N2 75.0%),尽管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MSCT对胃癌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和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稍高于MRI.MRI对胃癌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与MSCT基本一致,同时,MRI和MSCT对胃癌TNM分期的总体判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由于其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局限性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胃癌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81例,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8层螺旋CT诊断胃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关(X~2=128.936,P=0.000),一致性好(Kappa指数=0.784)。淋巴结短径≥5 mm结合各期相密度改变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为94.47%,特异度为70.42%,准确度为81.32%。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以提高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将CT图像显示胃周淋巴结短径≥5 mm伴强化程度判断转移淋巴结,可明显提高转移淋巴结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