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虚人外感或外感失治误治致正虚,使表邪入少阳,而太阳表证未罢,为太阳少阳证.其表邪未解,而邪热已入里见外感内伤杂证,其病程缠绵难愈及变证百出,单纯解表或扶正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机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并心包积液较常见,约占甲减病人的30%。临床上误诊误治病例较多,兹报道2例。1临床资料例1,男,79岁。面部双下肢浮肿、腹胀、乏力5年,加重伴胸闷畏寒食差3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1℃,血压75/45mmHg,慢性病容,表情淡漠,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臃肿。皮肤干燥无弹性,双下肢非凹陷性浮肿。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处,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48次/分,律齐,心音遥远,各瓣膜区无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2cm,剑下5cm,无压痛…  相似文献   

3.
李磊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5):47-48
人到老年多有气虚、肾虚、脾阳不足或因久病多病伤阳等体虚之象,而正气不足极易感受邪气,并且常常由于正不胜邪,病情复杂多变,病程缠绵不易治愈,故此现代医学应用抗生素治疗难以收到较好疗效,一则由于病人久病或多病对许多抗生素已不敏感,二则久用更易于伤阳或伤正。因此,许多老年人求治于中医药。笔者经十余年临床观察,施用中药治疗老年感染性疾病5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早在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的论述。其后《难经》一书更具体指出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病。”也就是说伤寒有五之“伤寒”,是指广义伤寒 ,它既包括伤寒一类的外感疾病——中风、伤寒 ;也包括了温病一类的外感疾病——湿温、热病、温病。五种之一的“伤寒”则是狭义的“伤寒”,是风寒性质的外感疾病 ,它与温病虽同属广义“伤寒”范围 ,但两者性质不同 ,辨治方法有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病的专书 ,重点论述了外感风寒之邪辨证论治的规律 ,同时又提…  相似文献   

5.
6.
相见三郎氏在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3卷4号、19卷1号等中报告,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芍药汤),不管用于怎样体征的癲痫,都有确实的疗效(117例中痊愈62例,减轻24例)。目前治疗癫痫的药物只是抑制发作,不能根治,作者考虑到柴胡桂枝汤根治癲痫,因此进行动物实验,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癲痫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正> 柴胡桂枝汤即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合方,出自《伤寒论》。笔者近年应用本方治疗现代医学所谓“不明原因发热”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一、产后高热患者女,28岁,于7月21日顺产一女婴,产后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间,无咳嗽,精神好,查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咽  相似文献   

8.
柴胡桂枝汤为仲景名方,中医八法和法中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二方相合而成,组方巧妙,在临床应用广泛。针对老年患者中证属少阳不利,营卫不和的疾病,用其加减治疗,取效良好,尤其对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胆囊炎、抑郁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汤为仲景名方,中医八法和法中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二方相合而成,组方巧妙,在临床应用广泛。针对老年患者中证属少阳不利,营卫不和的疾病,用其加减治疗,取效良好,尤其对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胆囊炎、抑郁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一些方法和体会,认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是临床上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发病年龄较小,取得的疗效也较好。具有“验、便、廉”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产后发热,疏表清里须和营 苑某,女,28岁。患者产后因起居不慎引起发热(T38~39℃),午后为甚,汗出不解,恶风时作,胸中烦闷,口干口苦,头痛。使用解热药及抗生素治疗一周无效。诊其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血常规:WBC9200/mm~3,N84%,L26%。治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24克、黄芩10克、半夏5克、太子参15克、桂枝6克、白芍20克、麦冬10克、陈皮10克、杏仁8克、甘草5克、薄荷5克。三剂热退而愈。  相似文献   

12.
大剂柴胡石膏治疗外感发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剂柴胡石膏治疗外感发热的体会张成铭(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关键词外感发热,柴胡,石膏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常以大剂柴胡、石膏为主组方治疗,效果较好,退热速度快,热退后大多不再复升,现不揣简陋,将治疗体会简介如下,供同道们参考。案一,...  相似文献   

13.
[病例376] 患者50岁,女,初诊于1970年12月11日。病历:患者4年前起胆囊肿胀,胆汁分泌障碍。脸色苍白并呈黄色,消瘦。数月前起脐部周围发痛,有时疼痛扩大到整个腹部。有时像胸部针刺那样痛和食道麻木感三个月前住院一个月,经检查肝功能没有显著异常。无食欲,易便秘,不服泻药就大便  相似文献   

14.
[病例370] 患者56岁,女,初诊于1985年1月。病历:1年前起右侧背部、肩胛骨内侧有压迫感。X光检查结果发现有两颗胆结石。吃油腻的食物或吃得过饱时胆囊部疼痛,但不是发作性剧痛。营养,脸色一般,身体疲倦。初诊时血压120/80,右季肋下有抵抗压痛,有胸胁苦满。右肩胛骨内侧有抵抗压痛。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根据海派中医张氏热病理论制定的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高热证)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清透达邪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刻退热效率、退热时间及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3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为8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即刻退热效率:首次服药后4 h,治疗组中的即刻退热患者为53例(66.70%),对照组为54例(68.40%),两组的即刻退热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退热时间: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2.63±17.52) h,对照组为(19.68±16.54) h,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咽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能有效退热,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外感热病是多种热性病的总称。近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与治疗,有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有专著论述。笔者在温习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热病的治疗要点试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柴胡桂枝汤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汤(chai-hu-gui-zhi-tang,CHGZT)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CHGZT具有和解表里,通达内外,调畅气机,舒肝和胃,调和肝脾等多项效应,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如头痛、心悸、胃脘痛、痹证、肢体疼痛、心下痞、低热、骨蒸、颈、项、肩(臂)痛、胸痹心痛、胁痛、月经不调等。其西医病名近20种,如神经、血管性头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冠心病、急、慢性胆囊炎等。  相似文献   

18.
银翘散为吴塘独创辛凉轻透之代表方,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在临床上凡感受风温湿热,瘟疫,冬温等邪气所引起的疾病,症见微恶风寒,发热,自汗,头痛,口渴,舌苔白,脉浮数,属风热型感冒者均用本方治疗。特别是对小儿外感热病有其独特之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银翘散方出自温病大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其为治疗风热外感之主方。全方外解风邪之时不温燥助热,清热同时且顾护阴津。被吴塘称为"辛凉平剂"。为清热解毒,辛凉解  相似文献   

20.
外感热病是一切发热性外感疾病的总称。人体在生理状态下,气可分为表气和里气,而在外感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即在病理情况下)则可分别表现为表证和里证。表气不和即为表证,而里证则是里气受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受到影响和实质损害)所致。表里除其病位含义外,更有病势意义,表现为证的“流动”态势。外感热病的治疗关键在手和表里之气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