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丽  刘宝霞 《光明中医》2012,27(11):2293-229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外感咳嗽多属暴病,属实,其病在肺,但若调治失宜,亦可由外感转为内伤而累及它脏.因此,失治、误治易致变证丛生.笔者针对咳嗽病因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赵菊英 《光明中医》2014,29(12):2656-2657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为冬春季节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多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李俊杰  孙志佳 《环球中医药》2022,(12):2423-2427
《辨证录》是陈士铎内科医理集大成之著作,其人结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及张景岳、赵献可的命火肾水学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医理体系。其中《咳嗽门八则》集中论述了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认为咳嗽一病虽起于外感,但也归咎于肺气本虚,并依据五行生克之理阐述了内伤咳嗽的具体病机,指出脏腑功能尤其是五脏真水受损及中焦脾土失调,或因脏腑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或虚或实的病机变化导致肺气宣肃失常皆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在治疗上指出在辨证外感新咳与内伤久咳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轻舒外邪、平散内邪,并以温补中焦脾土、补益五脏真水的方法治疗内伤咳嗽。  相似文献   

4.
正咳嗽在临床上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医认为,咳嗽有虚实之分,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多属实,内伤多属虚。咳嗽也有本虚标实或寒热湿浊错综复杂者。而在外感咳嗽中,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湿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肺失宣降而致咳。西医认为,咳嗽为人体的自身保护性防御功能,各种病菌所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外来异物等,均需通过咳嗽排出。咳嗽反复发作则元气耗损、脾肺气虚。西医治疗咳嗽多以应用抗生素及镇咳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称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系外感六淫致肺气壅遏不宣;内伤咳嗽或由肺脏自病,肺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非常棘手。顽固性咳嗽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久咳多为在表的太阳经和在里的少阴经同时发病,即所谓的两感;内伤久咳多为久病及肾,肾失摄纳,气不归元,肺气上逆,即肺肾同病。笔者认为治疗顽咳重在温肾散寒、肺肾同调、表里同治,张仲景所创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为阳虚兼外感而设,正切中顽固性咳嗽的病机,所以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化、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总的来说,外感咳嗽预后较好,内伤咳嗽预后一般,部分患者易于反复发作,常年不愈.排除肺痨、肺胀、哮喘等疾患,笔者运用喘嗽汤治疗该病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病因病机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  相似文献   

9.
<正> 咳喘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多属外感,慢性多为内伤,两者都可出现肺的病证.新病急性为实,慢性久病属虚.还有"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外感咳喘起于肺,内伤咳喘则是他脏先病,累及于肺.或因脾虚运化失司,水谷不化精微而成痰;或因身体素虚,卫外不固,风寒邪气侵袭于肺,内阻肺气,外郁皮毛,肺失清肃所致.可见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做声,咳吐痰液而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因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二者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根据笔者多年经验,西医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参照本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黄文东老师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咳喘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咳喘包括咳嗽、喘证及哮证等.咳嗽日久每可引起喘证,但喘证不一定兼哮,而哮证必兼喘,所以三者是互相联系的.一、咳嗽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咳嗽是由于外邪袭肺,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内伤咳嗽多由其它脏腑有病,传至肺脏而引起.两者都与肺脏有关.肺为娇脏,职司清肃,凡肺气失于清肃而上逆,则为咳嗽,所以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相似文献   

12.
二、肺1.肺气不宣与肺失清肃:两者均属邪犯于肺的实证,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见气喘、音哑(金实无声)。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的属寒属热,肺气不宣一般习惯指外感;肺失清肃包括外感和内伤,或外感邪恋较久者。亦可表现为肺失宣肃(寒包热),因平素肺有蕴热,而风寒外束,或风寒犯肺、内郁化热而表寒未解。肺气不宣,多因寒邪束肺,肺气失于宣畅,症见咳嗽气急,痰吐色白质稀,鼻塞流涕,恶  相似文献   

13.
1病因病机咳嗽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多由风寒、风热、燥邪、痰热等邪客肺系,肺系肃降,肺气不宣所致,而内伤多由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本文重点论述脾虚不生金而引起之咳嗽,脾虚湿停,乘肺而咳,《医碥·杂症·咳嗽》谓:“脾胃先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乘肺而嗽”,又有“初虽心火刑金,因服寒凉伤脾,脾虚而嗽”。上述理论充分说明,脾乃肺…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内伤咳嗽的病位虽然在肺,但与心、肝、脾、肾四脏亦有密切关联。其在心者,多因心火亢盛,上炎犯肺致咳,治以清心泻火、宣肺止咳。其在肝者,多因肝郁不舒,肺气上逆致咳,治以疏肝降火、顺气止咳。其在脾者,多因脾失健运,痰湿壅肺致咳,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其在肾者,多因肾阴亏虚,肺失濡润而咳,治以滋养肾阴、润肺止咳。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或干咳无痰的病证。临床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类,外感咳嗽,多因六淫外邪侵袭肺部,使肺气不得宣发所致;内伤咳嗽,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使肺失肃降而成。外感咳嗽是新病,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使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是宿疾,治疗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有健脾、养肺、益气、补肾、清肝、化痰顺气等法,扶正以祛邪。一般说,初咳不宜滥用补涩,久咳不宜妄投苦寒。这些治则,也适用于指导饮食疗法配方。在食物选择方面,新鲜蔬  相似文献   

16.
<正> 失音又称“喑”、“喉喑”,是喉部疾患的常见症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者多为“金(肺)实不鸣”;内伤者多为“金破不鸣”,其病理与肺、胃、肾、脾,肝等均有关系,尤与肺、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其分型辨治如下。1.风寒型外受风寒后卒然失音,兼见喉痒,咳嗽,恶寒,清涕及头痛等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间接喉镜多见粘膜灰白,声带收展不利。此多为风寒客于咽喉,肺气闭塞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三拗汤等加减治疗,药如桔梗、荆芥、苏  相似文献   

17.
小儿咳嗽,可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除咳嗽外,伴有表证;内伤咳嗽多继发于外感咳嗽之后,反复发作,咳久则气阴俱伤,继而出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症状.无论感寒伤于肺,或饮冷伤于脾胃,均可波及于肺.肺为娇脏,小儿尤甚,阿胶为补肺要药,治疗久咳确有效验.金@张元素《珍珠囊药性赋》说“阿胶补肺”.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说:“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  相似文献   

18.
<正>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因小儿脾常不足,脾与肺为母子之脏,故小儿内伤咳嗽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治疗时重点在调理脾胃。肺与脾胃的病变往往互为因果。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增多,由于娇养成性,姿意挑食,过食肥甘饮冷易于伤及脾胃,脾胃虚证较为多见。脾胃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外感病邪产生外感咳嗽。小儿一旦感触外邪,脾胃功能常处于低下状态,加之护养失宜,如小儿病后不欲食,其父母唯恐小儿缺乏营养,强制性的矛以高蛋白饮食,致食积生痰。故小儿外感咳嗽易兼内伤食滞或传于里,伤及脾胃而  相似文献   

19.
栾莉 《光明中医》2011,26(3):588-588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宣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胃。见于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中医辨证可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可分为风寒束肺型、风热犯肺型、风燥伤肺型;内伤咳嗽可分为痰湿蕴肺型、痰热郁肺型、肝火犯肺型、肺阴亏虚型。  相似文献   

20.
<正> 咳喘是以症状而定名的。咳即咳嗽,前人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一般咳多兼嗽,可简称为咳。喘即喘逆气促,临床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谓之喘,若呼吸急促,喉间有喘鸣音者称之哮。一般哮必兼喘,可简称为喘。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多责之肺的功能失调,内伤则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一、常见咳喘病证1.咳嗽:一般常见的咳嗽病证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兼见头痛鼻塞,发热恶寒等症状为风寒初起;兼见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喉哑痰稠为火热咳嗽;兼见身体重着,骨节烦痛,脉细而缓为感湿咳嗽;若痰不易出或干咳无痰为肺燥咳嗽。内伤咳嗽若症见上气呛咳肋痛为肝木乘肺;若咳嗽多汗,食少便溏为脾虚致咳;若咳嗽面白,痰白质稀,无身热等属肺胃虚寒;若喘嗽见血,皮毛焦枯,多年不愈为肺肾阴虚;兼形寒腰酸,小便频数或遗泄者为肾阳虚衰。2.喘逆:喘逆常见有实喘、虚喘、寒喘、热喘四种。凡属六淫、痰湿等邪阻塞气道,肺气不得升降者为实,实喘之证,其来骤,其脉实,气粗声高;虚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