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从"痰壅胞宫"病机理论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其基础实验研究的分析和大量古今资料的整理,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生殖障碍中医病机是“痰壅胞宫”这一新的理论观点。1“痰壅胞宫”病机理论的依据1·1古人关于痰浊与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关系的认识在中医古籍中无“女性生殖功能障碍”的有关称谓,对其症状而言多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痰浊证的病因学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艳骄  李茵 《新中医》1996,28(1):6-8
冠心病痰浊证的病因学特点刘艳骄,李茵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病因学,痰证/病因学冠心病痰浊证是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的一个类型,为标实证,可兼有气滞、血瘀、阳虚等证,以肥胖人为多见。尤以肥胖人痰湿体质多见。冠心病属中医学的胸痹、真心痛范畴,临床表现特点以本虚...  相似文献   

3.
肥胖性高血压多从痰论治。络病病变与高血压血管重塑发病机制相关。杨传华教授在基于络病理论的基础上,认为肥胖性高血压的病因为痰湿体质,多食少动;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脾失健运,痰阻络痹;治疗上以平肝补肾运脾、活血化痰通络为基本原则,分别从痰热、寒痰、痰湿、痰瘀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从痰瘀理论论述肝硬化形成发展的基本病因、病机,从而确立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本文引用文献中关于痰浊瘀血与肝硬化的论述,运用中医学有关痰浊瘀血的理论,系统论述痰浊瘀血与肝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指出肝硬化的直接病因为痰浊瘀血,痰凝血瘀是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认为慢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首先是脾肾亏虚,在此基础上产生痰浊瘀血,进而发展至痰凝血瘀交阻导致肝硬化,故应重视痰瘀理论与肝硬化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处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其过程具有可逆性,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MCI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肾精亏虚、血浊扰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关键,血浊生痰化瘀成毒是其基本病理变化,提出运用补肾化浊、化痰逐瘀解毒的方法来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痰湿体质、吐法的定义,吐法运用于痰湿体质的机理,张从正运用吐法治痰湿体质的典型案例,及吐法的现代临床应用等诸多方面,对痰质体质与张从正吐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认为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提出凡病位在上之病证皆可用吐法治疗,进一步拓宽了吐法的含义,扩大了吐法的应用范围,明确了吐法理论的临床意义,其在《儒门事亲》中独特的用药特点、处置方法及显著的疗效对现代临床治疗痰湿体质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顾春晓  朱敏  陈颐  徐珉 《河北中医》2020,42(1):132-135,15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建立PCOS的慢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痰湿体质,纠正其生殖内分泌障碍与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肥胖人痰湿型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检测肥胖人痰湿型体质、非痰湿型体质和正常人三组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指标,结果表明痰湿体质组高于正常组(P<0.05),痰湿体质组与非痰湿体质组比较,全血粘度的低切率值和红细胞电泳时间高于非痰湿体质组(P<0.05)及流态异常增多(P<0;01);管拌周围渗出增多(P<0。05),甲皱微循环研究提示痰湿体质者存在微循环障碍,与非痰湿体质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佐证了“痰可挟瘀”、“痰可致瘀”说。  相似文献   

9.
痰湿体质人群是常见体质类型,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的理论表明,相对其他体质,痰湿体质更具血脂异常的倾向,两者密切相关,是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痰湿体质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起居等各种原因引起人体脏腑阴阳失衡,痰湿凝聚,形成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现代医学认为,痰湿体质形成先天因素涉及遗传或胎禀,后天因素可包括饮食失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不适合的地理与气候环境等因素。临床应结合体质辨证进行预防,积极改善痰湿体质,预防血脂异常,除药物治疗外,体育保健等方法是甚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中医病机及治疗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和平 《吉林中医药》2009,29(8):658-659
针对导致女性不孕重要原因之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从中医学角度就其病机及治疗思路进行探析,认为肝肾协调在卵泡发育成熟和按时排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气血津液的流畅则是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这一女性生殖轴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从而提出了肝肾失调是病理基础,痰浊血瘀是病理关键,治疗既要补肾疏肝以纠正肝肾失调,又要化痰活血以消除痰浊血瘀,如此通补并进,标本兼顾,则冲任畅,天癸至,卵泡发育成熟,卵子依时而排,两精相搏,孕育可成。  相似文献   

11.
从肝郁与瘀痰互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机及辨证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多囊卵巢综合征(Plo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发病人群及因排卵障碍引发月经失调、不孕、肥胖等临床表现,探寻PCOS的中医发病机制及辨证实质。方法:从肝对月经产生、女性生殖的影响及P-COS现代研究进行分析,揭示PCOS形成及临床表现与郁、瘀、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失疏泄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因素,继之因郁滞而血瘀、因郁而致痰凝,郁滞、瘀血、痰湿互结,壅滞胞宫胞脉,阻碍天癸应时表达,终致PCOS出现多种临床表现。结论:肝郁与瘀痰互结是PCOS的病理机制,郁瘀痰滞胞宫是其辨证实质。  相似文献   

12.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和中心环节,脂肪因子失衡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明MS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MS提供更为有效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段。中医认为,肥胖的基础是痰湿,代谢综合征的形体特征是肥胖,脂浊痰瘀互结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病证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叶天士分消走泄法治痰湿之要义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总结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体会。指出痰浊病机贯穿于小儿哮喘疾病始终,痰湿体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以祛邪理气、消痰补虚为基本法则,以温胆汤为基础方分消痰湿邪气,改善痰湿体质,并结合邪盛、痰壅、气郁及痰伏脏虚等病因病机因素,分别治以解表散邪、宣畅三焦;消食导滞、运脾除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搜痰补虚、调理体质;配伍相应方剂,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从痰浊瘀血理论论述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因、病机,确立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文章通过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中关于痰浊瘀血与老年性痴呆的论述,运用中医学理论系统论述痰浊瘀血与老年性痴呆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脏腑气血阴阳俱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痰浊瘀血是老年性痴呆的直接原因。痰瘀之邪上蒙清窍、阻痹脑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志方面的一系列疾病,故应重视痰瘀理论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是指肥胖、高血压病、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一个个体中同时存在的临床综合征。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梁惠卿教授认为代谢综合征多因过食肥甘厚味之物,加之缺乏运动,从而阻碍三焦气机,导致三焦气化不畅,使得人体的津液失于输布,各种病理因素如痰、浊、瘀、热等产生瘀滞体内,故三焦气化失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三焦是通行诸气、运行津液的通道,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滥,痰浊内盛,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梁教授认为如果单从脾、肾、痰、瘀论治只是侧重于三焦气化障碍的某一个环节均不够全面,而应从三焦气化理论角度治疗代谢综合征,故在其辨治上应注重通利三焦,使三焦枢机畅通,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梁教授从“三焦气化”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经验,在运用药物治疗本病的同时需要患者饮食控制以消除浊脂化生之源、加强运动促进气化功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肥胖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已有临床研究认为肥胖的血管效应可能会在认知功能下降的过程中出现加速认知功能下降。一旦肥胖引发炎症反应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会损伤脑,进而导致认知疾病的发生。故怀疑肥胖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认知疾病。"百病多由痰作祟",无形之痰易阻滞经络、壅滞脏腑导致各种病变。"肥白人多痰湿""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说明"痰"为肥胖与认知疾病的共同病机,而肥胖又为认知疾病的危险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的从"痰浊"角度治疗与研究肥胖伴轻度认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超重肥胖者CD4+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共入选93例病例,根据中医体质评判标准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痰湿体质超重肥胖组25例、痰湿体质非肥胖组24例、非痰湿体质超重肥胖组22例、平和体质健康组22例。观察各组血脂谱特征,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免疫荧光法检测CD4+T细胞亚群Th1、Th2的细胞比率,并分析其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痰湿体质超重肥胖组的Th1细胞比率、Th1/Th2比值明显高于其余3组(均P0.05);Th2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平和体质健康组(P0.05),但与非痰湿体质超重肥胖组及痰湿体质非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痰湿体质超重肥胖组的TC、TG及LDL-C分别与Th1/Th2比值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0.678、0.663、0.604,均P0.05),HDL-C与Th1/Th2比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23,P0.05);非痰湿体质超重肥胖组、痰湿体质非肥胖组及平和体质健康组TC、TG、HDL-C及LDL-C与Th1/Th2比值之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痰湿体质患者体内均存在明显的Th1/Th2细胞比率失衡且与脂代谢紊乱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在痰湿体质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中这种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疏肝化脂饮治疗脂肪肝6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牟吉荣  徐刚 《四川中医》2001,19(8):45-45
作者以疏肝化脂饮治疗脂肪肝60例,总有效率为85%,认为酒精和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病因,病机与肝郁气滞、瘀血、痰浊、湿阻密切相关,而疏肝理气化瘀血,涤痰消积化湿浊能有效治之。  相似文献   

19.
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及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成人肥胖率增长态势迅猛,将对社会产生严重负担。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肥胖症关系密切,而肥胖患者多出现肠道菌群失衡的状态。隔药饼灸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痰湿体质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因此,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分析肠道菌群、痰湿体质和单纯性肥胖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隔药饼灸改善肠道菌群治疗痰湿质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及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疏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56例,总有效率为85.71%,认为长期嗜肥甘厚味、肥胖、饮酒过度是脂肪肝的重要病因;病机与肝郁气滞、痰浊、湿阻、瘀血密切相关;用疏肝理气、涤痰消积、化湿泄浊、活血软坚散结中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