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淋球菌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可疑淋病患者,通过直接涂片、培养鉴定等方法检测淋球菌感染情况。结果:直接涂片检查显示淋球菌阳性率48.4%,培养鉴定检查阳性率8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培养鉴定与直接涂片在男性淋球菌检验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培养鉴定对女性检查的淋球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统计培养鉴定结果,不孕不育患者淋球菌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非不孕不育患者的8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淋球菌和不孕不育之间有一定关联。检验科在检验淋球菌时,对于男性患者一般可通过直接涂片法检测;女性患者不仅需要实施直接涂片,还需展开培养鉴定才能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检测中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术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晋江市妇幼保健院收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女性 75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 象均接受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及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 术的尿液样本、拭子样本检测结果相同,培养法、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术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直接涂片法,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培养法与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术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上,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术均高于直接涂片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检测中的效果良好,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菌培养、尿沉渣分析、尿液离心镜检、尿液常规干化学分析四种检测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327份疑似尿路感染者尿液标本,分别用四种尿液分析检测法对全部尿液标本进行检测,Ⅰ组采用细菌培养法,Ⅱ组采用尿沉渣分析法,Ⅲ组采用尿液离心镜检法、Ⅳ组采用尿液常规干化学分析法,得出尿检结果,并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四种方法尿路感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结果:临床诊断327份尿液标本中尿路感染呈阳性共计162例,阴性165例,阳性率49.54%;Ⅰ、Ⅱ、Ⅲ和Ⅳ组的准确度依次为86.54%、75.54%、68.81%和70.03%。结论:细菌培养法能有效确保尿路感染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积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久治不愈结膜炎的病因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久治不愈结膜炎患者56例,用灭菌棉拭子擦取眼结膜分泌物后,将此拭子置于0.6mLTE缓冲液中,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紫外灯下观察有无特异性扩增产物,若有,则为阳性。结果56例标本检测出淋球菌阳性18例(其中有5例做眼分泌物涂片查找淋球菌为阴性),阴性38例。结论PCR技术仍然是临床快速检测眼部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5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1.4%、30.8%、35.6%.同时,我们对高度怀疑为淋病患者111例及95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PCR检测,淋病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检测率为30.6%,与06—08年间所进行的培养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均低于PCR检测结果(77.4%),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6.8%,亦明显低于PCR结果(30.8%),此外,对患者同时分UU+CT和NG+UU进行PCR检测结果分析,发现约40%的淋病患者并发UU感染,而CT和UU复合感染亦在10%左右。上述结果说明PCR方法在三种性病病原体的诊断中比细菌培养法更为可靠,特别是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情况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两种淋球菌检测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种琳球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标本同时培养法、涂片法、纸片法作平行检测,以培养法为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纸片法检测淋球菌灵敏度明显高于涂片法(P〈0.05),特异性与涂片法无差异(P〉0.05),与培养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纸片法优于涂片法,与培养法无差别,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检验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溶痰液在抗酸杆菌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宁德市蕉城区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500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进行痰液检查,收集其痰液标本,同时采用直接涂片法与溶痰液涂片方法对其痰液标本中的抗酸杆菌进行检测分析,以临床综合检查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方法的检测应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00份痰液样本中,采用溶痰液涂片法进行抗酸杆菌检测显示,阳性标本79份,其阳性率为3.16%,与临床综合检查诊断结果比较的检测判断准确率为99.28%;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阳性率为1.24%,其检测判断准确率为89.36%,溶痰液涂片法均更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痰液标本中抗酸杆菌检测应用的各阳性标本等级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溶痰液检测的阳性标本等级均高于直接涂片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溶痰液涂片法进行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中抗酸杆菌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3种方法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传统检验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抗酸染色 ,细菌培养和PCR技术 ,用 3种方法同时测定 62份临床标本。结果 抗酸染色镜检法阳性率为 2 9.0 %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2 7.4% ,PCR法阳性率为 5 1.6%。结论 传统检验方法阳性率低 ,但特异性好 ,PCR法阳性率高 ,存在一定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 ,只有传统方法和PCR法同时检测 ,才能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阴道细菌多种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147例初步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PCR检测法等三种方法进行阴道细菌检验,观察三种方法的阴道细菌检出情况。结果:该三种检验方法所对应的检出率分别为77.6%、36.7%、72.8%。结论:建议医院在进行阴道细菌的检验方面,应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灵活选用细菌培养法或PCR检验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验阴道细菌的有效方法,为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疑似阴道炎患者148例,对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PCR检查与细菌培养进行阴道细菌检查,对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PC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查采用PCR检查操作便捷,检出效果更理想,是阴道细菌检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因淋球菌而引起的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炎等越来越多 ,而淋病的诊断依据主要为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当前实验室检查主要为直接涂涂片查菌和培养。 WHO强调细菌培养 ,而基层医疗单位限于实验条件 ,短期内开展培养工作有一定难度。因此 ,目前主要检查手段还是直接涂片检菌。为提高诊断率 ,笔者还开展了淋球菌快速诊断协同凝集试验 ,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1 直接涂片检查1.1 标本采集 :是保证查菌效率的最关键步骤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采样技术并认真对待。目前常见的几种淋病标本采集如下。男性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联合盐酸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单纯性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大观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第4天、第7天淋球菌涂片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淋球菌涂片阳性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盐酸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疑诊为肺结核,未予抗结核的初治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80例,同时应用PhaB法、荧光涂片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法(PCR检测法)、罗氏培养法进行检测,对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0例患者纤支镜检查有46例发现异常,使用PhaB法、荧光涂片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罗氏培养法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8.8%、47.5%、65%、76.3%;Ph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89.5%。结论:PhaB检测疑诊为肺结核的未予抗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荧光涂片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尿干化学分析仪使用Ur/test-150尿液分析仪,尿沉渣镜检使用OLYMPUS—CX31显微镜和80—2台式离心机,检测1845份尿液标本,对尿液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845份标本中,将红、白细胞两项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对比显示,白细胞:干化学法阳性人数为187例,阳性率为10.1%,镜检法阳性人数为262例,阳性率为14.2%。红细胞:于化学法阳性人数为223例,阳性率为12.1%,镜检法阳性人数为122例,阳性率为6.6%。结论: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由于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故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痰涂片查抗酸杆菌、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X线胸片三种方法,对诊断肺结核进行对比评估。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8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同时做痰涂片查抗酸杆菌及X胸片检查。结果:采用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有78例阳性,X胸片检查有84例阳性,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有46例阳性。以胶体金法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与X线胸片两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例认定肺结核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痰涂片阳性率为42.6%与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阳性率为72.2%和X线胸片阳性率为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结合X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尿路感染与尿液污染指标参数采用尿沉渣UF-100检查鉴别的方式。方法:以UF-100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350例尿路感染或有尿路污染表现的女性患者尿液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350例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43例,阳性率12.29%,阴性307例,阴性率87.71%;干化学分析阳性41例,阳性率11.71%,阴性309例,阴性率88.2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UF-100作为筛查女性患者尿路感染与尿路污染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结核杆菌检验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惠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采集患者的痰液作为方法比对样本,进行涂片镜检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两种方法同时检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结果:涂片镜检检出结核杆菌阳性例数为8例,阳性率为26.67%;PCR检出阳性例数为23例,阳性率为76.67%。PCR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镜检检出的阳性率,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速度快等优点,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了患者所承受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疟疾检测方法在疟疾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国际旅行保健中心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疑似疟疾全血标本78例,分别用镜检、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快速检测试纸条法(RDT)进行疟疾检测,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8例患者标本用镜检、荧光定量PCR法和RDT法检测疟疾阳性率,结果分别为71.1%、75.0%、7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镜检为标准,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疟疾的灵敏度为92.6%,特异性为68.2%,阳性预警值为87.8%,阴性预警值为78.9%;RDT法检测疟疾的灵敏度为94.4%,特异性为81.8%,阳性预警值为92.7%,阴性预警值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和RDT法可作为镜检法的有效补充,RDT在疟疾快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理想方法,比较两种PCR法与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4月鄢陵县中医院的住院肺炎患儿67例,分别用3种方法检测患儿的MP感染情况。结果:3种方法中,以培养法的阳性率最低,仅4例,与其它方法比较P<0.01;而以培养—增强套式PCR的阳性率最高,达23例。3组比较,χ2=16.469,P<0.01。与传统PCR法比较,本组采用的培养—增强套式PCR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8%,准确率为91%。结论:培养—增强套式PCR优于传统的套式PCR方法,结果比较准确,而且检测快速,可以在感染早期就检测到MPDNA,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STD)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占常见性病的 80 %左右[1] 。但儿童淋球菌感染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将我院 4年来接诊的 16例女童疑为淋球菌感染者的阴道分泌物涂片、分离培养的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女童共 16例 ,年龄 2~ 7岁 ,以上病例为我院皮肤性病门诊 1994年 12月~ 1998年 12月接诊的被疑为淋球菌感染者。1.2 检测方法与材料。 1涂片法 :用一支无菌棉拭子采取女童阴道流出的分泌物 ,涂玻片一只做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液为本实验室配制 ;涂片革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