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双束组32例和单束组32例。双束组进行单骨道双束手术,单束组进行单骨道单束手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伤侧别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KT-2000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观功能评分与客观稳定性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单骨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Madick S 《AORN journal》2011,(2):210-225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njuries affect more than 175,000 patients annually.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knee joint, the ACL is the major stabilizing ligament of the knee. If the ACL is injured, then the knee becomes unstable and can buckle when the person pivots. Surgeons can use autograft or allograft tissue to accomplish ACL reconstruction by using a single-bundle or double-bundle type of repair. The surgeon performs the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ically, using two ports and a small incision over the anteromedial surface of the tibia to facilitate passage of the graft and for distal fixation of the graft. Correct placement of the tibial and femoral tunnel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aspect of the procedure. After reconstruction, the patient must undergo intense physical therapy starting one or two days after surgery. If diligent with physical therapy, then the patient can return to full activity as soon as four months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3月ACL损伤,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ACL的患者87例.术后随访时行三维CT、MRI检查影像学变化,KT-2000测量双侧膝关节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差异,并按照Lysholm、Tegner、改良Larson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7例获得随访病例中,随访时间24~46个月(平均32.7个月).除3例前Lacman test Ⅰ°(+),但主观无关节松弛感觉外,其余患者随访时移植物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可以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双束重建ACL符合解剖生理结构,自体肌腱移植愈合快,关节肿胀发生率低,恢复快可以很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于晓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9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熟练的洗手和巡回护士的配合,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和传统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就诊于该院骨科中心并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行前十字韧带重建,其中25例患者采用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由外向内组),余下25例患者使用传统的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前内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钻取的股骨隧道长度、术前、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手术时间为(76.79±11.25)min,经前内侧入路法手术时间为(75.40±10.3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长度为(37.03±2.17)mm,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长度为(34.66±2.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外向内法和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术后3个月IKDC评分分别为(92.80±1.48)和(92.29±1.78)分,Lysholm评分由外向内法和经前内侧入路法分别为(96.20±4.98)和(95.69±5.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外向内法和前内侧入路法相比,手术时间相当、股骨隧道更长,但在术后3个月内都能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一站式个性化单束重建术治疗策略.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根据术前精确测量其股骨骨性解剖参数及半月板损伤类型制定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方案,其中试...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低,但这种感染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目前对这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目的:探讨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原因、如何早期诊断,并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尽量保护膝关节的功能。方法: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infec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7至2012年);以"前交叉韧带,重建,感染"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7至2012年)。以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的相关文献为评价指标,纳入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相关的内容,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细菌污染手术工具或者韧带移植物是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的最常见原因,移植物固定的方式和重建后感染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典型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症状和普通的化脓性关节炎的症状类似,但有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的病例并没有感染的典型表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和血沉)、膝关节穿刺等方法。大多数外科医师选择静脉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膝关节灌洗并保留移植物作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法。当感染难以控制或者移植物看起来确实有感染迹象时应该考虑取出移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标尺定位方法辅助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据镜下标尺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印迹长径将患者分为双束重建组(21例)和单束重建组(15例),采用标尺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股骨解剖印迹中心结合局部解剖标志及钟表法确定重建位置后,取自体胭绳肌腱解剖重建损伤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3.26个月,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方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双束重建组术后IKDC评分优良率90.4%(19/21),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2.5±6.5)、(93.8±9.9)分,Tegner评分分别为(4.2±1.3)、(6.6±1.9)分;单束重建组术后IKDC评分优良率86.7%(13/15),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1.7±7.1)、(94.2±9.6)分,Tegner评分分别为(4.1±1.5)、(6.5±1.7)分。两组组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82、6.33,t值分别为2.31、5.60,3.55、7.09,P均〈0.05),两组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2.04,t值分别为0.64、1.23,0.48、0.09,P均〉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标尺测量结合其他传统方法定位解剖重建损伤前交叉韧带,简便、直观、有效,可个体化调整韧带的重建位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起运用法国LARS人工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14例。等距点建立胫骨和股骨骨道,置入韧带后游离纤维位于关节腔内,挤压螺钉固定。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92分,优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术后无感染、无韧带断裂,无膝关节疼痛。结论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达到解剖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关节镜下手术拥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微创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CT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效果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2例,术后1至10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观察骨隧道、移植物、内固定物、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等显示情况.结果 三维CT显示移植物形态连续完整、密度均匀,关节腔内有少量气体、液体及点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骨隧道管径(10.02±1.26) mm,管径均匀20例,边缘光滑19例,开口位置准确20例;内固定物位置准确19例.结论 三维CT能清晰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形态、骨隧道情况和内固定物位置,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以成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随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2周,术后第12周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训练组62例),训练组在第12周开始进行平衡促进训练,持续至第16周;对照组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和步态训练,持续至第16周。采用专业平衡功能评定系统,分别在术后第12周和第16周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测定。结果:术后第16周测定结果:①睁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②闭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促进训练对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恢复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术后生长良好的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移植物MR信号改变过程。方法选取48例ACL重建患者,Lysholm平均积分由术前54分升至术后83.5分,总结其术后4~22个月重建ACL移植物的MR信号改变。扫描序列包括SE T_1WI、GE T_2WI和STIR序列。结果 4~9个月内大部分重建ACL信号增高,术后12~22个月大部分重建ACL信号降低,与正常韧带相仿。结论生长良好的重建ACL移植物,术后MR信号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1年后信号与正常韧带相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否保留残端的两种方法,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即将手术的5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 =25)和对照组(n =25)。观察组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采用保留残端在鞘内重建;对照组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清除残端。均选择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术前、术后及定期随访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IKDC)的评估、膝关节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测量)客观稳定性的评价及本体感觉功能的测定。结果 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9和12个月及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IKDC评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比较测量侧-侧(患侧及健侧KT-2000)的差值<3 mm,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本体感觉的角度重复试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两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及本体感觉恢复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同时修复ACL以及半月板),对照组(修复半月板),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各自的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月板愈合率以及2年后半月板再手术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但实验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愈合率高于对照组,2年后半月板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ACL和半月板损伤,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术后患者康复,并且远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利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和钮扣悬吊固定.KT-2000检测、2000 IKDC、Lysholm和Tegner评价表评分并分析膝关节和患肢功能.结果 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9~30个月(平均18个月),34例Iachman试验阴性.KT-2000检测:患侧、健侧胫骨前移之差由术前(6.4±2.9)mm降为随访结束时(2.1±0.6)mm.按照2000IKDC膝关节检查表,34例患者(97.1%)分级评价正常或接近正常.2000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从术前(42.6±5.9)、(47.8±6.2)、(3.7±0.3)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95.6±3.4)、(93.8±2.7)、(6.7±0.6)分(P<0.05).结论 采用自体胭绳肌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兔半腱肌腱腱后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持续被动活动方式对关节腔内移植物组织学变化,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只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关节全活动范围康复6周;非CPM组仅笼养。分别于术后第6、12、24周取材,取4只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非CPM组相比,CPM组的大部分标本两束融合成一体。术后第6周,CPM组的关节腔内重建韧带的新生组织替代过程加快,增生的细胞数目较多;术后第12周,CPM组的细胞形状较统一,胶原纤维纵向排列更为有序,呈波状,较广泛的组织呈Ⅰ型胶原阳性,组织内部Ⅲ型胶原更为均匀;术后第24周,CPM组胶原排列更为有序,成纤维细胞梭形的细胞核也逐渐变为标志成熟韧带的长形,Ⅰ型胶原染色更为均匀散在分布,Ⅲ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CPM促进移植物韧带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冰敷方式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术后创口局部给予间断冰敷,观察组给予72 h持续冰敷。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舒适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给予创口局部72 h持续冰敷,较间断冰敷法能够更好缓解患肢肿胀情况及疼痛程度,提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