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政 《实用癌症杂志》1996,11(2):118-118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胃癌二例报告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市810007)王政众所周知,慢性肝病易合并胃粘膜病变,也有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但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胃癌,文献报告较少。作者在1993年收治2例,并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  相似文献   

2.
<正>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由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不适合进行肝移植或因供体数量有限无法进行肝移植,因此,肝切除术是肝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1]。为达到镜下根治性切除,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近年来复杂和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开展越来越广泛[2]。尽管肝脏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术前精准评估肝切除手术患者残肝功能并保留足够残肝体积,仍是决定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3]。为进一步准确评估肝切除术残肝功能,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3.
1984年8月~1994年8月,采用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阴断切肝法行原发性肝癌的巨块肝切除和Ⅴ、Ⅷ段等疑难部位的肝切除23例,术中肝门阻断时间18~28分钟,平均22分20秒,其中≥20分钟18/23,≥25分钟8/23,肝门阻断时间超过了国人报道的极限(18分钟)。术后并发症为:胸水13%,肺炎、膈下感染和肝昏迷,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低于文献报道。说明肝癌肝硬化病人对一次性热缺血耐受的潜力是很大的,<28分钟是安全的,但具体时限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残肝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对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手术的92例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残肝ICG-R15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Lo...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the 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共181例半肝切除术HCC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测定肝脏总体积、肿瘤体积、残肝体积、切除的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标本的体积。按照“50-50标准”分成肝衰竭组(22例)与无肝衰竭组(159例),分析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肝硬化亚组SRLV的临界值及其预测PHLF效能,并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CT分级资料。  结果  术后共发生PHLF 22例,PHLF相关死亡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水平及SRLV是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按照肝硬化病理进行亚组分析,肝硬化组102例(Ⅰ、Ⅱ级肝硬化84例,Ⅲ级肝硬化18例,无Ⅳ级肝硬化),18例发生PHLF,PHLF相关死亡1例。HCC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发生PHLF的SRLV临界值为340 mL/m2(灵敏度94.4%,特异度74.7%,曲线下面积0.861,P<0.01)。  结论  SRLV≤340 mL/m2的HCC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行半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
唐振勇  黄珍  杨建荣 《中国肿瘤》2017,26(3):226-230
[目的]探讨标准残肝体积(SRLV)大小及肝纤维化程度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间的关系.[方法]对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104例病例进行研究.残肝体积=全肝体积-切除肝脏体积;SRLV=残肝体积/体表面积;根据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评分将所有病例分为A组(中、重度肝纤维化组)和B组(正常或轻度肝纤维化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防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SRLV安全临界值.并将术后发生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的术前ARFI评分与术后SRLV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A组病例术后发生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中度代偿不全及重度代偿不全分别为53例、22例、4例.在A组病例中,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为32.9%,(26/79),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患者和中、重度代偿不全患者的SRLV[(605.69±1 18.98)ml/m2 vs (470.81±62.59)ml/m2]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的SRLV的临界值为503ml/m2.B组病例数少,不作统计学分析.将术后发生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的术前ARFI评分及术后SRLV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呈正相关(R=0.719,P<0.01),其回归方程为:SRLV(ml/m2)=149.6×A RFI评分(m/s)+194.1.[结论]联合SRLV及肝纤维化程度测定对原发性肝癌术前安全切肝量评估有重要指导价值,对伴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安全SRLV临界值为503ml/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TACE术(≥8次)后的肝功能改变、肝硬化CT分级及疗效。[结果]多次TACE后与第一次TACE前比较,Child-Pugh分级有显著性差异(Z=-4.415,P〈0.001),肝硬化形态显著加重(Z=-6.323,P〈0.001)。中位生存时间自第一次TACE术始为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TACE术前肝癌BCLC分期(χ2=15.267,P〈0.001),肝硬化CT分级(χ2=17.176,P〈0.001),门脉瘤栓(χ2=3.388,P=0.049),碘油沉积类型(χ2=17.895,P〈0.001)为生存率影响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BCLC分期(χ2=7.646,P=0.006),肝硬化CT分级(χ2=12.609,P〈0.001)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次TACE术治疗肝癌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会加重肝硬化。肝硬化CT分级结合Child-Pugh分级在评价TACE术后的预后和肝储备功能的变化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命[1].同时每年全球超过10万的恶性肿瘤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因此,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乳腺癌患者并不少见[2-3],但有关乳腺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尚少.笔者报道1例乳腺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化疗后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残肝分数(remnant liver volume to total liver volume,%RLV)、残肝体积/标准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 to standard liver volume,RLV/SLV)、残肝体积/体重比率(remnant liver volume to body weight ratio,RLV/BW)、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 44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HCC患者(HBV-HCC),根据是否发生PHLF分为PHLF组和无PHLF组。采用ROC曲线分析%RLV、RLV/SLV、RLV/BW、SRLV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效能,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1例HBV-HCC患者,其中PHLF组22例,无PHLF组159例,两组患者%RLV、RLV/SLV、RLV/BW、SRL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LV、RLV/SLV、RLV/BW、SRLV的AUC分别为0.77、0.91、0.84、0.91,SRLV 预测术后PHLF 的效能优于%RLV及RLV/B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RLV截点值340 mL/m2分组,SRLV>340 mL/m2组及SRLV≤340 mL/m2组患者术后重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RLV及RLV/SLV较RLV/BW及%RLV在预测HCC患者接受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中具有更高的效能,当SRLV≤340 mL/m2时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及重度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月~1994年6月切除合并肝硬化的肝癌335例,占同期肝癌切除的88.2%。对术中常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如麻醉的选择,输血的质、量、途径和时间,输液的成分与数量,血流控制的方法及其适应证,切除量的多少,切除的范围,以及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同时治疗等,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肝切除术治疗肝转移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切除术治疗肝转移癌是一种有效方法,国内报道尚少。作者报告我院19年间作肝转移癌切除术12例,男7例,女5例。原发癌为大肠癌8例,胃癌2例,胃恶性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肝转移结节以单个结节为多(10例),结节平均最大径为5.7cm。与原发灶同时肝切除术6例,异时肝切除术6例。术后5年以上生存4例,最长生存19年,5年生存率为4/10。  相似文献   

12.
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手术切除巨大肝癌36例,总结手术经验,分析手术疗效和肿瘤复发相关因素。方法:肝门血流阻断16例,半肝血流阻断20例(右半肝阻断14例、左半肝阻断6例)。结果①无手术死亡者;②肝癌复发率为69.44%;③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44.44%、33.33%。结论巨大肝癌若肿瘤边缘清楚而且患者肝功能正常仍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半乳治疗,半肝阻断法提高了巨大肝癌的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长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术后经化疗泵化对防治肝癌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94例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亚梁  李定耀 《中国肿瘤》2000,9(5):239-240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2月至1999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94例原发性肝大肝癌。治疗方法分Ⅰ期手术切除(78例),肝动脉栓经呈劝脉结扎(HAL)后Ⅱ期切除(12例)及癌块中心挖除快速缩小后Ⅱ期切除(4例三种,。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3例,总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3.7%、34.4%和30.0%。结论 尽量保留肝组织的不规则肝切除是原发性大肝癌的有效术式,TA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肝癌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25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在COX模型分析中,影响复发的显著因素依次为肿瘤包膜、术后AFP变化、癌周淋巴细胞量、手术方式和切缘至肿瘤距离。本组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5%,44.4%和51.4%。结果提示,术后3年内为复发高危期,出现肿瘤包膜和癌周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对复发具有抑制作用。首次手术采用根治性切除的术式,切缘至肿瘤的距离≥2cm,使术后AFP降至正常,可明显地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冻融治疗后库普弗细胞(KCs)的分泌功能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16组:37℃对照组、三组低温组(0℃、5℃、10℃)、冻融坏死物质组和三组联合刺激组及以上每组分别设置一个平行组。8个平行组分别加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终浓度为100μmol/ml。ELISA法测定16组KCs上清液中能反映KCs分泌功能的TNF-α、IL-1β和INF-γ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温和冻融坏死物质联合刺激KCs后,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FN-γ的分泌增加(P<0.01),三组低温(0℃、5℃、10℃)与冻融坏死物质联合刺激均表现出叠加效应。低温刺激对NF-κB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联合刺激组和冻融坏死物质组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NF-κB抑制剂处理后,8组平行组间NF-κB蛋白的表达和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NF-α、IL-1β和INF-γ浓度与KCs上清液中NF-κ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70, P=0.0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放疗、N分期、RAS基因突变状态、T分期、MMR表达缺失(dMMR)和Duck...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附42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肝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25例,其中直径≤5cm的小肝癌121例。行不规则性肝叶切除134例,局部切除95例,肝叶或肝段切除123例,半肝或半肝以上切除共56例,联合脏器切除17例;切缘注射无水酒精或用渗入无水酒精的明胶海绵包埋于瘤床共39例。结果:总的手术切除率69.8%,小肝癌手术切除率90.3%;手术死亡率1.2%;术后生存5年以上118例,10年以上24例。全组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7.2%(203/355)、51.3%(118/230)和35.3%(24/68);其中小肝癌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4%(64/86)、64.6%(42/65)和43.8%(14/32)。结论: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不规则性肝切除、早期发现肝癌、综合治疗大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等是提高手术切除率的主要手段;以个体化为原则的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nd aimsWe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impact of the newly defined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ectomy for HCC (MAFLD-HCC)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MAFLD-HCC to viral- and alcoholic-related HCC (HCV-HCC, HBV-HCC, A-HCC).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He.RC.O.Le.S. Group registry was per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1315 patients included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tudy group before and after an exact propensity score match (PSM).ResultsAmong the whole study population, 264 (20.1%) had MAFLD-HCC, 205 (15.6%) had HBV-HCC, 671 (51.0%) had HCV-HCC and 175 (13.3%) had A-HCC. MAFLD-HCC patients had higher BMI (p < 0.001), Charlson Comorbidities Index (p < 0.001), size of tumour (p < 0.001), and presence of cirrhosis (p < 0.001). After PSM, the 90-day mortality and severe morbidity rates were 5.9% and 7.1% in MAFLD-HCC, 2.3% and 7.1% in HBV-HCC, 3.5% and 11.7% in HCV-HCC, and 1.2% and 8.2% in A-HCC (p = 0.061 and p = 0.447, respectively). The 5-year OS and RFS rates were 54.4% and 37.1% in MAFLD-HCC, 64.9% and 32.2% in HBV-HCC, 53.4% and 24.7% in HCV-HCC and 62.0% and 37.8% in A-HCC (p = 0.345 and p = 0.389, respectively). Cirrhosis, multiple tumours, size and satellitosis seems to b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OS.ConclusionHepatectomy for MAFLD-HCC seems to have a higher but acceptable operative risk. However, long-term outcomes seems to be related to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rather than aetiological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大网膜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癌肝切除术中,肝断面出血和术后继发性出血是肝切除的主要问题。自1983年~1990年间,在115例肝癌肝切除术中,用游离的大网膜片覆盖于肝断面,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为;胸水7.8%(9/115),肺炎3.1%(4/115),膈下感染3.1(4/115),切口感染1.4%(2/115),上消化道出血0.7%(1/115),胆瘘0.7%(1/115)。低于文献报道。大网膜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特点。为肝脏外科提供了肝断面处理的最佳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瑛  袁鹤立  甄珍 《肿瘤学杂志》2019,25(7):641-645
摘 要:[目的] 评估肠内营养剂支持治疗对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91例,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传统术后饮食。[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d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7d时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时 ALB、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 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 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时 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态,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对预后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