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后1~7 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代谢调理(MI)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及精氨酸静脉注射),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观察各组受者术后2周感染率的发生情况。
结果:EN组和MI组术后2周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和M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中,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较之肠外营养更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道术后早期胃肠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胃肠营养组(EN组,25例)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25例)。PN组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EN组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维持1周。并于术前、术后1 d和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等营养状况指标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 排便时间、发热时间等肠道功能指标。结果:EN组和PN组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营养状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PN相比,肠道术后早期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疗效相当,但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方面的效果优于PN。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 将63例肝脏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给予完全静脉营养(TPN),营养支持时间为1周,术后第8天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情况;分析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支持费用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静脉营养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促进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并且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肝移植早期肠内营养是比较便宜而且可行的TPN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 在术中将鼻肠管放置至屈氏韧带或空肠输出袢下30cm,术后第2天开始恒速灌注瑞素,量由500ml/d逐渐增加到1200ml/d,速度由20ml/h增至100ml/h。分别于术后第2天及第8天观察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尿尿素氮和氮平衡。结果 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均有显著改善,白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患者的恢复,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患者PPH术后营养状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90例接受PPH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采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静脉补液进行营养支持,均维持5~7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5 d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球蛋白(GLO)和淋巴细胞数(LYC)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第5天,观察组PA、GLO和LYC,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LB和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2%,对照组为55.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3,P>0.05)。 结论: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价格低廉,服用方便,能够满足老年患者PPH术后营养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静脉补液,是一种安全的PPH术后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姚磊  屈兵  周珞华 《腹部外科》2011,24(4):227-22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新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按方法不同分为肠外营养(PN)组(90例)和早期肠内营养(EN)组(116例),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N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EN-PN)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EEN-P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各34例,分别监测并对照分析术前1 d及术后7 d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EEN-PN组及TP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9±8)h和(6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患者具有安全可靠、肠功能恢复快、价格低廉等优势,临床可适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兵辉 《器官移植》2013,4(4):228-229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238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螺旋型鼻饲管连同胃管置入患者胃内,术中由术者将鼻饲管插入十二指肠,导管末端可随肠蠕动进入空肠,建立肠内营养的通道.术后6~12h主要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以补充水和电解质为主.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稳定后,先用5%或10%葡萄糖溶液200 ~ 500 ml,以20 ml/h速度由鼻饲管泵入.术后第2日开始使用短肽链乳清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用量从200 ml/d开始,逐渐增加至500 ml/d,滴速由40 ml/h逐步增加至100 ml/h.所用营养液的温度均由电子加温器控制在37℃~40℃.术后3~5d可经口进流质饮食,并随进食量的增加,逐步减少鼻饲用量,直至完全过渡到经口饮食.观察患者鼻饲管留置时间、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时间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等.结果 238例患者的鼻饲管留置时间为7~10d,在留置期间均未出现堵塞现象,从留置鼻饲管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d.肠内营养期间,23例患者出现腹胀,给予减慢输注速度和加入促胃肠动力药后缓解.结论 肝移植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肝门胆管癌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滦医院24年间收治的肝门胆管癌行切除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37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黄疸指数、术后体温、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与PN组比较,EN组肠功能恢复早、胆瘘发生率低、术后体温恢复快、平均住院费用低(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癌切除术后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又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胆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本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的全部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有177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60例在术后24 h内开展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试验组);117例早期予以全肠外营养,直至患者肛门排气后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的MELD评分进行分级,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不同MELD评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结果177例患者中共有106例(59.9%)发生术后感染。性别、MELD评分与早期肠内营养3个变量为影响总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0.045、0.000)。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11≤MELD评分≤20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P=0.014)。随着MELD评分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逐渐缩小。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中度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AP患者随机均分3组,分别行为肠内免疫营养(IN组)、肠内要素营养(EN组)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14d各项营养指标、外周血内毒素以及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指标。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前,3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随时间逐步提高(均P0.05)。各组间比较显示,EIN组治疗后7、14d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IN组及EN组,而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IN组和EN组(均P0.05);IN组和EN组各项指标在同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有效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保护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氧自由基与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48例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前每日补充的热量为33~38 kcal/kg(1 kcal=4.18 kJ),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1 g/(kg·d)(经口服或静脉摄入).术后尽早予以肠内营养.术后2 d起用百普力500 ml/d,每日递增,术后5 d ...  相似文献   

13.
���Σ�ز��˳��ںͳ���Ӫ��֧�ֵ�Ӧ��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不能进食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EN组和PN组,比较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病人耐受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10d后,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增高,且EN组免疫功能指标增高更显著;病人耐受性指标中,EN组无显著变化而PN组血糖明显增高。结果 EN和PN对外科危重病人均有营养支持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耐受性强,且EN支持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优于PN支持,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早期肠内营养(E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对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1970年1月—2009年6月发表的有关早期EN和TPN治疗SA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按入选标准,有7项临床试验纳入研究范围,由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并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早期EN与TPN比较,前者能显著降低胰腺感染发生率(OR=0.38,95%CI:0.18~0.82,P=0.01)及器官衰竭发生率(OR=0.43,95%CI:0.23~0.79,P=0.007),减少手术干预(OR=0.34,95%CI:0.18~0.63,P=0.0006)及病死率(OR=0.41,95%CI:0.19~0.88,P=0.02)。但总的感染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7,1.10),P=0.08]。结论SAP患者早期EN比TPN更为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15.
颅脑重症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颅脑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32例颅脑重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DEN)组各16例。EEN组入院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PN),早期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DEN组伤后立即给予PN支持,72 h后根据情况给予EN支持。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7 d后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EEN组白蛋白明显高于DEN组(P0.05)。结论颅脑重症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均衡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对27例次的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例术后34天死于MODS。26例均能耐受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未发生导管败血症、吸入性肺炎、腹痛、呕吐和恶心等并发症。5例出现轻到中度腹泻,术后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促进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制定合理有交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根据4例肝移植病人术前、术后各自的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状态较好者选用肠内营养支持,状态较差者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在术后3-4d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后由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 4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基水发生由于营养支持疗法所致的并发症,2例生存超过200d;2例现仍存活,生活质量良好。1例已度过3年,1例现存活3个月。结论 术前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理、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可提高手术耐力,术后视移植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适当选择易于移植肝恢复的营养要素和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量;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宜尽早开始EN,辅助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肝移植术后给予含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MCT/LCT)与只含长链脂肪乳剂(LCT)的肠内和胃肠外营养制剂对受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肝移植受者随机分为4组:MCT/LCT组(22例).经肠内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瑞高);LCT组(22例),经肠内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能全力);全合一组(22例),经中心静脉给予全合一静脉营养制剂(商品名:卡文);对照组(20例),未给予正规营养支持.前三组受者术后10 d内的日平均热卡、脂肪及蛋白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检测各组受者术前1天、术后第1、4、7和10天蛋白质的代谢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尿-3甲基组氨酸排m及术后1~7 d氮平衡.结果 肝移植后机体蛋白分解增加,血清蛋白水平下降;MCT/LCT组和LCT组受者血清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全合一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M(MCT/LCT组又明显高于LCT组(P<0.05),全合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CT/LCT组和LCT组受者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明显低于全合一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MCT/LCT组又明显低于LCT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MCT/LCT组、LCT组和全合一组受者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5或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给予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的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减轻受者机体蛋白质分解,加快机体从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从而改善受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