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隐斜视是一种两眼眼外肌肌力潜在性不平衡状态,通过远、近距离隐斜测定,不仅可以了解隐斜的发生率,还可以通过远、近距离水平隐斜之间差异比较,进一步了解眼的辐辏和眼外肌平衡功能。正常人的隐斜统计已有报告,但正常人远、近距离水平隐斜之间差异情况尚无报导,为此,我们对  相似文献   

2.
正常视力健康青年隐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视力健康青年隐斜测定青岛市市立医院李侠青岛市北区医院于锦华青岛市中医院鲍学文山东省卫生厅体检办王永新我们在选拔飞行学员体检中,对4984名健康青年正常视力眼,进行了隐斜测定,现摘要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检查对象是青岛地区汉族人,参加选飞体检的男性学...  相似文献   

3.
健康青年远近隐斜及其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正常视力健康青年隐斜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我国视力正常青年人的隐斜及视力正常青年人的屈光情况已有测定,但隐斜与屈光之间的关系国内很少报道。我们对1003例18~21岁视力正常的健康青年进行隐斜及屈光检查,并对隐斜与屈光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1256例学生正常眼隐斜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学生正常眼的隐斜情况 ,现将我们体格检查中资料完整的 12 5 6例正常人隐斜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和检查方法1.受检者系 14~ 19岁高中毕业生 ,全身体格检查和眼部检查均属正常 ,裸眼视力均在 1.0以上。2 .在半暗室中利用 YZ- 3型隐斜计 (上海产 )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常视力青年人的隐斜及屈光情况已有测定,但屈光与隐斜之间的关系甚少报道。作者在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中,对802例16~19岁正常视力的男性青年眼进行了系统的检查,为探讨视力正常青年的屈光和隐斜状况及其二者间的关系,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隐斜在平时验光配镜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马氏杆测量隐斜在验光配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屈光不正者在排除其他眼病、经电脑验光或检影后,上综合验光台进行精确验光,然后用Wroth四点法测主视眼,马氏杆测量视远隐斜度。在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患者试戴原瞳距和测得隐斜度后加减瞳距的眼镜,比较前后舒适度。结果 在视远的隐斜分布中有39%的人在BO1^△~BI1^△之间,另有33.61%的人有1^△以上的内隐斜,27.38%的人有1^△以上的外隐斜。对1^△以上的内隐斜和外隐斜的低度矫正中,发现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戴镜舒适度增加。尤其以3^△以上的隐斜更加明显。结论 利用马氏杆测隐斜简单易行,在精确验光后施行,能对屈光度和瞳距大小的方向有明确的认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青少年近视眼的隐斜和正透镜对隐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眼的隐斜和正透镜对隐斜的影响。方法用隐斜计测定151例不同屈光度青少年在裸眼、戴矫正镜片和矫正镜片再加+1.50D球镜条件下看近的隐斜度。结果近视各组倾向外隐斜,戴矫正镜片时外隐斜明显减少,再加正透镜后外隐斜又明显增加。结论从调节和集合平衡的观点出发,青少年近视眼以戴矫正眼镜为好,正透镜的应用要采取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1.
光学性旋转隐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证实斜轴散光会引起光学性旋转隐斜。方法 对 48例无斜视和眼部手术史 ,且眼球运动正常的 5~ 1 3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 ,以有无斜轴散光分为正常组和斜轴散光组 ,同时眼底照相 ,测量、比较被检眼视盘几何中心和黄斑中心凹的相对位置。结果 正常眼黄斑中心凹—视盘夹角表现为外旋 ,平均 5 698° ,其中 2 0只非散光眼为 5 70 1° ,2 2只正轴散光眼为 5 695°。斜轴散光眼之夹角为外旋 ,平均 1 0 91 6° ,明显大于正常组。而且斜轴偏斜度越大 ,旋转隐斜度也越大。结论 斜轴散光眼多产生习惯性光学性旋转隐斜 ,由此而导致的临床不适 ,应引起眼科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419名健康青年的睑裂长度、睑裂高度、瞳孔距离做了测量,现报告如下: 测量对象和方法测量对象15至20岁健康男女青年。系本县重点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测量方法: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对面而坐,室内自然光线,被检查者双目自然睁开,向正前方平视5m目标。工具:钢制米尺。①睑裂长度:为一眼内眦到、外眦之间的距离。②睑裂高度:上下睑缘中线之间的距离。③瞳孔距  相似文献   

13.
吴新华  周清  陈剑  陈敏 《眼科新进展》2003,23(6):464-464
隐斜的测量是临床屈光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目前 ,临床采用的隐斜测量法主要有遮盖法、Maddox杆法、VonGraefe法等。其中Maddox杆法和VonGraefe法均可在配有旋转棱镜的综合验光仪上完成 ,操作简便、快速 ,在临床应用较多。我们比较了Maddox杆法和VonGraefe法测量隐斜的可重复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视光学门诊患者 36例 ,男 18例 ,女18例 ,年龄 11~ 5 0岁 ,平均 30岁。所有患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 >0 .9,眼前后节无明显异常 ,无显斜 ,双眼三级视功能无异常 ,无眼部手术及外伤史 ,能理解并配合完…  相似文献   

14.
近视学生的水平隐斜及屈光矫正对隐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近视学生同正常学生水平隐斜的差异,不同近视程度学生隐斜度的变化,屈光矫正对隐斜的影响。方法:采用隐斜仪(Maddox杆旋转三棱镜)测定825名青少年学生的远近隐斜度,比较近视与正常学生的隐斜发生率,再将近视学生按近视程度、矫正情况分类、分组,分别同正常学生进行隐斜度比较。结果:远外隐斜发生率:正常学生19.8%,近视学生28.8%;近外隐斜发生率:正常学生52.9%,近视学生64.7%。远隐斜均值:正常学生为1.97△;低、中、高度近视全体学生分别为1.76△,1.33△,-0.68△;矫正足度组分别为2.11△,1.75△,0△;不矫正组(低、中度近视)分别为1.29△,-0.78△。近隐斜均值:正常学生为-0.67△;低、中、高度近视全体学生分别为-2.43△,-3.02△,-5.71△;矫正足度组分别为-1.20△,-2.28△,-4.06△;不矫正组(低、中度近视)分别为-3.28△,-5.06△。近隐斜度产生显著差异的屈光度界线有两处:(1)-0.75~-2.00D,(2)-6.00D;矫正足度后仅有一处:-3.00~-6.00D。远隐斜度产生显著差异的屈光度界线有一处:-3.00~-6.00D;矫正足度后消失。结论:近视学生比正常学生外隐斜显著增多。学生近视如不矫正或矫正不足,对近隐斜度的影响在低度近视就已非常显著,对远隐斜度的影响是近视程度越高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对22例出现眼疲劳的外隐斜患者,用隐斜计检测隐斜度数,并予以三棱镜矫正,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及出现时间(表):表症状眼胀头痛眼痛不适复视恶心例数(%) 19(86) 15(68) 14(63) 11(50) 10(45) 4(13)出现时间2~60’2~60’2~60’10~60’2~85’20~40’(平均) (18’) (13’) (11’) (41’) (38’) (56’)  相似文献   

16.
外隐斜同视机融合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隐斜同视机融合训练张林娜,于秀浚,骆杰,张晓,赵桂森,谭东眼的视轴有外斜趋势,但能为融合功能遏制,行使双眼单视而不显露偏斜者称为外隐斜。外隐斜可出现头痛、头晕、不能阅读等视疲劳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本文调查了30例14~51岁组外隐斜患...  相似文献   

17.
外隐斜所致眼疲劳的屈光学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隐斜所致的眼疲劳相对较多,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外隐斜所致的眼疲劳合并有较大度数的近视或远视,或远视合并老视者,配镜后虽然矫正视力较好,但不能坚持戴镜阅读,产生头痛、眼痛、眼困及恶心等眼疲劳的症状。我们对这类患者利用辐辏训练、手术等治疗方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近视眼的急斜和正透镜对隐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i B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207-209
目的 研究青少年近视眼的隐斜和正透镜对隐斜的影响。方法 用隐斜计测定151例不同屈光度青少年在裸眼,戴矫正镜片和矫正镜片再加+1.50D球镜条件下看近的隐斜度,结果近视各组倾向外隐斜,戴矫正镜片时外隐斜明显减少,再加正透镜后外隐斜又明显增加,结论 从调节和集合平衡的观点出发,青少年近视眼以戴矫正眼镜为好,正透镜的应用要采取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由于解剖、调节、神经因素可以存在一定程度外隐斜,这种隐斜是可以被矫正性融合反射控制的潜在性斜视,当融合机能好时,此时隐斜是可代偿的,患者无任何不适,敌无需治疗。当融合机能不足,或者外隐斜度数较大时,患者出现近距离不能阅读,复视,视物不清,眼疼及头疼恶心等视疲劳症状,这种隐斜属非代偿性的,应予治疗。外隐斜治疗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尤以三棱镜治疗效果较好,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