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华明 《淮海医药》2001,19(6):516-517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在血糖严密监测下,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或用Novo INS笔皮下注射。结果:Ⅲ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BG,HbAlc,24h尿微量白蛋白差异均有非常显性(P<0.01),Ⅳ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BG,HbAlc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尿总尿白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新诊断、有严重高血糖表现的2型糖尿病患短期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和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或)二甲双胍治疗的优缺点,本分析了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酮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长玉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65-65,67
目的减少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患者(空腹血糖9.2~12.3mmol/L,餐后2h血糖12—17.4mmol/L)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三餐前30min以及睡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或短效加中效胰岛素,每日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2用后,监测患者空腹血糖4.9-6.3mmol/L,餐后2h血糖5.8—7.8mmol/L。结论对新诊断2型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能阻止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毒胜作用.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对血糖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有效措抱.  相似文献   

4.
戴向东 《贵州医药》2002,26(11):1015-1016
在Ⅱ型糖尿病 (D M)患者中 ,每年大约有 5 %的患者因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而需转换成胰岛素治疗 ,另外 ,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也需用胰岛素治疗 ,现在的研究表明 ,在转换成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 ,胰岛素的治疗应从睡前的中效胰岛素注射开始 ,并联合以白天的口服降糖药治疗[1] 。与每天 2次以上胰岛素治疗方案相比 ,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WHO标准诊断本院住院的 2型D M患者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5 2 6± 6 7岁 ,病程 2 5~ 15年 ,平均 7 5± 4 3年 ,体重指数平均 2 5 2± 3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在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实施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对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显示,100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34例,有效控制40例,26例血糖偏低,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护理患者状态优于护理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魏则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49-1350
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案中,比较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入胰岛素30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儿的发病原因、综合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IDDM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综合疗法,观察患儿疗效。结果 14例(46.7%)因环境因素诱发,16例(53.3%)因自身抗原产生抗体诱发,30例患儿治疗3周后血糖恢复正常,所有酮症酸中毒患儿均得到纠正。结论 IDDM可由病毒感染、饮食不当及自身抗原等原因引起,患者要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合理的坚持综合治疗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高限以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降血糖效果。方法口服降血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取全日胰岛素总量50%分别于早、晚餐前10min内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取全日胰岛素总量的2/3和1/3分别于早、晚餐前15~30min腹壁皮下注射。观察降糖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控制血糖达标胰岛素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报告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在原治疗措施不变的基础上,加服通泰胶囊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血脂水平。结果表明:36例NIDDM患加服通誊胶囊治疗1mon后,FBG、PBG及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性。  相似文献   

10.
人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 《成都医药》2003,29(4):204-2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门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格列美脲,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周期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FBG、2hPBG、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FBG明显的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2hPBG、HbA1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性好,后者胰岛素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2.
在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方案中,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为目前最接近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治疗方式[1]。现将45例采用外置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16周后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1999—2003年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符合1985年WHO的诊断标准,男性33例,女  相似文献   

13.
白泽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14-116
目的研究胰岛素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50例诊断为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组。每组25例。进行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和餐后血糖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到达终点时预混组剂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P<0.05。结论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少;每日1次皮下注射更方便,依从性更好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临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血糖均控制在理想范围。结论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胰岛素的治疗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并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而增多。我院自1991~1996年,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18例,均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柴杰 《中国医药》2009,4(7):513-514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分别联合3餐前注射短效人胰岛素(Novolin R)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6例1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儿童1型糖尿病3例,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13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2组,甘精胰岛素组10例,每日3餐前注射Novolin R,8例患者每天22:00注射甘精胰岛素,2例患者每天7:00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6例每日3餐前注射Nov-olin R,22:00注射NPH。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血糖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血糖控制达标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酮体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日用胰岛素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平稳下降,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能模拟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利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糖尿病的分类,与高血糖、糖尿的区分,及胰岛素的分子组成、临床应用对临床糖尿病的发病及胰岛素的治疗作一阐述,提出患者对疾病认知率和依从性提高,再配合合理药物治疗,有效防止和延缓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了糖尿病病死率,使对糖尿病无知付出的高代价尽可能降到最低。无论属于1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干预作为替代或补充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目的不仅在于急性糖代谢紊乱时短期有效的控制以降低病死率,更重要的是长期控制血糖在一定范围,阻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申  周辽军 《河北医药》2012,34(20):3087-3089
目的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商品名诺和锐30),2次/d皮下注射,观察诺和锐30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82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诺和锐3O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的方案治疗,为期3个月。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诺和锐30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前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较前好转(P<0.05或<0.01)。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及早使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不仅能良好的控制控制,还能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对于延缓其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57-58
目的:比较运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和多次注射胰岛素两种疗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月共收治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38例,将其分为MSⅡ组18例和CSⅡ组20例,MSⅡ组患者采用数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CSⅡ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饮食后2h或空腹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的频率,达到标准血糖值的平均时间,以及对患者胰岛素的平均使用剂量。结果:MSⅡ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对血糖的控制均比CSⅡ组差;MSⅡ组患者的住院治疗天数、低血糖的发生频率、使用胰岛素(INS)的剂量以及血糖达到既定标准的时间均高于CSⅡ组;CSⅡ组置泵后患者的血糖明显降低。结论:运用胰岛素泵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不但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患者血糖,还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且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也较少,其疗效明显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柴杰 《中国医药》2008,4(1):513-514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largine for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Methods Sixteen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 two groups. In the Glargine group, 10 patients were given injection Nov-olin R before every meal and injection Glargine at bedtime daily. Meanwhile 6 patients in the NPH group were given injection Novolin R before every meal and injection NPH at bedtime daily. The dosage of insulin was adjusted by blood glucose level, seeking a target of FBG ≤6.5 mmol/L and 2 h PBG≤10.0 mmoL/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ere observed. Results Mean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similiar in the 2 groups(P > 0.10), but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Glarg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PH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Glargine initiates the physiological secretion of insulin and controls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