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综述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发病预测评估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5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erfusion-weightedimaging,Stroke”熏“cerebralperfusion,stroke”熏“cerebralbloodflow”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磁共振灌注成像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21篇,排除6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1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在符合入选标准的15篇文献中,共包括91例患者,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基本技术、磁共振对比剂的种类、脑卒中后脑缺血的阶段、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常用参数及意义分别论述了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从脑卒中后脑血流量的变化、预测脑缺血缺氧的发展变化、评估梗死的范围及判断预后等方面,阐述了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用来研究梗死后血流量的变化,可以提供必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磁共振灌注成像也可以用来评估最后梗死的范围熏判断脑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linr1990/2005与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磁共振波谱在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Stroket”、“Magnnetic Resonance Spectmscopy,Metabolism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磁共振波谱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肓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本关文献28稿,排除10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18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18篇文献,共包括78例患者,说明了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并介纠了脑^1H-磁共振波谱共振峰种类与意义,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总结了脑梗死时脑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认为脑梗死时.乳酸、高能磷酸盐和pHi的波动有一定规律性,梗死灶内乳酸的含量与梗死灶体积、局部脑血流量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关。结论:应用磁共振波谱可以观察脑卒中后患者脑内代谢的变化,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对脑梗死进行预后推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90/2005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diffusion tensor imaging,Stroke”,“white matter fasciculi,strok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扩散张量成像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4篇,排除13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21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21篇文献,共包括110例患者。解释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各项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系数、扩散各向异性指数、本征值、脑白质纤维示踪图和扩散敏感因子B)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描述梗死的组织,灌注成像和波谱分析能够区分半暗带,在急性脑卒中中能够区分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可以反应脑卒中的严重性,预测恢复程度及有可能引起的长期致残。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脑白质纤维的走行,为研究脑的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依据,并可用于判断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line1990/2005与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磁共振波谱在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Stroke”,“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etabolis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磁共振波谱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28篇,排除10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18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18篇文献,共包括78例患者。说明了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脑1H-磁共振波谱共振峰种类与意义,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总结了脑梗死时脑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认为脑梗死时,乳酸、高能磷酸盐和pHi的波动有一定规律性,梗死灶内乳酸的含量与梗死灶体积、局部脑血流量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关。结论:应用磁共振波谱可以观察脑卒中后患者脑内代谢的变化,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对脑梗死进行预后推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5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diffusionten-sorimaging,Stroke”,“whitematterfasciculi,strok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扩散张量成像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4篇,排除13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21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21篇文献,共包括110例患者。解释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各项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系数、扩散各向异性指数、本征值、脑白质纤维示踪图和扩散敏感因子B)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描述梗死的组织,灌注成像和波谱分析能够区分半暗带,在急性脑卒中中能够区分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可以反应脑卒中的严重性,预测恢复程度及有可能引起的长期致残。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脑白质纤维的走行,为研究脑的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依据,并可用于判断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国内外磁共振成像近年来对脑梗死预后的研究出发,探讨应用不同磁共振成像序列和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4-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RI,cerebral infract,pro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85-01/2004—04的与MRI早期判断脑梗死临床预后的文献,检索词“磁共振,脑梗死,预后”,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32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为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并有可靠的连续观察结果和预后评分,并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文献按不同的MRI成像序列,排除其中内容重复的研究,其中27篇为MRI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资料综合:27篇文献共包括650余例患者,分别应用MRI对经神经内科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用于脑梗死的MRI脉冲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B加权脉冲序列(T2WI)、快速反转恢复成像自由水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脑血流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结论:综合应用各种MRI检查技术可以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比较准确的预后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年来的慢性脑缺血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及长期慢性脑缺血后诱发的解剖、生理、行为学和能量代谢等改变作综述,以阐明慢性脑缺血在痴呆发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79-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dementia”和“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learning and memory,ischemia,2VO”,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慢性脑缺血,痴呆”,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慢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动物研究文献,筛除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英文和1篇中文全文,均具有较新进展性,慢性脑缺血动物试验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资料综合:将引用的文章信息分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和慢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两部分,对慢性脑缺血和痴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在长期的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可以诱发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慢性脑缺血在动物痴呆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缺血性脑卒中时各种脑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在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变化情况,并试图找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97—01/2005-01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时各种脑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在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中变化情况的文献,检索词“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erebral ischemia”,限定语言类型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 1997—01/2005-01的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检索词为“脑血管意外,脑缺血”,限定语言类型为中文。资料选择:浏览文题和摘要,选择与脑缺血发生发展及实验评估有关的脑特异性生化指标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激肽酶、N-乙酰-天冬氨酸的文献,查找典型文献的原文阅读。国内文献主要通过CNKI检索系统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检索。资料提炼:检索到的关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血清激肽酶、N-乙酰-天冬氨酸在缺血性脑损伤时的表达与作用的文献共45篇,选择观点相似的文献引用18篇。资料综合:①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即使在轻微脑损伤时也是敏感及可靠指标,并且同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②S-100β同脑损伤的体积有显著相关性,并且与出院时神经学功能状态相关。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激肽酶水平显著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则显著升高,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血清激肽酶的比值也显著增高,此变化可能有助于脑卒中临床预后的评估。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似乎是反应腔隙性损伤或不严重脑卒中更灵敏的指标。⑤血清N-乙酰-天冬氨酸可作为受缺血影响的脑神经元早期的标志物,并且同外周蛋白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比例可能作为不可逆脑缺血损伤的指标。结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血清激肽酶、N-乙酰-天冬氨酸等脑特异性生物化学指标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状态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状态及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周洁茹  苗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13-115
目的:大脑半球的语言功能区在活动时可以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上表现出来,故而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揭示人类语言及其他人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活动规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1与功能磁共振和失语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phasia,linguistic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01期间的关于功能磁共振和失语的文章,检索词包括“功能磁共振、失语、语言学”,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与失语的分类、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失语的分类、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功能磁共振和语言学研究的文章,其中涉及失语的分类4篇、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机制3篇、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38篇.排除21篇重复性研究,纳入24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失语的历史回顾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机制进行简明介绍,详述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临床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状态的可行性、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汉语的研究、国外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语言学研究.并讨论功能磁共振成像运用中的问题.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神经语言学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必将在人类语言学研究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姜伟  杨敏  余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15-117
目的:综合分析针刺促进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研究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16—08有关针刺促进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功能恢复的文献,检索词“cerebral ischemia,cerebral infarction,acupuncture,ra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dish。同时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VIP 2000—01/2006—08有关针刺促进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功能恢复的文献,检索词“脑梗死,针刺,大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含研究目的的基础研究文章,筛除综述类及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章,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70篇。资料提炼: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24篇与研究目的关系密切,排除46篇。资料综合:①电针可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软化坏死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坏死灶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②针刺不仅具有显著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显著改善心肌组织、肺脏及血液能量代谢的效应。③针刺可以上调脑梗死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热休克蛋白、即刻早期基因等神经保护因子的表达。结论:针刺可显著缩小大鼠脑梗死后梗死灶体积,促进血管新生及突触、树突的可塑性变化,改善心脑组织、肺脏及血液能量代谢效应,提高脑组织内保护性蛋白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