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以及患者预后影响的价值。方法287例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依据病史以及入院前是否接受药物和非药物降糖治疗的情况分为糖尿病组(n=95例)和非糖尿病组(n=192例)。所有患者分析心电图STR和MBG,并进行临床随诊。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年龄较大[(65±12)岁比(57±11)岁,P〈0.05]。两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多于非糖尿病组(MBG 0/156.0%比41.1%,P=0.019),ST段回落不全也多于非糖尿病组(43.2%比30.7%,P=0.038)。糖尿病组患者在随诊期间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27.4%比16.1%,P=0.02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R=1.83,95%CI:1.04~3.36,P=0.01)。患者接受再灌注的时间(RR=3.63,95%CI:1.27~10.42,P=0.03)、ST段回落不全(RR=11.71,95%CI:1.53~38.70,P=0.03)以及MBG0/1(RR=1.16,95%CI:1.03~1.38,P=0.01)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糖尿病是AMI患者在成功接受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7例,其中男154例,女43例,平均年龄(60.94±11.62)岁。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myocardialperfusiongrade,TMPG)0~1级患者为Ⅰ组(n=39,19.8%),TMPG2~3级患者为Ⅱ组(n=158,80.2%)。所有入选患者第一次空腹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并在发病后2、6、10、12、16、24、48、72h静脉抽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发病48h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值。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入院时血浆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4.75)mg/L比(6.38±4.73)mg/L,P=0.026]。肌酸激酶峰值[(3017.85±1901.19)U/L比(2701.41±1992.97)U/L]、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442.37±333.29)U/L比(355.91±287.99)U/L]、发病到球囊扩张的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CRP是炎性反应的标志物,反映了斑块局部的稳定性;直接PCI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是PCI术后心肌再灌注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8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之前服用辛伐他汀的情况分为四组:A组15例,服用时间超过6个月;B组19例,服用时间1~6个月;C组17例,服用时间少于1个月;D组30例,未服用.比较各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和1 h内ST段回落情况.结果 A组和B组CTFC较D组较小(P<0.01),且术后1 h ST段回落较D组明显(P<0.01).结论 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增加心肌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接受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28例。将其中开通IRA后数分钟内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119例患者(MIRI组)分为3个亚组,即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组)、需电复律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组)和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急性闭塞(无复流组)。结果(1)临床和造影资料:与无MIRI组相比,MIRI组缺血时间短,梗死前心绞痛所占比例低,多支血管病变、下壁梗死、右冠状动脉IRA、PCI前IRA血流TIM10级和肾功能不全所占比例高,住院病死率较高(13.4%比4.6%,P=0.021)。(2)血清心肌酶水平:缓慢性心律失常组肌酸激酶(OK)峰值中位数显著低于无MIRI组(20LOIU/L比2521IU/L,P=0.039),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中位数有低于无MIRI组的趋势(98IU/L比142IU/L,P=0.091);快速性心律失常组CK峰值中位数(2317IU/L)和CK-MB峰值中位数(134IU/L)与无MIR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0.500);无复流组CK峰值中位数(4573IU/L)和CK-MB峰值中位数(338IU/L)均显著高于无MIRI组(P均=0.000)。(3)超声心功能: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无MIRI组(38.7%±8.3%比51.2%±8.1%,P=0.000),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大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组[(135±32)ml比(105±19)ml,P=0.029],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大于无MIRI组[(82±33)ml比(54±24)ml,P=0.008]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组[(56±19)ml,P=0.02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能提示梗死区存活心肌多,而且不增加心肌损伤;无复流增加心肌损伤,导致永久的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Li L  Guo YH  Gao W  Guo L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5-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后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12例初发AMI患者于入院即刻测定静脉血糖,并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根据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血糖〉11mmol/L,44例)和血糖正常组(血糖≤11mmol/L,268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81例)和非糖尿病组(231例)。随访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术后18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糖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PCI术后18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18.2%比3.0%,P〈0.001;25%比12.7%,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即刻血糖为死亡及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OR5.15,95%CI 1.74~15.28,P=0.003及OR 2.84,95%CI 1.18~6.83,P=0.019),而是否合并糖尿病对上述终点无明显影响。结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入院即刻高血糖是A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病死率和180d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Fan WZ  Fu XH  Jiang YF  Gu XS  Wu WL  Li SQ  Liu J  Xue L  Wei YY  Hao G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908-9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AMI-PCI)后无再流患者的逆转作用并评价其对患者局部、整体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12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136例,根据心肌灌注分级方法(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确认无再流患者(MBG0-1级)47例(男3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23±11.24)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山莨菪碱组,24例)和B组(对照组23例),A组于PCI后即刻由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1000斗g/次,余治疗同B组。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all motion score,WMS);AM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心室造影和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测定上述参数,同时随访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I)A组患者在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1000μg/次,平均(2.53±0.34)次后MBG由(0.74±0.32)级增加到用药后的(2.33±0.28)级。(2)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A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均较B组明显降低[(40.53±8.12)mL/m^2比(50.32±8.26)mL/m^2,(80.13±9.74)ml/m^2比(87.17±10.25)mL/m^2,(8.24±1.31)比(10.23±1.82),(13.36±4.21)mmHg(1mmHg=0.133kPa)比(16.38±3.21)mmHg,P均〈0.05];核素心室造影参数比较,A组左室射血分数、峰射血率和峰充盈率等参数均较B组明显增加I(44.02±5.86)%比(38.52±5.18)%,(1.86±0.09)EDV/s比(1.61±0.09)EDV/s,(2.19±0.32)EDV/s比(1.78±0.17)EDV/s,P均〈0.05]。(3)A组AMI-PCI后6个月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2-LrEF8均分别较B组增加13.96%、25.02%、30.36%、22.86%、27.67%、22.07%和18.71%(P均〈0.05).(4)相位分析示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相角程、半高宽和峰相位标准差亦均低于B组[(46.04±8.93)°比(53.19±16.62)°,P〈0.05;(23.02±6.27)°比(25.02±5.31)°,P〉0.05;(7.92±4.12)°比(11.76±4.11)°,P〈0.05]。(5)在6个月随访期内,A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可明显逆转AMI-PCI后无再流现象,改善无再流患者的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对冠状动脉灌注、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性临床研究。连续性入选99例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维拉帕米组在靶血管内注入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在靶血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状动脉内注药后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的差别。冠状动脉灌注以心外膜TIMI血流(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来评价。心肌灌注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心肌灌注显影(MBG)来评价。并比较两组在PCI术后1周心脏彩色超声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上的差别。结果最终91例患者有完整资料,其中维拉帕米组47例,对照组44例,两组临床基本特征和造影特征相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支架释放后即刻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维拉帕米组的CTFC、TFG、MBG、TMP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CTFC:27.1±14.2比39.0±23.8,P=0.011;TFG≥2级:100%比90.9%,P=0.035;MBG≥2级:91.5%%比75.5%,P=0.034;TMPG≥2级:89.4%比72.7%,P=0.042。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PCI术后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63.4%±8.2%比63.5%±10.3%,P=0.578)、院内MACE发生率(4.3%比9.1%,P=0.613)和3个月MACE发生率(23.9%比22.7%,P=0.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急诊行PCI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但未观察到其对急诊PCI术后心室重构和短期临床预后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Luo Y  Lü L  Li GL  Pi YQ  Zeng C  Pan YZ  Lei XM  Liu 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8):691-69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28例。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IRA后数分钟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需电复律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18个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发病时间≤6h(P=0.014)、下壁梗死(P=0.006)和PCI前IRA前向血流≤TIMI 1级(P=0.028)是MI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多支血管病变(P=0.063)和肾功能不全(P=0.067)也是危险因子;而梗死前心绞痛是独立保护因子(P=0.005)。结论AMI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PCI前IRA前向血流≤TIMI1级、多支血管病变和肾功能不全增加直接PCI术MIRI发生的危险性,而梗死前心绞痛则可减少MI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吸烟对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13 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男性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及吸烟指数(SI)随机分为4个组:A组为不吸烟组,B组SI<200,C组SI 200~400,D组SI>400.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心肌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201例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行PCI的患者,根据入院时RDW中位数(13.0%)分为RDW≤13.0%组(110例)和RDW>13.0%组(91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和急诊PCI术后心电图单导联ST段回落率(STR)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RDW≤13.0%组比较,RDW>13.0%组PCI术后STR>50%的比例(52.75%∶72.73%)和左室射血分数[(50.54±5.59)%∶(52.39±6.12)%]均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RDW水平与STR峰值呈显著负相关(r=-0.282,P=0.001)。结论:入院时RDW水平升高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9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心肌灌注(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C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以A组代表心肌灌注状态良好者,D组代表心肌灌注状态不良者.分析心肌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27.3%(237/964),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0.6%(266/964).11.31%(109/964)的患者发生远端栓塞.A组占总例数的48.9%(425/964),D组占总例数的10.5%(91/964).与A组比较,D组患者在住院期间(RR=64.63,P<0.01)以及随访期间(RR=11.69,P<0.01)均有较高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不到50%的患者心肌再灌注良好,心肌再灌注状态与近、远期临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9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而术后TMP分级=Ⅲ级;C组为术后TMP分级≤Ⅱ级而ST段回落率〉50%;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分析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37.2%,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7.2%,均接近1/3。12.5%的患者具有远端栓塞。术后ST段回落率〉50%并且TMP分级为Ⅲ级者占总人数的39.8%,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占总人数的14.3%。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者与心肌组织灌注状态良好者相比平均住院日更长,左室EF值更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更高,远端栓塞发生率更高,IABP辅助应用比率更大,心功能恶化、心脏性死亡更高。与D组相比,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风险在C组为43%(P=0.11),在B组为24%(P〈0.01),在A组为2.7%(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后IRA再通者仅有不到4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再灌注,其近、远期预后较好,而剩余约6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灌注障碍,其中有大概约超过1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较差的再灌注状态,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远期随访期间有着极高的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方法 入选668例STEMI并急诊成功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资料评价无复流,分析评价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66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无复流181例(27.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侧支血流0~1级、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分和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无复流独立因素数量增加,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具有0、1、2、3和4个独立预测因素时无复流发生率分别是10.0%(2/20)、13.7% (32/233)、30.8%(85/276)、38.1%(37/97)和59.5% (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796,P<0.01)。 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入院收缩压<100 mm Hg、侧支血流分级0~1级、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8例AMI患者被分为两组,急诊PCI组19例,择期PCI组22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PCI后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择期PCI组相比,急诊PCI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52.7±6.3)%比(54.1±2.7)%],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48.8±1.7)mm比(47.8±2.4)mm],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可以防止再梗死和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至2008年来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202例,发病时间在12h内(其中13例〉12h但〈24h),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并随访观察。结果202例患者中195例(96.5%)介入治疗获得成功。202例患者置入263枚支架。13例发生无血流现象,其中5例死亡。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7例,23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195例患者症状缓解,顺利康复,无心血管事件发生。202例患者中7例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3.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2006年3月发病超过12h 11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为: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组42例及药物治疗组6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基本情况除介入治疗组病人的年龄较药物治疗组偏小外.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5%(40/42)。导丝无法通过病变手术失败1例,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中无死亡病例。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介入治疗组累计死亡1例(3.1%);药物治疗组累计死亡7例(10.3%),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01)。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组为34.5%,药物治疗组为50.0%;随访期间介入治疗组为37.5%,药物治疗组为6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PCI临床资料。结果:入选的165例AMI患者中单支病变45例(27.3%),双支病变49例(29.7%),三支或三支以上病变71例(43.0%)。165例患者行PCI,成功率98.8%,共置入支架205枚。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LAD)90例(54.5%),置入支架112枚;左回旋支(LCX)21例(12.7%),置入支架23枚;右冠脉(RCA)54例(32.7%),置入支架70枚。PCI术前出现心源性休克者18例(10.9%),2例于术后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的靶病变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积极防止心肌无再流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收集9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应用统计学软件筛选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不良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预测因子.结果 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随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延长、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闭塞处影象学为Ⅰ型病变、Ⅱ型病变、Tapered病变、Cut-off病变以及Tapered-cutoff病变与心肌灌注不良的发生均为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5、0.84、0.65、0.23与0.75,Fade-out病变、Floating-thrombus病变、Dye-stasis病变以及Big病变与心肌灌注不良的发生均为正相关,OR值分别为4.78、1.19、1.16与1.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的预测因素有非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以上、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fade-out病变等.结论 梗死相关血管闭塞处有大量血栓并向近段延伸的病变为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发生的造影影像独立预测因素.非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心功能较差、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等为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发生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具备以上临床与造影影像特征的患者为发生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