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机制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经常发生低血压、抽搐者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9~60岁,均按低温、可调钠的方式进行透析,每周2次,每次5h,透析液温度35℃~36℃,可调钠在透析中采用阶梯式的钠模型。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15~30min测血压一次。对于症状性低血压立即给予高渗溶液(50%葡萄糖溶液或1%~3%氯化钠溶液100~200ml)泵前输入。结果低血压的发生以透析后1.5~2h发生率高,给予高渗溶液输入后症状迅速缓解,在血液透析开始时调整透析液钠浓度及温度效果更佳。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2.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达20~30%,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诱导严重的心律失常。有研究认为透析液温度和钠浓度是影响血浆再充盈的主要因素,高钠可改善再充盈,但高钠造成透析患者血钠水平升高,出现口渴、多饮、体重增加过多等,给下一次透析脱水造成困难,另外长期高钠透析可导致高血压发生,对心功能造成影响。我们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液透析,避免了高钠透析的不足之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翠合 《河北医药》2010,32(11):1487-1488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达25%~50%,因此透析中低血压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及时有效的预防尤为重要。可调钠有助于维持动力学稳定以减少低血压。本文通过对透析患者按采取不同方法比较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研究低温可调钠透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03-2303
我院30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可调钠透析,对预防低血压及血液透析不耐受起到了较好作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2~2004年选择30例血液透析超滤在体重5%~10%之间并在常规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7.1±11.8)岁,透析前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4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在40%~50%的患者,方法为每次透析结束后左卡尼汀1.0g溶于2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联合可调钠透析法,观察治疗前2周(A1)、治疗后8周(A2)、治疗后16周(A3)患者的透析前血压、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下机后血压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①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2周相比,血压上升(P〈0.05),且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②治疗16周后,较治疗前2周及治疗后8周相比,血压上升(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亦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可调钠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有显著临床效果,对提高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及低温可调钠两种透析模式在高危患者血液透析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血液透析高危患者12例,均为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全伴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加可调钠透析两种模式,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20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及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常温常规组(A)和低温可调钠组(B)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加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降低高危患者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郭伟亚 《河北医药》2013,35(15):2337-2338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20%~40%[1],其不仅直接影响透析效果,而且严重影响患者心脑血管功能的稳定性,因此,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低温可调钠曲线超滤透析方式的联合应用,对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在过程中易发低血压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例.实验组患者行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行标准常温透析,对两组患者在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平均实际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电解质(Na+、K+)、肾功能指标(Bun、Scr)进行检测,并对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压情况进行统计,将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中和透析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对照组升高,同时实验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降低维持血液透析高危低血压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配对研究,观察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的64例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接受常规血透(A组)6月后,改为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B组)6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血清钠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内瘘闭塞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升高,低血压及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但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钠水平及尿素氮清除率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透析方法在老年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治疗6个月以上、入选前2个月内的透析过程中有超过2/3的透析次数中发生低血压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例,所有观察对象均先按原透析方案行3周的透析,共129例次作为对照组(D组),后随机分为三组:米多君组(A组)、低温透析组(B组)及米多君+低温透析组(C组),每种治疗方法实施9周,共387例次,平均129例次/组。观察透析前、后血压、心率,透析过程中每30min测血压、心率,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AP),测量患者透析前后体温,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及时间、伴随症状、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护理干预。结果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方面,C组优于A组优于B组;在预防效果方面,C组最佳,A组、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稳定透析中的低血压方面,A组、B组效果相当,C组效果最佳。结论对于老年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选用米多君+低温透析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IDH的发作频率,保证透析的正常进行,而不良反应却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机制,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选择经常发生低血压病例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2~85岁,均按低温、可调钠的方式进行透析,每周2~3次,每次4~4.5h,透析液温度35℃,可调钠在透析中采用阶梯式的钠模型。每30min测1次血压,必要时5~15min测血压1次。结果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尤其对老年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防治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改善患者对超滤的耐受性,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12.
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充分透析6月以上,近1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1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透析液钠浓度设定为持续138mmol/L,而B组为开始时高钠(145~150mmol/L),随后钠浓度呈线性、阶梯式降至较低水平(135~140mmol)。所有患者每次透析中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患者与高钠透析相关的主观感受。每2周1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2周2组患者交换治疗模式1次,共观察8周。结果(1)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Kt/vurea无明显影响;(2)可调钠透析阶段比常规钠透析阶段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1);(3)可调钠透析阶段发作性低血压(IDH)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透析中发作性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低血压的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将到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低血压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常温透析,观察组40例采用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及血清钠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变化与对照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较多,当血容量迅速下降,血管扩张,心脏代偿功能不足以抵抗时,则出现低血压。目前应用可调钠透析先高钠再低钠可改善细胞内水肿,维持人血管功能稳定,减少低血压、抽搐等透析并发症、我院血液净化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5例经常性反复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上机后即采用低温透析327次,293次有效地预防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成功率达89.6%,无1例因症状未缓解而结束透析。现将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20%-40%.也有报道为50%~70%。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透析低血压常诱发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晕厥,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而老年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可无前驱症状,需格外注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模式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计划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温常规透析组、低温常规透析组、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各30例,比对三组透析前后各临床指标。结果: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低温常规透析组比常温常规透析组透析后尿素氮(BUN)、肌酐(SCr)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低温常规透析组比常温常规透析组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常规透析组、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比常温常规透析组头晕、呕吐、低血压及肌肉痉挛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模式,能够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减少患者透析后血压变化情况,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实践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范雪红  安珍 《哈尔滨医药》2012,32(6):496-497
目的探讨在透析过程中应用低温调钠及用药等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对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低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2岁,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预防低血压的措施。结果对50例病人有过低血压发生的患者,通过这些方法与以前进行对比,低血压症状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结论通过低温可调钠及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紧急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存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低血压的防治与透析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山东铝业公司医院血液透析室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共发生低血压312例次,现对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分为三种类型: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1]。IDH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发生率可达20%~40%[2]。针对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低温透析,仍不能阻止IDH的发生的现象,本研究将小剂量多巴胺与低温联合治疗,以观察是否有益于减少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