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5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测定其血浆D—D、Fbg含量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和MPV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D-D、Fbg、PLT、MPV、PDW及P—LCR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分别测定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FIB、D-Dimer水平,并选取6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MPV、FIB、D-Dimer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MPV、FIB、D-Dime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患者血中的MPV、FIB、D-Dime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PV、FIB、D-Dimer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MPV、FIB、D-Dimer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景 《安徽医学》2014,35(12):1664-1667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纤维蛋白原(Fg)对ACS的预测价值,并在ACS患者中分析MPV、Fg与冠脉病变数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胸痛、胸闷等症状住院患者432例,ACS患者315例(ACS组),冠脉造影阴性患者117例(对照组)。入院时检测MPV和Fg,应用ROC曲线评估MPV和Fg单独以及两者联合对ACS的预测价值,比较MPV、Fg在不同冠脉病变数间的差异。结果 MPV和Fg均是ACS的显著预测因子(OR=1.32,P=0.00;OR=2.37,P=0.00),单独用MPV和Fg预测AC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和0.70,当MPV与Fg联合时AUC增加到0.73;随着冠脉病变数增加,MPV和Fg均显著逐渐升高。结论 MPV与Fg联合可以提高对ACS的预测价值,MPV和Fg可作为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玥  周瑜  张建容  周中淑  王礼  杨清武 《重庆医学》2015,(26):3692-3694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发展类型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0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 Fb 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 Fb 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水平和 Fb 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严密监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 Fb 的变化情况对脑梗死的治疗,以及疾病演变的判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与6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P-LCR、MPV、Fg水平检测。结果 137例患者中,67例脑出血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R、MPV与脑梗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CR、MPV、Fg水平和脑出血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②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③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结论脑梗死患者应及时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对于判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海良  许文艳  黄敏 《当代医学》2021,27(7):117-119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F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左房内径(LAD)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未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FI、MPV、LAD、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时检测,为临床脑梗死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海良  许文艳  黄敏 《当代医学》2021,27(7):117-119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F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左房内径(LAD)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未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FI、MPV、LAD、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时检测,为临床脑梗死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AMI后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程度,按Killip分级法分为四级,其中Ⅰ级30例,Ⅱ级46例,Ⅲ级32例,Ⅳ12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一般资料、TEG指标、FIB、MPV等,分析TEG、FIB、MPV在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EG指标与FIB、MPV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EG指标中ɑ角、MA、CI、FIB、MP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组TEG指标中R值、K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降低,ɑ角、MA值及FIB、MPV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与FIB呈负相关性(r=-0.265),K值与MPV呈负相关性(r=-0.3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活性表达的作用.方法:对60名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检测血小板CD62PE活性,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后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评分.所有患者检测FIB、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分析FIB与血小板CD62PE活性及冠状动脉危险评分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结果:以FIB浓度正常值400mg/dL为分界点,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分析两组间的血小板CD62PE活性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发现两组间差别明显.偏相关分析在控制了其它危险因素后,显示FIB浓度与CD62PE活性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仍呈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逐步去除高血压、血糖、血脂如TG,CHO,LDL-c等因素的作用后,发现FIB浓度和CD62PE活性表达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的作用有显著性.结论:高浓度的FIB可促进血小板糖蛋白CD62PE受体的表达,从而促进血小板活化,并且这可能是FIB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方法:用MICRO-OT-18型全自动自细胞分析仪对52例AMI患者的BPC和MPV进行测定,并与50例健康者体者的检测值做对照。结果:发现AMI患者的BPC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MPV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MPV增大有一定关系,而与血小板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梗死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2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检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梗死灶体积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加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缩小脑梗死体积,有保护神经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efficacy and volume chang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e group (5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the observe group were given rosuvastatin(20 mg/day)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0 days.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and infarct volumes of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farct volume of the obser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P all<0.05),the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 of the observ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ide effects of rosuvast were minor. Conclusions Rosuvastatin can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reduce infarct size and has the effect of nerve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非孕状态下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探讨其对该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非孕状态下有RSA病史的患者20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妇女92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TEG各参数、MPV、PC和FIB水平,评估相关检测指标对RSA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受试者TEG参数中凝固时间(K值)降低(P<0.05),凝固角(α角)及最大振幅(MA值)升高(P<0.05),MPV/PC比值和FIB水平升高(P<0.05),2组受试者TEG参数中反应时间(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值、MPV/PC比值和FIB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0.673和0.735,表明三者对于RSA均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结论:RSA患者TEG中的K值、α角、MA值和MPV/PC比值及FIB水平在非孕状态时已有改变,其对RSA的早期预测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及同期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共纳入127人,男性90人,女性37人.AMI组66例,UA组患者61人.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血生化检测指标,心功能,血小板和红细胞指标的差异.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50%累积频率二次分组,比较上述血生化和血细胞检测有意义指标的差异.分析AMI组和UA组中血小板与红细胞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建立AMI组中RDW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果 在AMI和UA组中,大血小板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RDW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RDW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相关分析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r=0.34,P<0.01).RDW 50%累积频率分组中,MPV、大血小板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AMI组中,以RDW为因变量,MPV、大血小板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氨基末端脑钠肽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方程RDW=0.19MPV+10.83.结论 AMI组RDW与MPV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多元回归分析中,AMI组MPV可解释RDW改变.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FASCO─96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和TYXN - 91智能血液凝集仪 ,测定 30例脑梗死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脑梗死患者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两者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to-lymphocyte ratio, MPV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64)和中重度组(n=45)。根据2组血常规相关指标,计算MPVLR。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入院时MPV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MPVLR、单核细胞计数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MPVLR水平的增加,为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PVLR预测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3~0.824),最佳截断值为5.36,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2.5%。结论:MPVLR对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ECGF及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梗死体积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L(n=18)、M(n=23)、S(n=19)三个亚组,根据病因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n=26)、小血管病变组B(n=18)、心源性组C(n=16)三个亚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研究对象。比较梗死组患者发病后1、3、7、14 d及对照组的PD-ECGF及VEGF浓度。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在发病后1、3、7、14d的PD-ECGF浓度及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发病后3d的PD-ECGF浓度高于其他的时间,发病后7d的VEGF浓度高于其他时间(P<0.05)。发病后3、7、14d,L组PD-ECGF浓度与S组比较明显增高,B组则明显低于A组、C组(P<0.05)。发病后7、14d,L组VEGF浓度明显高于S组,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D-ECGF及VEGF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增高,不同的梗死灶体积及不同病因类型升高的程度不同,与VEGF浓度达峰时间比较,PD-ECGF达峰时间更为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2型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2名(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BPC)、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比较不同MPV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以及24异h尿微量白蛋白(24h-MAU)、血清肌酐(Scr).结果:2型糖尿病组年龄、FPG、TG、MPV、PDW均高于对照组,而BPC低于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患者MPV>11Pfl组的PDW、24 h-MAU 高于MPV≤11 fl组,而BPC低于MPV≤11 fl组(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升高,并且MPV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