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初练功者最忌昏沉和散乱。古人语:“散乱易治,昏沉难医。”昏沉为麻木不仁之症,为侵袭静坐之“睡魔”。此魔为人身阴气,阴多则睡,阳多则醒。静坐而入睡乡,即是昏沉。古人云:“念动则神驰,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练功便无效验可言。所以清·史从龙《道乡集》一书中说:“练丹之士以睡魔为第一关”,“能打破此关,余无难事矣!”古人说:“却昏沉只有调息。”盖息(呼吸)粗则浊,浊则昏沉而欲睡。息之出人惟心自知,可不使耳闻.则息细而清.便无睡意。这就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的庄子听息法。练者凝目光,合性光,朗照丹…  相似文献   

2.
养真集     
养真集王士瑞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心本欲定,不能定者,念实累之矣。若止念存心,无所以乱此心者,而心自定矣。云门曰;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入乎大定。须知定中之道有三焉。一日天生定,谓本性寂然,原自不动...  相似文献   

3.
从内丹修炼理论看小儿纯阳之体宋国绪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泰安271000)关键词纯阳之体道教儿童自《颅囱经·脉法》指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即形成了小儿“纯阳之体”的概念。“纯阳”从字面上理解是“纯粹为阳”的意思,但“孤阳不生,独阴...  相似文献   

4.
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理论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科体质理论中,历来存在着“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两种主要观点。“纯阳之体”的理论起于道家阴阳学说,如吴鞠通言:“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之体理论正式运用于医学则始见于《颅囱经》:“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大体言之,“纯阳之体”的理论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意义:一则侧重于机体抗病功能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则象征初生,发育尚  相似文献   

5.
小儿纯阳"最早见于唐末宋初之《颅国经》,对于"纯阳"之义,全国中医函授教材《中医儿科学})的解释是:"所谓'纯阳'这是指小儿3岁以下,真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其生长力旺盛而言。"而同一套教材中《中医各家学说》注释"纯阳"为:"纯,单丝也,细弱之义,小儿阳气钢弱,故曰纯阳。"同一部教材,释义相左如此,使初学者对其更加难以理解。《说文大字典》中对"纯"的解释为:平声,音醇,精粹也,诚也,不杂也。《康熙字典》中注为:纯粹,精也,不杂,纯大也,纯犹皆也,纯犹笃也,精好也,犹全也。从丝,古同维。《现代汉语辞典》中有…  相似文献   

6.
从量化阴阳的角度认识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又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对稚阴稚阳的观点 ,古今医家认识较一致 ,争议不多。但对纯阳之体概念的认识 ,古代医家争鸣较激烈。通过对古医籍中有关论述的分析及运用量化阴阳的方法注释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试图全面认识和理解以上两个概念。1 古代医家对纯阳之体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纯阳之体”最早见于《颅囟经·脉法》 ,书中说 :“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因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温煦和激发各…  相似文献   

7.
第三步上线,即温养杰胎线,发展的结果是胎圆,从此可脱胎、立法身。胎圆就是胎神圆满,即佛教所谓的“见性”。佛学认为,“见性便是佛”。道家认为,这是得道成仙,成为“神仙”。所谓“神仙”,就是无思无欲,心情舒畅;你快身轻,静动自如;有之不喜,无之不恼;智慧广大,无所不知;登山如平地,身轻如鹅毛。当然,一闭眼就能进人胎息,就没有几呼吸,即没有口鼻呼吸时,已可算是得道成仙;因为,胎息是仙凡的分界线;但,这只是成为地仙,能长生不老,但还未成为神仙。《伍柳》说,灭尽定时,“二俱无,食脉两绝。……昏沉尽绝,散乱…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多强调:小儿“纯阳之体”、“热多寒少”、“体禀纯阳,忌用温热”,故临床多用寒凉之剂。笔者认为此说不够全面,忽略了整个机体的统一性。在阴、阳所伤的病例中,往往是阳伤(寒证)重于阴伤(热证),此与小儿生理特点“稚阳”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消长、转化、偏盛偏衰的生理病理变化多端,片面强调“纯阳之体”、“忌用温药”是不对的,应根据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病理特点,临症认真分析,合理用药。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小儿热证固然较多,…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名中医罗笑容主任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小儿"纯阳之体"理论诊治疾病,认为"纯阳之体"在儿科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方面都有体现。临诊结合地域、气候特点,多选用辛凉之剂,质轻味薄之品,强调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0.
依据小儿体质特点及古代文献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进行辨析,认为"纯阳之体"的观点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提出小儿为"至柔之体",并从柔弱、柔顺,娇柔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性味归属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的副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激素是纯阳、热毒、湿热之品,另一些学者对纯阳、热毒、湿热之品却可用于治疗热毒证、湿热证表示不理解;故笔者提出把激素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副作用分开;生理作用可属纯阳之品,药理作用应属苦寒之品,副作用应是苦寒之品导致的结果。是苦寒伤阴导致应用激素后出现阴虚、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且应用激素后出现的湿热征象,应该是疾病的病理产物和苦寒损伤脾阳导致水湿内蕴化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读历代儿科医籍中,论及小儿体质特点时,有“纯阳之体”与“稚阴稚阳”两种主要论点,从表面看来,两者似乎矛盾,但细分析其精神实质,并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个人认为这两种论点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纯阳之体的论点,最早见于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书《颅顖经》,它指出:“三岁以内,呼为纯阳。”盖婴儿犹如初生的嫩芽,自出生后以至成人,无时无刻不在  相似文献   

13.
小儿为纯阳之体,成寒易热化,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笔者根据近几年临床经验,用温病方加减治疗儿科疑难病症,取得了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翔 《气功》1998,19(10):435-438
纯阳七仙形武功,一直秘不外传,流传不广。笔者为纯阳门武功门人,为使本武功造福群众,现将其精华内容──纯阳内功秘传诀窍整理披露,供同好参考。纯阳武功非常注重修炼内在功夫,《拳经》载“不练内功不算功”,内壮方外强,本固方枝荣,不练内功则难以修习拳术、劲力技击等外功。内功是纯阳武功功法的根本,是功夫的精髓。纯阳内功不同于其他拳派的功法,以丹田为根,而不求丹田内气;要修炼全身,而不求大小周天;注重心意,而不强静固守;注重呼吸,而不调息,等。本功运用自己特有的练功方法,追求独到的技击强健效果。外形调练站形…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论述,最早见于《颅囟经》一书,《颅囟经》首先提出:“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关于“纯阳”的概念,古今有别,观点各持,众说纷云,此种混乱的说法,给中医教学和儿科临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有一首不显眼的闲诗,赋在小说的第七回“八卦炉内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一篇中,它是道教思想渗入“西游”故事的一次关键冲锋.是一个主要的、鲜明的碰撞动作。此诗写道: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大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如心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先看看其中几个词语的来源含义。佛经《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相,其中之一有“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不肯歇住,故称“意马”。当道教从佛教那里学习心性之事时,说的就更…  相似文献   

17.
<正>易经乾卦中有"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之语。用九是乾卦六爻皆九,纯阳皆动,乃象"天德",其本义是群龙出现而没有首领,吉。易经认为群龙无首的状态,可以为吉,而这种状态在中医遣方用药中也可以存在。1群龙无首为何吉郑玄注:"六爻皆体乾(一作龙),群龙之象也。舜既受道(一作禅),禹与授、契、咎舞之属并存于朝。"《后汉书·郎领传》:"昔唐尧在上,群龙为用。李贤注:群龙,喻贤臣也。"此以群龙喻贤臣并于朝,各得志而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既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一面;又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一面。历代儿科医家根据这一体质学说特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学(?)。一种学派认为是“纯阳之体”;另一种学派则认为是“稚阴稚阳”。众医家对“稚阴稚阳”说无可非议,然对“纯阳之体”说却有两种争议:一者认为此说不妥;一者认为“纯阳之体”说就对小儿某些重要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而言,大有独到之处,远较“稚阴稚阳”表达的深刻、广泛、形象。而笔者认为:“纯阳之体”说,首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  相似文献   

19.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指出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生理作刚如同太阳对地球一样,人体若失去了阳气,生命也就不复存在。如果机体的阳气不足了。则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就会减退。上焦阳虚,则头目眩晕,呕恶气短:中焦阳虚则饮食不化。吞酸痞满;下焦肾阳虚衰,清阳不展,则神气昏沉,甚至出现阳痿、不孕;而所有脏腑之阳气乃发生于下焦肾阳,肾阳为诸阳之根。在临床中,我们只要掌握住这一条原则,许多疾病可以迎刃而解。笔者正是灵活地应用了这原则,在临床上治好了诸多顽固性疾病,现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有“纯阳”与“稚阴稚阳”两种观点。“纯阳”说认为小儿体禀纯阳,阴常不足,病后易化热伤阴,用药主寒凉;“稚阴稚阳”说认为阴阳均未充盛,小儿病后阴阳均易耗损,顾护阳气善用温热助阳之品,小儿疾病的变化及辨证论治与小儿体质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观点,对指导儿科的辨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