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弹力套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癜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烧伤后增生性癜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弹力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癜痕增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弹力套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癜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烧伤创面愈合后防治疤痕增生,常用方法有药物及压力治疗.原仅用弹力绷带加压治疗,绷带常易滑脱或打折,而小儿躯干、四肢、臀部、会阴部因不方便加压固定,导致压力控制不好,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2005年5月开始量身定制压力衣裤治疗小儿烧伤疤痕1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康复期病人预防和减轻疤痕增生的护理。方法将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烧伤后疤痕增生的80例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3个月后疤痕增生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疤痕增生10%,对照组疤痕增生40%(P<0.01),两者明显差异。结论对烧伤病人使用疤痕舒、弹力绷带及加强功能锻炼护理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疤痕增生状况,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压力疗法在防治烧伤疤痕增生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压力疗法对防治深度烧伤增生性疤痕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深度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压力治疗组,空白对照组),观察疤痕的色泽、硬度、厚度、增生和瘙瘁不适感的变化。结果:压力组对改善疤痕硬度、颜色、厚度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别,分别为P〈0.05或P〈0.01。结论:压力疗法明显改善深度烧伤疤痕增生,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胶体^32磷酸铬防治烧伤后疤痕增生的剂量,用法及效果。方法对13例烧伤有疤痕增生或未增生患者,用胶体^32各进行皮内或疤痕内注射,观察对疤痕的防治效果。结果应用胶体^32磷酸铬局部注射有良好的防治疤痕增生的效果。结论局部注射胶体^32磷酸铬是一种防治疤痕增生的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加压疗法结合外用硅酮胶与单用硅酮胶无加压两种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烧伤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的Ⅱ°烧伤(包括深Ⅱ°及浅Ⅱ°烧伤)且无Ⅲ°烧伤无需手术的患者按意愿分为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给予压力疗法组和无压力疗法组,创面愈合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愈合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情况。结果: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给予压力疗法,能够有效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结论: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对减少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烧伤疮疡膏治疗深度烧伤2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烧伤疮面为腐肉疮面,外治关键为祛腐,采用补气活血,清热解毒药物制成烧伤疮疡膏,经234例深度烧伤病人观察,深Ⅱ度161例全部无疤痕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天,Ⅲ度73例疤痕愈合,随访未见疤痕增生,并经疮面观察证实:烧伤疮疡膏有较强的祛腐作用,可替代有毒的祛腐药红升丹。  相似文献   

8.
目的正确处理创面及包扎。方法随机选择首诊的基层门诊烧伤病人60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门诊烧伤病人处理的创面都不同程度发生感染及延迟愈合。结论正确处理创面及掌握创面的包扎,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对防治疤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压力衣综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压力衣综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对60例烧伤后有增生性疤痕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压力衣综合治疗组30例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压力衣治疗,比较压力衣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效果。结果表明:压力衣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在3个月时为36.7%。4个月时为53.3%。5个月时为76.3%。6个月时为93.3%;对照组为16.7%,30%。40%和6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压力衣综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对缩短病程、改善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联合优拓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深II度烧伤疗效。方法 60例深II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rhGM-CSF联合优拓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度及愈合后疤痕增生情况。结果 rhGM-CSF联合优拓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rhGM-CSF联合优拓治疗组的愈合时间(15.1±2.0)d明显短于对照组(20.7±2.3)d,平均愈合时间提前3~5d;患者疼痛度明显减轻[VAS评分分别是(1.45±0.08)和(3.63±0.14)];1年后随访rhGM-CSF联合优拓治疗组疤痕增生明显较轻。结论rhGM-CSF联合优拓治疗深Ⅱ度烧伤疗效确切。患者愈合时间短、疼痛度减少、愈合后疤痕增生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抗瘢痕的机制。方法:选择14例双下肢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病人,以左下肢为治疗组,外用疤痕平,每日2次,以右下肢为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双侧瘢痕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较少、胞浆内细胞器减少,糖原颗粒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血管数量减少。结论:疤痕平可有效地防治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我们对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观察,包括EGFR表达、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以及Stat3表达和磷酸化情况。方法:所有的皮肤标本均来自烧伤后6-28个月患的瘢痕组织以及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全层皮肤。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皮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磷酸酪氨酸蛋白、Stat3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情况。结果: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磷酸酪氨酸蛋白的表达明显不同。瘢痕组织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瘢痕组织中Stat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但其磷酸化的情况无显差别。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组织间显示出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造成的信号通路差异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早期不同的配体刺激造成EGFR表达差异,随后导致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不同,在正常的皮肤中Stat3磷酸化继续引起下游信号的表达,而瘢痕组织中Stat3磷酸化与正常情况无显差别,造成信号不匹配。EGFR在瘢痕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手部深度烧伤使用人工真皮支架结合自体刃厚皮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双手烧伤面积大于80%并在早期切痂患者58例,其中切痂后使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切痂后直接进行自体中厚皮移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评估2组手部创面愈合时间、双手创面愈合后皮片外观、双手功能,随访近期、远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供皮区愈合情况、色素、瘢痕生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双手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供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痊愈后经随访3~6个月,2组双手手术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外观良好,创面愈合后皮肤弹性好,均无明显色素沉着,且2组患者双手屈指、对掌功能均良好。观察组供皮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且不影响头发生长,不影响再次取皮;而对照组供皮区存在一定瘢痕增生,且供皮区颜色较周围正常皮肤深,无法再次取皮。2组病例手部植皮区存活皮片均外观好,功能佳。结论采用人工真皮支架修复手部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且对供皮区影响小,对患者全身打击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类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的状况。方法对57例临床和病理诊断均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深度烧伤患者的瘢痕组织进行免疫组化LSAB法双标染色,通过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S-100和神经微丝蛋白(NF)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M IOD)。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神经再生逐渐增加,在伤后3~5月时间段内增长的速率较大,至18月以后,增生速率逐渐变小,其S-100和NF的表达,在伤后各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S-100和NF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瘢痕疙瘩组,但在3~5月时间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月及以上时间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100与NF能准确反映病理性瘢痕中神经再生情况。深度烧伤后病理性瘢痕中的神经再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增生性瘢痕中神经的再生多于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以40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7例为不接受早期手术,出院后未能进行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患儿;治疗组23例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出院后临床医生跟踪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标准分别在出院当日和出院后1、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瘢痕测评。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瘢痕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手术及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小儿深度烧伤后的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深Ⅱ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d及愈后4,8,18,32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 PCR)动态观察基因组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前17,30d组织中显增高;在愈后4mo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降低,在8mo以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逐渐增高,瘢痕增生时间越长,甲基化程度越高.结论:p16基因在烧伤愈合早期高甲基化可能与促进愈合有关,在4mo增生瘢痕中低甲基化可能对快速的瘢痕增生有抑制作用,8mo以后逐渐增高的甲基化水平可能是瘢痕继续增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发生中可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SP法定性和ELISA法定量检测TGF-β1和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和成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呈高表达,二者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GF-β1、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均呈高表达,TGF-β1和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这为研究临床预防、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results of pressure therapy for hypertrophic scar, burn contracture and keloid is presented. Thirty four patients over a four year period were treated with four types of pressure therapy. Results showed over 50% improvement in 21 (61.8%) cases. This method obviated the need for repetitive surgery and no recurrence was noted. Pressure therapy is advocated as an adjunct measure for all cases of hypertrophic scarring, burn contracture and keloid.  相似文献   

19.
周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46-14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烧伤瘢痕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烧伤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和烧伤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烧伤后1个月创面瘢痕痊愈、轻度瘢痕、中度瘢痕、重度瘢痕形成对照组例数(0、10、90、0例)与干预组例数(0、9、91、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8、0.10、0.00,均P〉0.05);烧伤后6个月时瘢痕痊愈、轻度瘢痕、中度瘢痕、重度瘢痕形成对照组例数(0、28、50、22例)与干预组例数(20、60、20、0例)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3、9.56、13.40、8.21,均P〈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良、一般、差对照组例数(20、44、11、25例)与干预组例数(68、26、5、1例)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6、8.67、4.15、10.59,均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是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增生性烧伤瘢痕的超微病理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子显微镜对4例正常皮肤,20例增生性烧伤瘢痕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增生性烧伤瘢痕与正常皮肤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增生性烧伤的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瘢痕上皮细胞间水肿;皮肤附件缺如;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功能活跃;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致密分布,其胶原纤维表面有粘多糖沉积,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或半闭塞。研究增生性烧伤的超微结构对于阐明其瘢痕增生的机理及探索其防治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