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e);结果:甲胎蛋白与铁蛋白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铁蛋白水平对确诊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间苏州大学附四院所有血清AFP阳性(定义为AFP≥10ng/ml)的住院患者,逐一查对每位患者的病理诊断,然后计算在所有AFP阳性患者中各种非肝癌疾病所占比例。结果在非肝癌AFP阳性患者中,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胃癌、贲门癌和肺癌,分别占所有AFP阳性病例数的30.2%、14.1%和10.1%。结论在非肝癌的AFP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原发部位包括了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多系统器官,而最为常见的部位为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健康人群组、布加综合征(BCS)组、原发性肝癌(HCC)组、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BCS合并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有无差异,探讨血清AFP浓度在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98例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分为BCS组77例、HCC组90例和BCS合并HCC组31例。对照组为河南省血液中心的84例健康献血者。排除性别等一般条件的差异。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Graph Pad Prism 5软件绘制散点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1BCS组与对照组血清AF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绘制BCS合并HCC组对健康人群组的ROC曲线,AUC=0.852。当血清AFP的切割点值为300 ng/ml时,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87,约登指数为0.67,准确度为0.86,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AFP是BCS合并HCC患者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检测指标。当临界值设定为300 ng/ml时,对BCS合并HCC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4.
5.
成人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约占 80 % ,儿童患肝癌且AFP含量极高则非常少见。我们发现 1例幼儿肝母细胞瘤患者血清AFP极高 ,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患儿男性 ,2岁 6个月。因腹部包块 4月 ,面色苍白 1月 ,发热、呕吐 1d于 1 999年 9月 5日入院。患儿系第 1胎第 1产 ,足月顺产 ,无窒息及产伤。母乳喂养 ,阶段发育同健康月龄儿。父母体健 ,否认近亲结婚及遗传病传染病史。体检体温 3 7℃ ,心率 1 2 0次 /min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神志清 ,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齐。脐部见1cm× 1cm凸…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及20名对照者尿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发现PLC患者尿中确有AFP,与血清AFP符合率达90%,而对照的20名中,血清及尿中AFP均阴性,为PLC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病程短、发展快、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对于肝癌患者能否赢得最佳治疗时机,延长生命,早期的准确诊断尤为重要。2005年6~12月,我院通过对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血清铁蛋白(SF)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志明  陈智平  李山 《微创医学》2003,22(5):637-638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25的含量,以探讨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肝癌患者淋巴细胞表面IL-2R(CD25).结果肝癌患者CD25+CD4+为(40.2±6.3)%,CD25+CD8+为(5.9±2.1)%,与正常人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25含量减少,IL-2R表达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受损.FCM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肝癌患者切除术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AFP-L3对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集98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于手术切除前、后的连贯血清(术前1份,术后连续留取),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AFP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总AFP中比率(AFP-L3%≥10%为阳性),对比手术切除前、后AFP含量及AFP-L3%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高;术后6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24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D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术后第12个月AFP-L3阳性患者在未来18个月内的生存几率明显降低,AFP-L3阴性患者生存几率是100%.结论:AFP-L3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对血清AFP<20ng·ml~(-1)肝癌及肝病患者作甲胎蛋白异质体测定。原发性肝癌组74例,扁豆凝集素(LCA)非结合型AFP(AFP-N-L)_x~-±SD:42.19±28.99%,其中AFP<20ng·ml~(-1)19例为23.67±35.12%,AFP<20ng·ml~(-1) 55例48.58±23.73%,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1)。良性肝病组49例98.14±13.81%,其中AFP<20ng·ml~(-1)25例95.98±14.45%,AEP>20ng·ml~(-1) 24例92.3±13.16%,二者无差异。肝癌组明显低于肝病组(P<0.001)。简略讨论了AFP异质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菡  杨江民 《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1):78-79,F0004
结合文献对甲胎蛋白(AFP)在正常人体内的含量及其变化以及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胎儿神经管缺陷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综述,并对AFP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对肿瘤逃逸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生物学作用研究的新发现进行了探讨,对AFP测定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变化来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癌变。方法:随机选择144例慢性肝病患者按诊断标准分型。观察各型肝病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与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关系,与肝癌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持续呈高滴度,有77%的患者AFP〉500μg/L。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6.9%)明显高于其他正常人群,肝细胞再生,更新,增生被认为是癌变的动因。存在高滴度的AFP时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AFP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扁豆凝集素亲和双向放射免疫电泳检测不同患者AFP分子异质体,原发性肝癌患者(47例)AFP-N-L为47.99±24.53%,明显低于良性肝病患者(16例)91.31±11.87%(p<0.001),若以AFP-N-L<75%为诊断肝癌标准,则阳性率为87.23%;7例AFP<500ng/ml肝癌患者的阳性率也达85.71%.AFP-N-L对肝癌患者术后疗效的观察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值.方法 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104例与肝硬化及肝炎144例作对照,AFP测定采用放免法或化学发光法.将AFP测定值连续划分为9个数据段,按四格表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优势比;用MetaDiSc1.4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最适合的临界值.结果 AFP切割值为20μ/L时的敏感度最高,400μg/L时特异度最高,150μg/L或200μg/L时准确度、阳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最高,ROC曲线左上角最上方点对应的切割值为150μg/L,最适合临界值为150μg/L.结论 ROC曲线确定AFP为150μg/L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最高,优于400μg/L.  相似文献   

15.
江冬梅  孙敏  张盛茹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89-139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和血清AFP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复查随访。结果1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中有68例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AFP稳定上升型的患儿发生肝癌;1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AFP持续低浓度型的患儿发生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肝癌的发生可能与HBV感染模式和AFP动态变化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16.
刘志明  陈智平  李山 《医学文选》2003,22(5):637-638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 CD2 5的含量 ,以探讨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正常人和肝癌患者淋巴细胞表面 IL- 2 R(CD2 5)。结果 肝癌患者 CD2 5+ CD4 +为 (40 .2± 6 .3 ) %,CD2 5+ CD8+ 为 (5 .9± 2 .1 ) %,与正常人对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 CD2 5含量减少 ,IL- 2 R表达下降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FCM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癌切除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无1例复发;6例血清AFP含量下降,AFP异质体含量相对恒定,其中4例6个月内复发。我们初步认为,肝癌切除术后在观察AFP含量变化的同时,比较AFP异质体的变化,似能更真实地反映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HCC)患者体内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MR)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肝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健康对照(HC)者血清sMR水平,统计一般资料,比较不同分期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sMR水平,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sMR及AFP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sMR水平...  相似文献   

19.
血清铁蛋白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肝癌患者和100例正常人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结果:单一测定血清铁蛋白(SF)阳性率为81%,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72%,二者同时测定血清铁蛋白(SF)和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96.4%。结论:血清铁蛋白(S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是一种简单、可靠而且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依据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13例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并观察了其中46例血清AFP的动态变化,归纳分析了快速上升型(多为肝癌)、马鞍型(肝癌术后复发)及缓升型等几种变化规律及其与病程转归的关系,对肝癌的鉴别诊断及随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