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周××,男,47岁,干部,1974年6月22日初诊。患者于1973年出现“肝硬化腹水”。曾在××医院治疗半年,病情日益加重。肝功检查:麝浊28、锌浊28、脑絮卅、谷丙200、白蛋白2.85、球蛋白3.82,表面抗原(阳性)。超声波检查:肝大7.5cm、脾大8cm、密集微波。诊前经西南医院确诊为“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颜面黧黑,肌肉消瘦,腹大如鼓,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女,61岁。因间断性腹胀,隐痛10年,腹部胀大,皮肤瘙痒20天,于1993年4月11日入院。20年前患“肺结核”,无肝炎病史。 体查:体温37℃,血压12/8KPa。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双侧颈部淋巴结如蚕豆大小,有粘连,无触痛。心肺(-)。腹膨隆,腹围83cm,腹壁静脉无曲张,无压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双足踝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8.6×10~9/L,中性80%,淋巴20%。血小板120×10~9/L,血沉7mm/h。肝功:总胆红素22μmol/L,直接胆红素10umol/L,谷丙转氨酶10~(?)(赖氏法),HBSAg(-),总蛋白54g/L,白蛋白  相似文献   

3.
陈××,男,47岁,职工。患有“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病史已三年。近月肝病加重。查肝功:SGPT>200,麝浊10,脑絮18,锌浊18单位,黄疸指数6单位。蛋白电泳:总蛋白5.2克/100毫升,白蛋白2.7克/100毫升,球蛋白3.0克/100毫升。超声波:腹前2.9cm液平,侧腹1.5cm液平,腹围94cm,密集微小波。头晕头胀,耳鸣,视昏,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口干少饮,  相似文献   

4.
毛××,女,46岁,住院号:494。患者腹胀,自觉下腹部包块一年多,左侧大于右侧,活动无压痛。近来感到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加剧,腹部包块迅速增大,继则出现黄疸、腹水。肝功化验:黄疸指数85单位,SGPT165单位(正常值为35单位以下),其余正常。B超检查结果:盆腔实质性占位病变,包块约10×15±厘米~2大小。在市级某三个医院均诊为“晚期卵巢癌肝转移”。1986年8月2日入  相似文献   

5.
<正> 孕者王××,女,23岁,未婚。因停经6个月于1993年6月10日来院要求引产。 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36.4℃,脉搏72次/分,血压14/9kPa。心肺正常。宫底脐上一横指,可闻及胎心搏动。妇科查体:外阴正常,阴道正常。宫颈细长,光滑。化验检查:白细胞5.4×10~9/L,中性64%,淋巴36%,红细胞4.5x10~(12)/L,血色素120g/L,肝功正常。尿液分析正常。B超检查:胎盘附着部位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王×,女,20岁,医生,1990—7—7初诊。自述:一年来自觉头昏、疲劳、乏力、足跟及左手指疼痛。近两天嗓子痛,我院五官科医生疑为“上呼吸道感染”,检查血象发现血小板1343.0×10~9/L,引起重视,去上级某医院检查,血小板为1530.0×10~9/L,并做髂后骨穿刺,骨髓片:核细胞极度活跃 M/L 比值明显增多(86.4/76=11.4∶1),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占295/3.0×1.5cm、血小板成堆多见,血小板1530.0×10~9/L。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7.
一、五苓散加味治肝硬化腹水 李××,男,78岁.患慢性肝炎七年,近三月来脘腹胀满,纳呆肠鸣便溏,神疲乏力,下肢发凉,面色萎黄,舌淡脉沉细.腹大而软,脐部腹围92cm.B超:肝左叶厚约5cm,右叶厚约10.5cm,周边毛糙不光滑,内回声增强致密,管状结构显示不清,门静脉约1.1cm.肝功能:血总蛋白58g/L,白蛋白27g/L,球蛋白31g/L.血检:血色素98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78×10~9/L.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膨胀.治拟健脾利水,温化肾气.处方:炒白术25克,茯苓30克,猪苓25克,泽泻25克,肉桂10克,乌附片10克,砂仁10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8.
<正> 张某,男,12岁。197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鼻衄三年余。始为鼻中时常有少量出血,未与治疗。后来鼻孔内突然大出血不止,用物堵塞,则血从口中流出。伴头晕眼黑,心悸,食少懒动。在当地医院服药不效,曾两次来济某省医院就诊。化验: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95×10~(12)/L,白细胞3.1×10~9/,网织红细胞0.3%,血小板35×10~/L。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不良。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后两次  相似文献   

9.
加味茵陈蒿汤治愈大叶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男,57岁。1989年5月12日诊。患者“感冒”七日,发热、咳嗽、胸痛,且目珠黄染,故来我院查治。肝功除黄疸指数30u外,余均正常。胸透示:右下肺见大片密度增深阴影。白细胞18×10~9/L,中性0.89,淋巴0.11。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因青、链霉素过敏,延余诊治。症见:目肤俱黄,黄色鲜明,小便深黄如酱油色,发热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肝癌〕高××,男,58岁.1979年3月15日来诊.患者于2月前发现右上腹有肿块,经中国医大一院检查,诊断为肝癌.现证:右胁疼,腹胀满,纳呆,疲倦无力.面色黄,目白睛黄,舌质绛苔白.脉弦而略数.检查:肝大胁下10厘米,剑突下5厘米,质硬不平.血检:甲胎蛋白+,转肽酶700单位.血小板45000.肝功:浓碘++,麝浊18单位,锌浊24单位,G、P、T1084单位,黄疸指数20单位.超声波:肝区呈丛状波,提示为肝癌.肝之性急善怒,达则顺,不达则郁,郁则  相似文献   

11.
乙型脑炎1例救治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张某,男,4岁半,1981年8月13日入院。患儿发热2天,头剧痛,呕吐,抽风。地方医院怀凝是乙型脑炎而转入二十九医院传染科。患儿神志朦胧,面色灰白,重病容,被动体位不合作,抽风不止。检查:T 38.9C,P 120次/分,R 28次/分,BP 14/10kpa,心肺(-),瞳孔缩小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浅反射消失。巴氏征左(±),右十,克氏、布氏、查氏征均阳性。化验室检查:白总分13.2×10~9/L,中性0.81,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96kpa,细胞数40×10~6/L,糖5.5mmol/L,氯化物190mmol/L,培养(-)、血型“O”。诊断:乙型脑炎。治疗:抗菌素(青霉素钠160万/日),强心(西地兰),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镇静(复方冬眠灵),补液、脱水、给氧、降温、吸痰、特护。8月14日体温升至39.8℃,患儿进入深昏迷,痰浊阻塞呼吸道,呼吸极困难,抽搐更甚,缺氧发绀,呼吸曾暂停过。遂请外科予气管切开术,常规治疗并静脉推注环磷酰胺60mg。8月15日体温达40.4C,频抽不止,白细胞19×10~9/L,中性0.87,心衰,呼吸暂停2次,病情危殆,家长完全丧失治疗信心。下病危通知,请中医指导抢救。  相似文献   

12.
暑证治验2则     
肠伤寒属“湿温”范围,常用抗菌素或中药“淡渗化湿”、“苦寒泄热”为治。笔者曾按“暑证”治疗2例,介绍于下:1 暑温夹湿刘某某,女,18岁,县医院家属,1986年7月30日诊。患者持续高热39°~40℃已25日。病起因淋雨而寒热头痛。血常规: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25×10~(12)/L,白细胞4.0×10~9/L,中性65%,单核2%;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5,白细胞2~8,脓细胞3~8,上皮细胞(+);肥达氏反应:H1:160.O1:160.A(-),B1:160,C  相似文献   

13.
例一、王某,男,50岁,工人,1993年8月经某肿瘤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9月手术切除15×13×11cm的巨大癌瘤后施行化疗.1994年3月B超、X线报告重度腹水,腹围90cm.肝功能化验A/G1.9/2.1,TTT20U,ALT正常,HBsAg(+),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40×109/L,红细胞3×1012/L,白细胞4×109/L,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8年.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79岁 ,以头昏、气短 10年 ,加重伴咳嗽、水肿 5日于 1999年 11月 1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 :T 37.4℃ ,P 10 4次 /分 ,R 2 4次 /分 ,BP2 2 / 14 k Pa,神志清楚 ,精神较差 ,慢性病容 ,口唇微紫绀 ,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向左下轻度扩大 ,心律齐 ,心音低 ,无杂音 ,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水征阴性 ,双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胸片报告 :双侧支气管感染。肝功正常 ,尿素氮7.4 6 mmol/ L ,血糖 9.8mmol/ L,血常规 :白细胞 9.9×10 9/ L、红细胞 4 .6× 10 12 / L、血小板 132× 10 9/ L,…  相似文献   

15.
例一:谢××,男,58岁,干部。1988年8月26日初诊。患者10天前,因劳累过度,出现全身关节酸痛,逐渐发展到双足背与双足拇趾疼痛,行走不便,局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不敢活动,夜难入眠。曾在单位医务所诊治,服用消炎止痛片等无效。经检查双足局部触之痛甚,不能行走,腰部酸痛。体温37℃,脉搏78次/分,血压130/84毫米汞柱,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腻,脉象弦细。血白细胞7.5×10~9/L,血红蛋白145.5g/L,血沉13毫米/小时,抗链“O”<500单位,类风湿因子(一),血尿酸8.6mg%,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确诊为痛风。  相似文献   

16.
一、脾切除术后发热腹水张××,男,16岁。1986年10月6日就诊。 1986年9月6日,因巨脾证行脾切除术后发热,昼夜体温在39.2~39.8℃之间,持续20天不退,小便量少,中等量腹水。术后常规用抗菌素及解热药,并采用短程、联合.间隙的利尿法。经上治疗21天,体温持续不退,腹水不消。查血象,白细胞10×10~9/L,嗜中性70%淋巴11%,单核3%。超声波检查无感染迹象。  相似文献   

17.
郭某,男,73岁。干部。因咳喘咳痰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1月,于1988年7月12日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收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9g/L,红细胞3.2×10~(12)/L,血小板12C×10~9/L,白细胞11.6×10~9/L,N32%,L67%;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30秒。诊断为“慢支开感染”。西医给予肌注青、链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咳痰减轻。复查血象,  相似文献   

18.
张××,男,28岁。1982年10月2日入院。住院号:5973。患者入院前一年,因乏力,食欲不振,经某医院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肝功能无好转。现症:两胁刺痛,纳呆,脘腹胀满,头目眩晕,鼻衄、齿衄,溲黄便干。查:面色晦暗,肝掌,肝大肋下3.5cm,脾大肋下4.0cm,中等硬度,有压痛,舌质紫暗,脉弦涩。化验:谷丙转氨酶470单位,麝浊20单位。麝絮(?),白/球为2.9/3.6克。  相似文献   

19.
肝脓肿     
<正> 杨某,男,42岁,1985年10月就诊。20天前因发热寒战、右胁痛,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癌,治疗无效且渐加重。检查:体温39.5℃,白细胞总数23.5×10~9/L,中性0.88,淋巴0.12,血沉58mm/h。肝功:碘试验+++,锌浊度17。B超检查:  相似文献   

20.
朱××,女,60岁。家庭妇女。1976年1月12日初诊。患慢性肝炎多年。自去年春天开始,上腹胀满、食欲减退、疲乏消瘦明显。6月20日于××医院触诊:肝肋下锁骨中线内侧触及肿块,6×7厘米,质硬,表面不平,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7×10~9/L(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