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常继发手功能、步行功能、感觉功能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本文主要综述VR技术在SCI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在SCI后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心理障碍等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帮助判断病变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以及脑功能区是否移位,显示脑内特定区域的功能变化与躯体局部感觉运动的关系,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还可以根据脑功能成像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诊疗中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脑电图技术(EEG)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但这些传统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其相应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便携性强、抗运动干扰、时间分辨力高、安全经济等突出的优点。本综述简要概述了NIRS应用于监测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区域与肢体恢复的关系以及脑卒中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2011~2020年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对VR应用于脑卒中领域的相关文献 进行分析,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国家、机构、学科、关键词、突现词等研究要素绘制可 视化图谱。结果:共检索到1 967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可视化图谱显示,美国、加拿 大、意大利和中国是该研究领域的高产出国家。全球机构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文量最多,其次是美国犹 太医院和瑞士联储技术研究所。VR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尤其与工程学、神经科学、 计算机科学、康复学及机器人科学等密切相关。在早期,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手臂、环境、功能 性磁共振成像、棱镜适应训练、康复机器人、生物反馈,随后逐步转向上肢康复、触觉反馈、神经康复、疼痛、 姿势平衡、任天堂Wii健身。结论:VR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应用于感觉-运动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本共识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组织康复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经过多轮专家调研、会议讨论,并在循证医学方法学的指导下,通过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及判断证据质量,再经讨论后制订。 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感觉运动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感觉运动康复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基于VR技术的感觉运动康复的内容要求、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为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 结论:本共识的制定为VR技术在感觉运动功能康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指导,有助于促进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认知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本共识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组织康复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经过多轮专家调研、会议讨论,并在循证医学方法学的指导下,通过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及判断证据质量,再经讨论后制订。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认知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和不良反应、基于VR技术的认知康复的内容要求、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结论:本共识的制定为VR技术在认知功能康复领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促进VR康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应用于言语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由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制定,组成康复医学、神经科学、中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经多轮会议讨论,结合项目研发经验和循证医学方法学,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并评价证据质量,制订共识内容。 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言语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言语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基于VR技术的言语康复内容要求、不良反应、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 结论:本共识为VR技术在言语功能康复领域提供了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指导,促进技术应用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的常见问题,改善平衡功能是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且贯穿整个治疗。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新兴的并且迅速发展的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生成一个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境界,患者通过各种感官的反馈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达到康复评估与训练的目的。You等[1]利用虚拟游戏系统来训练患者的步行能力,结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VR+基本药物+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基本药物+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步速、步宽、支撑相百分比、膝关节活动度等步态参数。 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步速明显提高、步宽缩小,患健侧支撑相比值、步态不对称性指数、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等参数于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VR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和步行中关节活动角度,对提高步态稳定性、改善步行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的评估和康复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一些局限性。随着VR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发展,一个能够综合评定和全方位康复的一体化VR系统有望应运而生,更好地满足脑卒中患者在医院、社区和家庭中的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个特点,是目前研究应用于脑卒中后步态康复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并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步态康复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应用于步态康复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刘玲玉  靳令经  王茹 《中国康复》2023,38(10):621-625
<正>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已经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仍有约20%~30%的患者不适用这些康复策略[6]。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伴随高风险和低功能两大问题,严重影响康复治疗进程。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一种方法,现广泛应用于心肺疾病的康复过程中。然而,CPET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少部分患者在康复训练前会进行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评估和训练。本文对CPET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主要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终止试验的指标进行综述,重点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心肺运动试验方法和相应的设备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评估的应用进展归纳总结,分析其优劣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脑卒中后有35%的患者发生认知障碍~([1])。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可分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血管性痴呆和混合型认知障碍。认知训练可以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的认知康复~([3—4])。基于Kinect体感交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新发脑卒中患者每年约250万,脑卒中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5%~([1])。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2]),但上肢功能的康复结局相对较差,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导致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上肢功能康复失去信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偏瘫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现实技术(vinual reality,VR)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包括虚拟内窥镜、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手术的仿真与训练等领域,进入90年代,随着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深入以及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在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及心理治疗方面有了较多的研究与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康复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广外医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设计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训练,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集体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选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采用量表进行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干预,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ADL训练及心理康复等。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项。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过程中,除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科学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1—3]。采用智能康复装置进行康复训练,能解决传统康复训练方法中存在的如低效、枯燥、效果不一、缺乏评价等诸多问题。所以,利用智能康复装置来帮助偏瘫患者完成上肢的康复训练成为国内外的一种发展趋势。外骨骼式上肢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主要以多种功能障碍为主。目前,脑卒中功能评定大都是针对功能障碍外在表现较为主观的量表评定,脑功能的检测仍需要继续探索,形成和主观量表并行的两组康复检测方法。脑刺激技术丰富了临床康复治疗方案,配合传统康复训练可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表现之一,阻碍偏瘫下肢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是平衡障碍、足下垂内翻及膝关节屈曲等。内翻矫正板能帮助步行障碍者进行步行练习和平衡训练,我们将其早期应用于脑卒中内翻足患者,探讨矫正板对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