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后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生成新的晶体物质或/和纤维化生引起后囊缩而混浊。有学者观察了手术后晶体纤维再生的组织学过程,及生化因素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已经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2.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防治后发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除去或破坏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实验研究许多细胞毒药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和纤维化药物可以预防后发障,但目前临床上还没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萍  晏晓明 《眼科研究》2002,20(2):139-141
目的 研究人晶体状上皮细胞CD44的表达,探索后发障的成因。方法 在白内障超生乳化术中环形撕囊后获得晶状体前囊,立即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标本。结果 晶状体上皮细胞结构完整,30例中25例染色呈阳性。结论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位表达CD44。CD44可能参与白内障术后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致后囊混浊这一过程,抑制细胞黏附因子CD44也许可以成为治疗后发障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后囊混浊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的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撕囊口大小、人工晶体视部形状及表面特殊处理的人工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通路的研究现状等,为在不同方面寻找阻断后囊混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晶体上皮细胞层是晶体组织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晶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正常形态是保证其功能正常、维持晶体组织均匀透明的基础。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损害和形态改变,必然导致晶体的混浊。后发性白内障主要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异常增殖、移行的结果。本文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以及白内障,特别是后发性白内障时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晶体上皮细胞层是晶体组织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晶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正常形态是保证其功能正常、维持晶体组织均匀透明的基础。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损害和形态改变,必然导致晶体的混浊。后发性白内障主要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异常增殖、移行的结果。本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以及白内障,特别是后发性白内障时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性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体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术后各组增殖指数 (PI值 )均大于对照组 ,除术后 5个月时赤道部P =0 0 1外 ,其余均P <0 0 1。②术后第 1天晶体上皮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 ,赤道部PI值为 0 6 1± 0 0 6 ,前囊下部为 0 5 5±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术后 1天 ,后囊出现PCNA阳性细胞 ;术后 2个月后囊纤维化。③赤道部PCNA阳性表达强于前囊下部 ,术后 1天、 3天、 1个月与前囊下相比P <0 0 1,术后 1周、 2~ 5个月P >0 0 5。结论 :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发生在术后早期 ,术后 1天增殖能力最强 ;赤道部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前囊下部 ;术后晶体上皮细胞移行、增殖、分化导致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眼晶体和房水中存在着增殖性及抑制性两类生长因子,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时打破了两类生长因子间的平衡,引起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导致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近年来,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结构、基因定位和表达的研究,特别是对信号传导通路机理的研究,都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因而,促进了人们对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作用的深入了解。本文主要综述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生长因子与后发障的研究近况和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药物研究简况,为开展在不同水平阻断生长因子对后发性白内障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素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反应抑制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素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色素沉着及后发障抑制效果。方法:手术过程于灌注液中加入50^u.ml^-1(0.4mg.ml^-1)的肝素,共76例,并随机选择普通人工晶体植入术152例,手术后1、3、7天观察晶体表面色素情况、测眼内压,并于半年至2年后观察后囊混浊情况。结果:应用肝素组术后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后发障发生率低(P〈0.05),糖尿病性白内障、虹膜炎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效果更显著,对角膜水肿程度及眼内压无影响。结论:肝素能明显抑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色素沉着及后发障,可于手术中加入灌注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95年至99年收治了14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夹持并发后发障患者,对他们施行了人工晶体手术复位,后发障切除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上皮细胞是位于晶状体前囊下的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它是晶状体内唯一有增殖能力的细胞。近年来对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研究和防治白内障及后发障的热点。本综述了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各种方法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综合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 22例42眼先天性白内障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撕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格栅状虹膜植入术,术后出现后发障行Nd:YAG激光治疗。患者随访12~36个月并观察视力情况。结果 22例42眼中,有20例(40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0例18眼行Nd:YAG激光治疗后发障安全有效。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应尽早手术,小于3.5岁患儿术后应长期配戴框架眼镜、弱视训练。婴幼儿行Nd:YAG激光治疗后发障方便易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连续环形后囊撕除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对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61例(6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其中55眼术中连续环形撕除后囊,52眼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61例(68眼)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41眼(70.7%)与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5者42眼(72.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未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的13眼中分别有5眼和8眼发生了后发障(分别为46.2%和61.5%),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分别为1眼和4眼发生后发障(分别为1.82%和7.3%)。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术中未能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组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组分别有8眼和4眼发生后发障(分别为50.0%和7.7%),差异亦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连续环形后囊撕除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可有效减低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最主要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了多种抑制后发障的药物,尽管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主要为促进细胞凋亡,因其安全性而未在临床应用.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则侧重于通过不同途径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与以往研究药物的出发点截然不同.此文就近几年研究较多的药物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后发性白内障的认识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即后发性白内障 (以下简称后发障 )的发生 ,会使术后提高的视力再度下降 ,影响手术效果。据文献报告 ,后发障的发生有 2个高峰 ,分别为术后 1年和 3年[1] ,其发生率儿童约为 95 8% [2~ 4] ,成人为 7 7%~ 41% [5] 。尤其是发生在儿童的后发障往往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 ,后果相当严重。因此 ,后发障的防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 )病理生理在正常晶状体 ,上皮细胞限于前囊下、赤道部及赤道弓部 ,…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药物在后发性白内障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现代白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晶状体囊膜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防治后发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除去或破坏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天然药物以其较低的毒副作用,已经成为药物防治PCO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天然药物对于PCO的防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YAG激光治疗后发障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G激光治疗后发障时机的探讨武警总医院眼科(10039)侯宝杰钟白丽明维珍后发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而YAG激光是目前治疗后发障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130例门诊YAG激光治疗后发障的统计分析,对YAG激...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上皮细胞是位于晶状体前囊下的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它是晶状体内唯一有增殖能力的细胞。近年来对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研究和防治白内障及后发障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各种方法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兔晶状体不同部位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增殖速度、潜力及细胞形态上有无差异。方法 将成年家兔的晶状体中央区、赤道前区及赤道区的前囊膜分别进行植块培养,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速度,观察增殖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 植块种植后3d,囊膜边缘出现增殖细胞并迅速向四周延伸,但细胞增殖速度在2wk 后开始下降,至第4wk 时增殖完全停止。来自不同部位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其增殖速度和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该结果提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截囊部位的不同对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白内障手术中同期晶状体后囊浑浊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cification),非超乳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除术(small incision ECCE)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当中囊抛光不干净或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63例65眼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一期采用后囊截开或撕囊术,对照组选用同期类似患31例31眼行白内障术中常规后囊抛光术,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两组进行 对比,统计结果进行组间/检验。结果:截囊组术后 力最佳1.5,最差0.3,术后2月平均视力0.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t检验,P<0.05),术后随访6-22月对照组继发后发性白内障21只眼(并发率67.3%),撕后囊组无后发性白内障和眼后节并发症发生。后发障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结论:青少年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同期采用后囊截开或撕囊术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人工晶体在眼内稳定性好,后发性白内障及眼后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