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肾脏局部、血浆及尿液中的含量发生变化。VEGF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肾脏肥大等机理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鼠肾小管周围新生血管与促血管生长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脏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用SD大鼠建立链唑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定量分析肾脏VEGF和Ang-2的表达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VEGF、Ang-2的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肾脏VEGFmRNA表达从2周开始持续上调,16~20周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各时点肾小管的VEGF着染均强于对照组;糖尿病组仅于16周和20周时探及肾组织Ang-2mRNA表达,12~24周免疫组化显示皮质区管周Ang-2着染管周微血管,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未探及Ang-2mRNA和蛋白表达;VEGF与Ang-2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存在Ang-2着染的新生管周微血管,VEGF与Ang-2参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Ang)-2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糖尿病非肾病(DM1)26例,糖尿病肾病42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DM2)24例及大量蛋白尿组(DM3)18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患者VEGF、Ang-2及糖化皿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各DM组之间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患者之间血清VEGF及Ang-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组(P<0.05);DM2较DM1组及DM3较DM2组患者血清VEGF及Ang-2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及Ang-2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脏切除、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成功制作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18只并随机分为糖肾安组和模型组各9只;10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药6周,测定各组肾重、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TGF-β1、VEGF mRNA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血浆COLⅣ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安组血糖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糖肾安联合糖适平对DKD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VEGF的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受检对象9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2例,测定3组血清脂联素及VEGF。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脂联素、VEGF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脂水平有关(P均<0.05),VEGF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CRP有关(P均<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VEGF水平升高,并与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的升高是同步的,检测血清脂联素、VEGF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栾健  王艳  翟丽慧 《山东医药》2009,49(9):41-4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于2、4、8、12周测血生化和24h尿蛋白定量,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肾脏VEGF和内抑素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和内抑素2周时模型组即明显上调(P〈0.05),第4、8、12周较对照组同期明显上调(P〈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VEGF与内抑素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内抑素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均上调,可能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雷帕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和雷帕霉素组(C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3组大鼠肾脏组织中VEGF 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大鼠尿白蛋白/肌酐、平均肾小球体积、肾质量指数等。结果 B组和C组大鼠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A组升高(P<0.05),而C组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平均肾小球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参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发生,雷帕霉素可以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管间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用RT-PCR检测高糖对VEGF和PED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显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VEGF表达增加,而PEDF表达下降.在NRK细胞,高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增加VEGF和抑制PEDF的mRNA表达.提示VEGF和PEDF的表达失衡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对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排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辛伐他汀组(Sim)组。于成模后第2、4、8周时,检测各组的血糖、12小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VEGF排泄率,第8周时用透视电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的病理改变。结果(1)第2、4、8周时,DM组和Sim组尿Alb、RBP、VEGF排泄率均高于NC组(P〈0.01),Sim组较DM组明显减少(P〈0.01);尿VEGF排泄率与尿Alb、RBP排泄率及肾脏肥大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2)光镜和电镜下Sim组肾小球和肾小管-肾间质病变较DM组明显减轻,同NC组相比仅有少量病变。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脏VEGF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文敏  张胜兰 《山东医药》2004,44(19):64-65
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VEGF、ET与DN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接受璃体内抗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后肾脏损害明显加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共9例DR分期Ⅲ~Ⅴ期患者纳入本研究。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后,1例基线仅有高血压无蛋白尿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符合血栓性微血管病(TMA);1例基线有蛋白尿、无高血压的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肾脏病理表现糖尿病肾病(DN)。另7例基线有蛋白尿和高血压的患者均表现为肾脏损害加速进展,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和血压较基线明显升高(2例行肾脏病理符合DN),1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9例均需增加降压药物种类或剂量以维持血压平稳,1例TMA患者同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患者中位随访14.9(4.5,21.5)月,1例TMA患者蛋白尿转阴,肾功能部分恢复;1例新发高血压患者SCr保持稳定;余7例肾功能持续进展,多次用药的4例患者中3例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结论:DR患者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可加重肾脏损害和高血压,故在治疗前后应密切监测尿蛋白、肾功能和血压,关注可能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甙对1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甙(PNS)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系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模型组、PNS低剂量组、PNS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NS低、高剂量组分别予PNS100、200mg/(kg.d)灌胃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大鼠FBG、24h尿微量白蛋白及VEGF表达明显升高,PNS高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PNS能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可能与肾组织中VEGF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肾胶囊对DN的保护机制。方法将体重为200g~250g正常Wistar健康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肾胶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用STZ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成模2d后治疗组每天给予益肾胶囊625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监测血糖、体重、24h尿蛋白的变化,测定血生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大鼠肾小球VEGF的分布及其强度变化。结果 2周、4周、8周末,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治疗组大鼠的体重高于模型组大鼠,而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VEGF主要分布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治疗组大鼠肾皮质VEGF表达比未治疗组明显减弱。结论模型组大鼠肾脏VEGF的表达较正常组大鼠表达明显增强,提示VEGF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益肾胶囊可抑制DN大鼠肾脏VEGF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正常组10只,另60只均行腹腔注射STZ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经口灌服)及厄贝沙坦组(予厄贝沙坦片经口灌服),每组10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VEGF、Flt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模型组及两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VEGF及Flt1的表达呈显著性升高(P<0.01);厄贝沙坦组、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Flt1的表达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P<0.01);厄贝沙坦组与中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能够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活化,这可能是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血糖正常阶段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显著升高,替米沙坦可明显降低其表达,提示替米沙坦可通过下降VEGF、flk-1的表达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SLE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VEGF及sFlt-1的水平同时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血清VEGF及sFlt-1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中VEGF/sFlt-1的比值健康对照组较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及LN组患者降低(P<0.01),Ⅴ型LN组该比值较Ⅱ、Ⅲ、Ⅳ型LN组升高(P<0.05);血清sFlt-1的浓度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s=0.6244,P<0.01),血清VEGF的浓度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rs=0.1807,P>0.05);血清sFlt-1的浓度与ESR正相关(rs=0.4235,P<0.01),血清VEGF的浓度与ESR无明显相关(rs=0.0532,P>0.05);血清VEGF及sFlt-1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rs=0.5046,P<0.01,rs=0.5152,P<0.01);血清VEGF浓度与肾组织活动指数(RAI)呈正相父(r=0.3386,P<0.05),血清sFlt-1浓度与RAI无明显相关(rs=0.0240,P>0.05);SLE患者中VEGF、sFlt-1水平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C3、C4、C反应蛋白(CRP)无明显相关. 结论 血清VEGF及sFlt-1的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评价指标,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增殖性肾小球病变相关,sFlt-1的表达与蛋白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Ⅱ(Flk-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68例HBV-G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8例行肾脏切除的肾脏肿瘤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VEGF、Flk-1和TM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VEGF和Flk-1在HBV-GN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肾小球病变程度的加重,VEGF、Flk-1及TM的表达逐渐减少,在重度病变组表达最少(P<0.01)。硬化组中肾小球内VEGF和TM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VEGF及其受体在HBV-GN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病变早期可能上调,促进蛋白尿形成,而病变严重者则表达下降,影响血管生成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牛成的主要促进因子之一,参与多种伴有血管增生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例如妇女生殖周期和妊娠过程、伤口愈合过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心肌病、类风湿关节滑膜炎、Graves综合征等。由于实体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和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例如结肠、胃、胰腺、肾脏、乳腺、肺、膀胱癌中都有VEGF的过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测定其血糖、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的IGF-1水平为(135.48±52.78)μg/L,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89.34±38.65)μg/L;血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的VEGF水平为(502.12±65.21)μg/L,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356.23±52.31)μg/L;血VEG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血IGF-1与VEGF水平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时,血IGF-1及VEGF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正相关。IGF-1及VE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上皮生长子(VEGF)是一组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血管生成肽。随着对其生物学活性的认识以及检测水平的提高,VEGF在治疗肿瘤,缺血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炎症、创伤等方面呈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