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巧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83-83,85
目的 通过掌握和了解关于血凝检测的影响因素,为确保正确的临床治疗提供保障。方法 对血凝检测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严格执行正规操作要求,避免诸多不利因素的产生,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结论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试剂的使用、操作过程以及药物等其他因素均会对血凝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检验人员应掌握好熟练的操作技术,为临床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下不同的放置时间对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凝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评估标本保留时间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血凝检测标本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检测A、B两组标本即刻检测及放入4℃冰箱下1、2、3、4、5、6、7、8及24 h的血凝四项的值。将1~8 h,24 h的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与即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标本PT、APTT与TT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标本PT在4~8 h的时间点相对即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在A、B组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条件下,PT正常的标本放置24 h仍有临床参考价值,PT异常的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 h,APTT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 h,而TT检测标本宜在采血后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采血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是一流动的液体,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破坏血液将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了解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即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检测血液凝固状态的实验。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依靠实验数据来评价,实验数据是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的唯一依据,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如何控制采血对血凝结果的影响还未见有报道。为防止由于采血对结果造成误差,我们对同一患者标本加入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利用同一实验仪器同时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  相似文献   

4.
陈秀 《吉林医学》2014,(23):5220-5220
目的: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与肿瘤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1例肿瘤患者,其中有21例炎性病变患者,34例良性肿瘤患者,66例恶性肿瘤患者。结果:在纤维蛋白原量方面,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量在恶性肿瘤转移与侵蚀期间会表现出异常情况,对生物学行为与预后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颜晓林 《现代实用医学》2014,(2):202+237-202,237
目的 探讨离心时间长短对血凝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3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标本,3000 r/min分别离心3、5、10、15及20min,分离血浆标本分别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检测.结果 不同离心时间组的PT、APP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Ⅳ与组Ⅰ~ⅢⅡ的PT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离心时间长短会影响血凝实验的检测结果,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血凝试验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因素.结果:在操作过程中抗凝剂添加不规范,在输液侧采集标本,采集标本后放置时间过长等均是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结论:要将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准确度提高,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技术要娴熟,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不可在输液侧采集标本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血凝试验检验中,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血凝试验病患162例,对检查结果异常病患进行分析探究。结果:在对病患实行血凝试验检验时,检验操作是否规范、试剂达标与否及样本采集为主要的结果影响因素。结论:在血凝试验检验中,对相关的影响因素加强重视,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质改措施,才可帮助有效提升血液检验准确性,为病患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孕28~40w)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妇200例与健康育龄非孕妇200例,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TT(P〈0.05),FIB(P〈0.001),PT(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晚期孕妇PT、APTT、TT凝固时间均有缩短,FIB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发生了改变,提示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建香 《中外医疗》2011,30(17):32+34-32,34
目的通过检查临产孕妇血凝四项(PT、APTT、TT、FIB)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临产孕妇组1200例和健康妇女为对照组200例,检测的血凝四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TT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产前检查血凝四项指标可以对孕妇及早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和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文章阐述,提高大家对血凝四项检测应用的认识,掌握检测过程中的注意点。方法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的应用范围、临床意义、检测注意点等方面陈述,对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只有掌握血凝四项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了解影响检测结果的原因,并加以重视,才能做好血凝四项检测的质量控制。结论影响血凝四项检测的因素很多,检验人员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操作,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妊娠晚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孕28~40w)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妇200例与健康育龄非孕妇200例,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TT(P<0.05),FIB(P<0.001),PT(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晚期孕妇PT、APTT、TT凝固时间均有缩短,FIB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发生了改变,提示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抽查我院2016年3月—6月90例体检志愿人群,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不同采集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集部位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血小板12 h、5 min时间点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血部位的血小板、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等指标水平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标本保存温度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严格控制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凝血试验与一般的检验项目测定不同,其影响因素具有特殊性。当其启动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凝血试验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侯晓杰  荣爱红  崔焕波 《吉林医学》2006,27(9):1055-1055,1057
目的:通过对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血凝分析仪进行方法对比,探讨不同血凝分析系统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或检测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方法:以美国ACL-200血凝仪(A仪器)为对比方法,以中勤世帝LG-PAD血凝仪(B仪器)为试验方法,用患者血浆对PT、APTT、FIB等3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结果:B仪器检测结果与A仪器比较,PT、APTT、FIB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结论:B仪器的检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与A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安阳市中医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1.5万张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检验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做出总结。结果: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产生误差的原因多样化,要针对不同细胞的误差进行不同处理。结论:定期、及时清理、保养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每天进行质控检测,专人管理是减少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误差的基础,并应与显微镜图片作对照,确认结果无误后方可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质量改善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血凝试验检测且结果为可疑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血凝试验检测结果,分析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改善对策。结果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3项指标上,重新抽血检测结果与原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人为操作因素62例(42.5%)、环境因素28例(19.2%)、试验材料因素34例(23.3%)以及患者自身因素22例(15.1%)。结论人为操作、环境、试验材料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均可能对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产生影响,有必要提升检测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优化检测环境、选择合理科学的试验材料以及做好患者的指导教育工作等,确保血凝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血凝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可比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校正合格的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为比对仪器,利用比对仪器检测患者混合血浆的结果对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然后随机选取比对仪器已检测的高、中、低值患者的新鲜血浆30份,在校正后的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fibrinogen,FIB).结果30份标本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与校正后的AC-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测定PT值为(17.30±6.50)、(17.37±6.75)s,INR值为(1.64±0.75)、(1.66±0.76),FIB值为(3.82±1.97)、(3.82±1.99)g/L.二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比对仪器测定患者混合血浆的结果来校正其他仪器,可以提高不同血凝分析仪之间的PT、INR、FIB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张贵 《当代医学》2014,(2):91-92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改善血常规检验精度。方法利用全自动化血液检测仪,采集不同部位、温度及放置时间样本100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送检白细胞计数大于2、4h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小于2、4h送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缔论血液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检查员应该做测试前后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使测试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coatron1800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临床溶血标本40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对溶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溶血组与轻度溶血组比较,TT、FIB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与中度溶血组比较,P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度溶血组比较,P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IB干扰较大,医务人员应规范抽血,避免由于抽血不当而引起的溶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