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石河子大学1362名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以PSQI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差的标准,睡眠质量差的有335人(24.6%),男女分别为26.4%和22.8%(P〈0.05);睡眠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65.9%),主观睡眠质量(24.8%),入睡时间(29.9%);②PSQI总均分男女生分别为6.05±2.82和5.76±2.47,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男生在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③睡眠质量差的组在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得分均明显高于睡眠质量良和睡眠质量一般的两组(P〈0.01);④PSQI各成份分及总分与SCL-90各因子均分及总均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高度相关,因此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龙卿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21-1322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方法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区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恐怖因子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3.700 P〈0.05);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城镇大学生差,其中焦虑、精神病性达到显著性水平(t=-2.761 P〈0.05;t=-2.799 P〈0.05);③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藏族学生差,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方面差异显著(t=-2.856 P〈0.05;t=-3.312,〈0.05;t=-2.733 P〈0.05)。结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有利于减少心理问题,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本研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探讨了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560名大学生中13.93%的人睡眠质量较差,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8.01%VS8.4%,P<0.01)。对SCL-90各因子分析发现7.0~27.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PSQI与SCL-90各因子及其总均分皆呈显著的正相关。睡眠质量差的学生SCL-90各因子平均分和现患率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障碍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95名河南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有63人(21.4%)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44.4%)、入睡时间(28.1%)和睡眠质量(23.7%);有23人(17.8%)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抑郁和焦虑。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P0.05)和心理健康状况(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r=0.256,P0.01)。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以及其他4个维度可以预测睡眠质量。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0)
目的:调查参加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参加高原驻训的107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07名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总均分为(5.81±3.20)分,与国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1);2高原驻训医护人员在睡眠效率(t=3.08,P0.01)和睡眠紊乱(t=2.02,P0.05)两个因子上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高原驻训男性医护人员在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2.08~2.20,P0.05或0.01);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4.30~5.35,4.68~3.47;P0.05或0.01);4睡眠质量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某部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且男性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女性;高学历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低学历人员;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其中人才素质是竞争的关键。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对青少年心理素质进行测评的依据。科学分析和正确估计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程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据一项对22个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18%~15.16%,且逐年上升。大量资料表明,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并呈逐步增多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许新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73-775
目的了解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00名机构孤残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所有因子得分均低;②与在校大学生比,社交退缩因子差异极显著(P<0.001),强迫和冲动因子差异显著(P<0.05;P<0.05;P<0.01);③严重心理问题检出情况:躯体化检出率为6.6%,社交退缩为5.5%,精神病倾向为4.4%,焦虑、抑郁、性心理障碍、依赖均为3.3%,自卑、社交攻击、强迫均为2.2%,偏执为1.1%;④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性别差异均不显著。结论与全国常模比,孤残大学生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在校大学生比,存在着社交退缩、强迫、冲动等问题;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某地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地方农林院校83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两者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文科类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P<0.05),三者在其他因子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良好。在性别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西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连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264-265
目的 了解西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人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北大学管理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化工系等4个系26个自然斑的773名学生以斑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西北大学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结论 西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扁下降,并且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西大学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共11 655名学生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问卷测评。结果 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2.47%,得分排名前三的因子为就业压力(2.38±0.75)分、学业压力(2.31±0.63)分和网络成瘾(2.02±0.70)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和学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和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因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及学科差异而针对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测验量表,对参加综合培训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评定分析。结果1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大学生村官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3.0537,P0.01);2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显著(t=2.3155,P0.05);3性格内向者高于外向者(t=2.0047,P0.05)。结论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女性、性格内向者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我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我校2005级本科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 我校2005级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处在全国大学生的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但女生的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男生的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 2005级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需针对现状和不同群体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利措施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究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自杀调查问卷、自尊调查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Beck抑郁问卷对湘南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中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20.31%),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多,自尊水平低.结论 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低自尊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江西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中选择231名音乐学院大学生(音乐学和舞蹈专案)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艺术类大学生健康受损率为6.9%,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以及除人际敏感、忧郁两个因子外的其它因子都显著高于或极为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性别差异上,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恐怖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男生。结论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具有特殊性,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101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①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等因子上.②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结论 ①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②受不同因素影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2882名贫困生和8337名非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对比研究。结果贫困生的9个因子分高于非贫困生;1~3年级中,二年级贫困生的各项因子分最高;某些因子分,农村贫困生高于城市贫困生,单亲家庭贫困生高于双亲家庭贫困生,不和谐家庭中的贫困生高于和谐家庭中的贫困生。结论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除经济条件外,贫困生的家庭来源地、结构、氛围等背景条件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491名高原地区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青海大学海拔2260米随机抽取500名1-4年级大学生,有效问卷491份 .男生322名,女生169名.年龄17-32岁,平均20±1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治愈者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北保定和石家庄地区的新冠肺炎治愈者161人,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调查。GHQ-12得分≥3分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PSQI得分≥5分为睡眠质量不良。结果:52人(32.3%)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86人(53.4%)存在睡眠质量不良。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婚姻状况为单身、自评治疗效果好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OR=0.36、0.14、0.14、0.16),担心有后遗症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OR=5.63);自评治疗效果很好、受教育程度高是睡眠质量不良的保护因素(OR=0.21、0.15),担心留有后遗症是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OR=24.48)。结论:新冠肺炎治愈者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问题比较常见,且两者之间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9.
江西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江西大学生在新世纪初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建立区域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和评估系统。方法 在江西5所高校根据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共抽取学生8000名,得到有效问卷6242份。使用信度和效度较高的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江西部分大学生在7项因子方面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江西部分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突出的因子是人际关系和敌对。结论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合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210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贫困生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得分和全国常模分没有差异外,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全部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结论 贫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