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中椎管内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2组均用16号穿刺针硬膜外腔侧入穿刺成功后,A组经穿刺针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然后向头端置人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经导管注入局部麻醉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肾上腺素20μg)2~3次作为初量,每次3~6ml,间隔1~2 min;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如无脊麻征和入血管征,用25GⅡ型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回流,8~10 s内注入等比重药液0.5%布比卡因3 ml(配制:0.75%布比卡因2 ml+0.9%氯化钠溶液至3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2组阻滞平面均达T8以上.2组术中均按需追加局麻混合液以维持麻醉阻滞平面.观察和比较2组血压、心率、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与B组比较,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不良反应轻.结论 置管前先注入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副作用轻,因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黄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03-40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子宫切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T1)、切皮(T2)、切除子宫时(T3)和拔除气管导管(T4)时刻的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心率(HR)的变化、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SPB、DPB、HR在T0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T1、T2、T3和T4时刻的SPB、DPB显著低于T0(P<0.05)。观察组在T1、T2、T3和T4的SPB、DPB、HR与对照组相同时刻点的三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起效快,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少,血液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刘明丽 《中外医疗》2009,28(16):61-61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椎管内麻醉技术,分单穿刺点法(Single spinal tap,SST)和双穿刺点法(Doube spidal top,DST)2种,近年来我科用这2种方法施行妇科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伟  李晋  朱睿 《医学综述》2014,(4):756-757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广济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择期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n=50):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两组患者均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CSEA组经硬膜外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2.5 mL;CEA组硬膜外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 mL。两组患者均向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根据诱导后5 min感觉阻滞平面,硬膜外追加0.75%盐酸罗哌卡因,使阻滞平面达T8水平开始手术。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追加用药量。结果 CSEA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价优于CEA组(P<0.05)。CSE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2.0±1.6)min,阻滞完善时间(8.3±3.5)min,硬膜外追加用药量(7.1±3.1)mL;CEA组麻醉起效时间(5.2±2.2)min,阻滞完善时间(17.3±4.2)min,硬膜外追加用药量(16.4±5.6)mL,两组间各观察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短,镇痛完全,肌松效果满意,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42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CSEA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EA)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阻滞上下界平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EA麻醉效果确切,神经阻滞完善,肌肉松弛满意,可控性好,是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分析研究.方法 抽取92例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病例,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46例.在手术前分别进行L2-3连续硬膜外麻醉和L2-3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肌松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确切,肌松效果好,安全可靠,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麻醉方法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患者的预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是一种不完全的阻滞,多数情况需要辅助静脉用药,易导致呼吸循环抑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是80年代新发展的一种麻醉方法,它兼有腰麻(SA)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和CEA作用时间灵活、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患者104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腰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h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9% VS 4.4%)(P<0.05);两组患者腰痛、头痛、瘙痒、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但应注意术后眩晕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穿刺点(SST)和双穿刺点(DST)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优缺点。方法5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SST组(25例)和DST组(25例)进行麻醉效果比较。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HR、BP、SPO2和辅助用药相互比较无显著意义。DST组硬膜外追加局麻药量少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SST组有显著意义。结论对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DST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子宫肌瘤行择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SE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60例,SE组于L2~L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以0.2 mL/s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等密度液2.5 mL(12.5 mg),调控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6.E组于T12~L1或L1~L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 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和0.75%布比卡因10~15 mL,使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6.结果:SE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平面达峰时间显著短于E组[(28.8±5.6)s与(486.4±112.6)s和(10.4±2.1)min与(18.6±2.4)min(P<0.05)];术中牵拉反应SE组显著少于E组[(6.6%与60%)(P<0.05)];麻醉后低血压SE组显著高于E组[(36.6%与28.3%)(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及达峰时间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牵拉反应少,适用于子宫切除术.但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应注意预防和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栓素A2(TXA2)、血浆D二聚体(D-D)等纤溶功能及应激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24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硬膜复合组(n=120)与静吸复合组(n=120),前者实施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后者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纤溶功能与应激氧化指标,包括TXA2、血浆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去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结果两组术前各项纤溶功能指标、应激氧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项纤溶功能指标、应激氧化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硬膜复合组术后TXA2、D-D、tPA、PAI-1升高幅度明显低于静吸复合组(P0.05),NE、E、DA升高幅度亦明显低于静吸复合组(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纤溶功能影响更小,更有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夏水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3-64,7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胆囊切除患者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胆囊切除术中麻醉安全提供参考。方法82名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心血管反应的差异及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无差异,插管后及拔管后研究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牵拉胆囊时研究组患者HR、MAP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插管前及插管后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牵拉胆囊后及拔管后研究组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胆囊切除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增加麻醉安全,可能与其对植物神经反射通路的阻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2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8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分为CSEA与EA2组,每组90例;比较2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均比EA组缩短(P0.001),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05)。结论:CSEA是剖宫产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应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6 0岁以上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上界阻滞平面、麻醉前后循环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CSEA组阻滞更完善 ,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早于EA组 ,上界平面及对BP、SPO2的影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病人应用CSEA ,只要调控好麻醉平面 ,还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采取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最大运动组织程度、术中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表现良好,但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并且Bro-mage最大运动阻滞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其麻醉起效时间快,低剂量麻醉剂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和右美托咪啶组(Y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持续泵入生理盐水(NS)20 mL,Y组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溶于NS至20 mL),均在10min内完成;麻醉诱导药物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泵注NS或右美托咪啶前(基础值)、泵注后5 min、10 min,插管时、插管后1 min、2 min、5 min、10 min、15 min各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输注NS或右美托咪啶后,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均呈下降趋势,且Y组患者HR在右美托咪啶输注完毕时下降最明显(P〈0.05);插管时,D组患者的SBP、MAP、HR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并高于同时刻的Y组(P〈0.05),而Y组各指标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气管插管后15min内,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逐渐下降到基础值附近,尤其是在插管后10 min、15 min SBP、DBP、MAP、HR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脐以下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andepidduralanesthesia,CSEA)在脐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CSEA用于129例脐以下手术病人,观察CSEA的麻醉效果,对循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CSEA起效时间为1~3(1.3±1.2)min,阻滞完善时间5~12(88±3.4)min,麻醉平面固定时间10~20(15.6±31)min,手术时间20~360min,肌松满意率100%,15例发生术后轻微头痛,蛛网膜下腔注射局麻药后低血压发生率为43%.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即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满意,可持续给药满足长时间手术要求,术后头痛率低,留置硬膜外导管可用于术后镇痛.但需特别注意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一点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1组)、两点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2组)、一点硬膜外麻醉组(EA1)和两点硬膜外麻醉组(EA2),每组各25例。记录麻醉前、给药后5min、15min和30min时的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观察各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和心率下降,其中EA1和EA2组患者血压下降最为明显,CSEA1和CSEA2麻醉效果较EA1和EA2组好,其中CSEA2麻醉效果尤为显著。四组患者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2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是全子宫切除术较好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对导管置入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行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导管置管通畅的160例拟接受剖官产手术产妇,年龄(23~36)岁、体重(55~75)kg,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0例。160例产妇ASAI级、凝血功能正常、足月妊娠且无妊娠期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均在L2~3。间隙穿刺,Ⅰ组产妇放置硬膜外导管时置入硬膜外腔内的长度为3cm,Ⅱ组、Ⅲ组和Ⅳ组产妇置入硬膜外腔内的导管长度分别为4cm、5cm和6cm。导管顺畅置入后末端连接注射器回抽观察有无发生导管置入血管的并发症。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产妇发生导管置入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5.0%、5.0%和5.0%,四组中的任意两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置入硬膜外腔内的导营长度在3cm、4cm、5cm和6cm时导管置入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