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2例,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TFPI水平。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发生于子宫颈癌3例,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癌2例。 TF,TFPI含量及活性对照组与3种妇科肿瘤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F有血栓形成妇科肿瘤组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TFPI指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浆TF,TFPI水平升高更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缸拴形成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妇科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2)血浆水平变化。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TFI浆水平显著高健康对照组(P〈0.01)。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TFI浆水平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TFPI-21浆水平与健康对照及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相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织因子TF明显增高,可作为检测妇科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TFPI-21浆水平无明显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有无血栓发生的发生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人群TF,TFPI水平与活性、分析TF,TFPI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DVT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TF,TFPI水平与活性大于对照组(P 0. 05);血栓组TF,TFPI水平高于非血栓组与对照组(P 0. 05); TF,TFPI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DVT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TF,TFPI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DVT存在相关性,TF,TFPI水平越高,越容易导致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PI、T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烧伤感染前期病人TFPI、TF抗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感染后期病人TF抗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TFPI抗原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重度烧伤感染前期组比较。中、重度烧伤感染后期组TFPI抗原含量减低(P〈0.05)。结论中、重度烧伤合并脓毒血症病人血浆中TFPI抗原水平在感染早期明显升高,感染后期下降,其动态监测对判断烧伤合并脓毒血症病人的病情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TF升高可作为判断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1,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俨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并进行组问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中,脑出血患者血TFPI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TF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凝血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抑制物可能参与了肺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部分外周血白细胞去除(LCAP)后内毒素血症犬血浆中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探讨去除白细胞对内毒素血症犬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杂种犬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清脂肪酶(LPS)组(L组)、假 LCAP组(S组)及 LCAP处理组(T组),每组10只。L组仅经静脉输注2 mg/kg LPS建立内毒素血症犬模型,不行LCAP;T组在建模后12~14 h使用自动连续血流血细胞分离机进行LCAP;S组建模后12~14 h行假LCAP(将去除的终产物回输入体内)。观察建模后12、36 h各组动物血浆中的TF及TFPI水平,并计算TF/TFPI值。结果在36 h时,与 L组及 S组比较,T组犬 LCAP后血浆中TF水平明显降低(P<0.05),TFPI水平明显升高(P<0.05),TF/TFPI值降低(P<0.05)。而 L组与 S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 LCAP可降低血浆中TF/TFPI值,从而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40例,脑梗死患者40例,并选取同一时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将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和健康体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对患者和健康检查者的血浆 TFPI 以及 TF 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的 TF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TFPI 方面,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脑梗死患者的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脑出血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 TFPI 和 TF 水平均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p <0.05),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 TFPI 和 TF 水平同样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p <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在临床上凝血功能异常,且伴随有炎症反应,组织因子以及组织因子抑制物对肺部损伤具有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量强度的游泳对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Waster大鼠进行不同强度量的游泳后,测定其血浆组织因子(TF)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抗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抗原。结果①中小量强度游泳后,血浆t-PA活性和t—PA/PAI-1比值明显升高(P〈0.01),PAI-1活性却明显降低(P〈0.05);大强度量游泳组t-PA活性和PAI-1活性没有明显改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游泳使TFPI水平升高,其中小强度量和中强度组TFPI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中运动量组大鼠血浆TF水平明显降低,TFPI/TF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大强度组的TF和TFPI含量有所升高,但TFPI/TF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③不同强度的游泳训练均可使大鼠血浆TM浓度升高(P〈0.05或P〈0.01),但对血浆vWF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量强度的游泳可以改善机体的凝血和纤溶功能,而大强度量运动不利于改善纤溶功能,且有可能降低机体的抗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通道抑制物(TFPI)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Ⅲ期或Ⅳ期胃癌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浆TF、TFPI的水平。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F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TFPI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能增加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FPI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T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能促进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FPI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王占新  王启贤 《医学综述》2008,14(22):3474-3477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40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伴有其他脏器转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较无其他脏器转移者增高(P〈0.05);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升高与VEGF增加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TF和VEGF在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指导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 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129 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 患者
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支架( n=124)和金属裸支架( n=25)。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48 h、1周外周静脉血TF、TFPI
水平。比较雷帕霉素支架组与金属裸支架组不同时点TF、TFPI 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临床支架后血栓形成事件。结果术后24 h、
48 h、1周时雷帕霉素支架组TF 水平均明显高于金属裸支架组(P < 0.05);术后24 h时TFPI 水平雷帕霉素支架组明显低于金
属裸支架组(P < 0.01);术后48 h及1周时2组TFP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共发生支架后血栓形成3 例,均为雷帕霉
素支架组。结论AMI 支架治疗后,雷帕霉素支架可使TF 表达升高,这可能是导致雷帕霉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间30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2、3天血浆TF、TFPI-1和D-二聚体水平,同法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TF和D-二聚体水平在伤后第1天即已明显升高,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TFPI-1在伤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TF在伤后第1、2、3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二聚体和TFPI-1伤后第2、3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伤后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和继发纤溶亢进,动态检测血浆中TF、TFPI-1和D-二聚体有利于了解多发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炎症反应程度,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在肺癌鉴别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6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32例良性肺疾病患者以及40名体检健康者血浆TFPI-1、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水平,分析三者的相关性;观察治疗前后TFPI-1与其余二者水平的变化,运用ROC曲线分析TFPI-1在肺癌鉴别诊断、并发DVT以及肺癌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癌组TFPI-1和AT水平显著低于而D-D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TFPI-1水平与AT呈高度正相关,与D-D呈高度负相关(r=0.789和-0.822,P=0.000)。并发DVT组和有转移组TFPI-1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VT组和无转移组(P=0.000)。TFPI-1鉴别诊断肺癌、预测并发DVT和肺癌转移的界值分别为52.3、58.2和64.3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 CI:0.811~0.958)、0.957(95% CI:0.919~0.996)和0.856(95% CI:0.774~0.938)(P<0.05),敏感度分别为86.76%、89.5%和82.1%,特异性分别为83.33%、85.5%和82.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FPI-1、AT水平显著升高,D-D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动态观察的4例肺癌患者在治疗初期TFPI-1水平总体呈持续升高趋势,AT和D-D则在至少6天后开始升高或降低。结论 血浆TFPI-1测定在肺癌鉴别诊断、患者病情判断以及疗效观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蕊  李玲  温丙昭  钟笛  马依彤  彭鹏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5):203-206,210
目的了解单核细胞(Mo)组织因子(TF)表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作期间的变化,并观察它们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20例AMI,20例AIS患者及61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Mo TFmRNA的表达;(2)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40例AMI和46例AIS患者血浆TF活性和TF抗原的水平,并与8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MoTFmR—NA表达在AMI及AIS组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血浆TF活性在AMI组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TF抗原显著增加;血浆TF活性及抗原在AIS组明显增加。(3)血浆TF抗原与Mo TFmRNA表达明显相关。结论(1)外周血MoTFmRNA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呈高表达。(2)AMI和AIS均有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其中TFAg显著增高是其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的组织因子(TF)表达和促凝血活性(PCA)的影响。方法用非诺贝特预处理THP-1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改良组织因子凝血时间法(TiFaCT)检测LPS刺激下THP-1细胞的TF蛋白表达水平和TF-PCA。结果非诺贝特抑制LPS诱导下THP-1细胞的TF蛋白表达上调,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LPS诱导下的TF-PCA增加(F=62.79,P〈0.05)。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的非诺贝特分别使TF-PCA下降到LPS组的29%和25%。结论PPARα激动剂抑制LPS诱导的单核细胞TF蛋白表达和TF-PCA,这可能是PPARα激动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机制之一,并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浆组织因子、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97例肺癌患者、22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组织因子(TF),全血血小板计数(C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MA)水平,并计算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肺癌组TF、CPC、MPV、PDW、PAR及PM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肺疾病组(P<0.001)。肺癌TNM分期Ⅲ期和Ⅳ期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Ⅳ期患者TF、PAR及PMA水平显著高于Ⅲ期患者(P<0.001)。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MA和PAR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92.8%和87.6%,均显著高于CPC、MPV和PDW的70.1%、76.3%和78.4%(P均<0.05)。TF与CPC、MPV、PDW、PAR及PMA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与PAR和PMA的相关性均显著高于与CPC、MPV和PDW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检测血浆组织因子、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组织因子和活化血小板水平在肺癌转移、血栓形成的判断以及患者病情评价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抗原(TF:Ag)含量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81例老年ACS患者不同分型和稳定心绞痛(SAP)及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TF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45例)急性发作时TF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组(SAP,3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监测TF含量变化,其AMI组和UAP组治疗后第1周、第3周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第3月、第6月AMI和UAP组TF含量下降较明显,虽仍高于SAP和对照组,但比较未显示有差异(P>0.05);不管是AMI组还是UAP组第3月、第6个月TF含量与急性发作期、发作后1周、3周比较均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对AMI和UAP组不同时间点TF含量动态观察并进行分析后发现,在ACS发生后3月,TF含量下降仍不明显者与伴有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结论对ACS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TF检测,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