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占脑动脉瘤的30%-35%,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6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动脉瘤是十分罕见的颅内动脉瘤.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治疗颅内动脉瘤406例,其中AICA动脉瘤3例(0.74%),现结合文献对其分型,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4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41例的临床资料,均经翼点入路施行直接夹闭动脉瘤.分析术前诊断、手术显微镜下动脉瘤显露技巧,术中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术后随访到37例(失访4例),随访期3个月~3年.37例动脉瘤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手术难度较大.病死、病残率较高。本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4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9~74岁.平均50.1岁。术前Hess—hunt分级:Ⅰ级18人,Ⅱ级7人.Ⅲ级13人.Ⅳ级6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脉络膜前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中破裂2例.2例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无死亡病例.随访6~36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1例出现迟发性脑积水行分流手术.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保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支血管是术后无缺血性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治疗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显微外科治疗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结果 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7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大脑中动脉瘤3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0例,眼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3例.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夹闭,术后GOS评分预后分级Ⅰ级3例,Ⅲ级6例,Ⅳ级14例,Ⅴ级148例.结论 良好的显露及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夹闭动脉瘤的关键;术中预判、动脉瘤夹合理的选择、载瘤动脉的正确阻断是值得重视的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报告19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包括大脑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显微镜下手术,早期手术3例,延期手术16例。按H&K分级Ⅰ-Ⅲ级14例,Ⅳ~Ⅴ级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重点讨论了手术时机、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显微手术和血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和手术夹闭组两组,每组28例。介入组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法,手术夹闭组实施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介入组28例中24例(85.71%)痊愈或良好,2例(7.14%)偏瘫,死亡1例,1例转手术夹闭治疗。手术夹闭组28例中,23例(82.14%)痊愈或良好,3例(10.71%)偏瘫,1例死亡,1例植物人。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无明显差异,术前应根据影像学等检查详细了解到动脉瘤部位、朝向、大小、瘤颈等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及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手术夹闭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力、回忆力及语言等认知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可获得显著疗效,但介入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中成功栓塞53例,其中32例100%栓塞,19例95%栓塞,2例90%栓塞;3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2例死于脑疝及严重血管痉挛继发脑梗塞。随访6~24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Liu W  Qu YM  Lai JJ  Xu GM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2):1381-1383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近端动脉瘤(A1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技巧。方法1995年6月~2003年12月间共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62例,其中A1动脉瘤占2.2%(8例),对A1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动脉瘤均位于A1穿动脉的起始部,起源于内侧远端纹状体动脉的3例,内侧近端纹状体动脉的5例。术中发现后方指向的6例,下方指向的2例。8个动脉瘤均为囊性动脉瘤,其中6例为小动脉瘤,平均直径6.9mm。全组动脉瘤经手术夹闭,患者预后优7例,良1例。结论手术治疗A1动脉瘤保护A1穿动脉和选用合适的瘤夹是预防缺血性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15例.其中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大于14 d的9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3例,完全麻痹12例.动脉瘤破裂4例,未破裂11例.评价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程度,并评价治疗时间、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以及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术后动眼神经恢复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8例.治疗时间小于14 d的6例,完全恢复5例.治疗时间大于14 d的9例,完全恢复2例.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的3例,术后均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12例,术后完全恢复4例.破裂动脉瘤4例,完全恢复3例.未破裂动脉瘤11例,完全恢复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央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Gu YX  Mao Y  Song DL  Zhou LF  Zh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12-415
目的评价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75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早期(3d之内)、中期(3~10d)进行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81个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7个,包裹4个。恢复良好53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9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HuntⅠ~Ⅲ级的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时间早期(3d之内)与中期(3~10d)施行手术后的GO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6.
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Q  Li T  Wang Q  Duan C  Su Z  Han Z  Yin F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49-85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12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未能栓塞者多数行手术治疗。结果:成功栓塞109例,其中100%闭塞97例,95%-98%闭塞12例。17例栓塞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治疗15例,2例因脑血管痉挛而未进行处理。123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栓塞失败后未进行治疗的患者,分别随访5个月及1年,动脉瘤自愈。本组32例治疗后获随访3周-30个月,行脑血管造影,30例动脉瘤未见显影;2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多数前交通动脉瘤可经血管内栓塞治愈,不能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外科手术治疗,极少数病例可自愈,但远期效果仍需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结果显微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2例,术后GOS评定:恢复良好50例(80.6%),轻度残废8例(12.9%),重度残疾2例(3.2%),死亡2例(3.2%)。38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术中SSEPs变化4例,MEPs变化5例,EEG变化2例,术中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术后复查,36例恢复良好,偏瘫2例。术后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CT示脑组织挫伤或脑梗死灶。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46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9例,轻残7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术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6岁,因头痛、呕吐6 h,外院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转入我院。急诊脑血管DSA结果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呈球形,大小约2.6 mm×3.5 mm,颈较窄(图1)。在全麻下行GDC(ev3公司)栓塞术,先填入第一个GDC(3 mm×60mm),当填第二个GDC(2 mm×40 mm)时,送入约30 mm就自动解旋,既不能推进,也不能后撤,并与第一个GDC缠绕、不能分离(图2),原计划埋线、以此结束手术,但病人家属不接受。于是尝试轻轻往外拔、试图使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离,但不慎把原在动脉瘤内的第一个GDC也一起拉到了左大脑前动脉主干内,此时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  相似文献   

20.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方法 32例MIAs中,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对其中24例一期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一次性介入栓塞6例;分期栓塞1例;单纯V-P分流术1例.结果 32例中1例因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其余31例存活.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结论 MIAs以SAH起病多见.CT、CTA、MRA、DSA对MIAs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MIAs的"金标准".一旦MIAs确诊,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酌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