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洪 《中医药研究》2009,(4):503-504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效果。方法选择4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的诊所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白昼和夜间的血压负荷及降压谷峰比率。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0.5%。结论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达到24h全程平稳降血压,是符合时间诊疗学原理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将60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组给予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症状积分变化、血脂。[结果]诊室血压,治疗组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收缩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3.30%(P<0.05);在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9例。A组日间服用厄贝沙坦150mg,氨氯地平片5mg;B组日间服用厄贝沙坦150mg,夜间服用氨氯地平片5mg,两组用药周期均为4周。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B组降压效果优于A组,其24h SBP、24hDBP、24h SBPV、24h DBPV等指标值改善情况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同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夜分服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的给药方案,可更有效、平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4.
张鹏 《山东中医杂志》2014,(10):824-825
目的: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针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以人迎穴为主穴进行针刺,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及日间、夜间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结果:患者治疗前后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及日间、夜间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都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刺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日间及夜间血压负荷值,能够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有助于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联合心理护理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通过服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97.3%,心理焦虑平均分值为(40.15±3.74)分;对照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76.3%,心理焦虑平均分值为(63.44±6.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是控制血压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运用丹参片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5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2例,对照组93例。两组降压基础用药相同,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组加用丹参片,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降压疗效比较有差异性,但两组治疗后降脂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运用丹参可以改善血压及血脂,并且联合其他降压药物可以增强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60例。针刺组给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降压法治疗,药物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的变化,比较2组血压达标率。结果: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针刺组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期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昼夜血压负荷值及平滑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随访1个月及3个月,药物组24 h动态血压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3个月,血压达标率分别为59.65%、38.60%和31.58%,优于药物组的41.07%、10.71%、5.36%(P<0.05)。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降压效果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仪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例30人中28例通过调整药物及时间,24h血压平稳,2例因不遵医嘱而使夜间血压偏高。服药期间并不间断其它疾病的治疗,整个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联合24h动态血压仪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6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组(治疗纽)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眩降压汤,半剂/次.2次/日,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测定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填写SF-36量表。结果诊室血压.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7.1%(P〈0.01)。生存质量,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组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EH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肝活血法联合降压药物二联方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降压药物二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肝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指数(CV)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监测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 SBP-CV、24 h DBP-CV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调肝活血汤联合降压药物二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率高,降压效果明显,血压波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生活方式干预及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降压总有效率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24 h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降压疗效、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高血压在临床治疗上应考虑到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个体的针对性;应根据收缩压升高为主还是舒张压升高为主选择药物;应重视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治;应重视抗高血压药物优化联合治疗使降压达标;应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平稳降压;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应重视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中西药联合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 79例 ,给予西药复方降压片 ,及自拟中药降压饮。ABPM监测用药前后 2 4h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中西药联合治疗后 2 4h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降低舒张压优于收缩压 ,总有效率88.6% ,白天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等 ,仍保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论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1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少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以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少数中度高血压患者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多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结论:把握用药指征,积极用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降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有52例,对照组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耳穴贴压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X2=8.254,P=0.004)。结论:高血压应用耳穴贴压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治疗,控制高血压达标,发现如血压稳定性差的患者也易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研究降压治疗前后对于达标及稳定性的观察,对我院近2年来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ABPM)监测治疗情况比较,通过其详细、有效反映高血压患者实际血压情况其血压波动性,对于高血压控制情况分析,从而表明长效降压对于24小时平稳、有效降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98-99
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能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是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降压药物。虽然这些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它们也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综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有效保护靶器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已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以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和脉方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药复方颗粒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颗粒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2周,研究分为导入期和随机化治疗期,观察疗效性指标。结果试验组降压有效率94.3%(33/35),对照组87.5%(2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9,P〉0.05)。试验组降压达标率88.6%(31/35),对照组8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15,P〈0.01)。治疗前后脉压的降低幅度相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P〈0.01)。结论补肾和脉方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有效、平稳地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眩晕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漳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若血压不达标,则加用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眩晕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及24 h收缩压变异性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晨峰现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方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中医证候,具有协同降压、改善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减少晨峰现象的特点,达到平稳降压、缓解症状及保护靶器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计珂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04-105
目的:分析与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剂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至少两种的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降压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降压有效率,观察组为83.9%,对照组为5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服药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效果良好,显著优于单剂降压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