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细胞癌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有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家族性仅占1%。对家族性肾细胞癌,如果采取适当的临床检测措施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来,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分离与家族性和散发性肾细胞癌有关的基因将成为可能。因此,我们综合论述了遗传性肾细胞癌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进展。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可通过某些有家族史的癌症患者得到证实,说明肿瘤与遗传的关系。癌家族性指一个家族有较多成员发生一种或几种解剖部位相同的肿瘤,它在人群中少见,它不同于家族性癌,即同一种癌在家族中多发者常见。现报告一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肿瘤中显示了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而在更多肿瘤中,屏蔽和阻抑作用使遗传易感性表现得并不明显。肿瘤遗传易感性分为四类:遗传性癌综合征、家族性癌、无明显家族聚集的遗传易感性和DNA修复缺陷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胃癌虽然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未引起医学遗传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到目前还为止,所做的研究只是确认了胃癌的家族性聚集或少数“癌家族”病例,对此比较重视。癌家族的肿瘤病理资料的积累经常成为提出各种遗传学假说的根据,但是对胃癌在形式遗传和表型模型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并未  相似文献   

5.
6.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突变谱的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早期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肿瘤发生的家族性,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其病因与病毒、化学药品、放射线等许多致癌因子有关。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家族具有发生肿瘤的素质,笔者调查一个高癌家族四代十例癌患者。现结合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男先证者38岁,患食道下段腺癌,其长女7岁时患鼻咽癌死亡,其母及外公均为消化道癌肿死亡,遂对该家族四代进行  相似文献   

8.
9.
四个食管癌高发家族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个食管癌高发家族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研究周宏远,梁谋,李世绩,高秀坤,陶德明食管癌的主要流行特征之一是具有家族性多发现象,这种多发现象主要与血缘有关。有关脆性部位(分普通型c-fra,罕见型r-fra两类)与高癌家族的关系。Hecht[1]在1984年...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及诊疗,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遗传性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遗传性性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由RET原癌基因的种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发病通常是多病灶性和双侧性的,并且大部分(95%)都发生在年轻人;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遗传性性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患者家族成员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Pond.  B  李文伦 《国际遗传学杂志》1989,12(5):256-259
有些遗传改变包括改变基因功能,改变基因表达,或基因丢失(表1)导致了癌的发生。若干年来一直着眼于显性癌基因突变的研究,但最近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遗传事件的描述又将研究兴趣集中于基因功能的丧失。Vogelstein等关于结肠癌多发性遗传位点丧失的报道,是最近发现中的一个,其它例子列于表2。视网膜母细胞瘤大约20年前,De Mars提出在某些家族性癌中,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隐性突变的杂合子,继之后发生的体细胞突变使某个细胞的致癌基因成为纯合子,从而导致癌变。后来,Knudson发现家族性和散发型视网膜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浆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16、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10-2011年本院45例浆液性卵巢癌(低级别19例,高级别26例)、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2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yclinDl蛋白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P16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72%及89%,良性肿瘤组与交界性和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良性、交界性与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及42%,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4%及47%.良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CyclinD1在卵巢浆液性癌高低级间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现为负相关,r=0.211.结论 P16的阳性表达常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癌中,P53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高级别癌与低级别癌的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生长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growth,ING)家族是新近发现的一组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目前发现ING基因家族至少有5个成员:ING1~ING5,每个成员可能都具有多个不同的mRNA转录剪接体.近年来,ING基因家族的抑癌功能及其机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  相似文献   

14.
BRCA1与 BRCA2 是新近发现的两个乳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是导致乳癌和 /或卵巢癌家族性高发的重要原因 ,既往关于 BRCA1和 BRCA2基因的研究多是在多发性乳癌和 /或卵巢癌家族中进行的 ,并发现 BRCA1和 BRCA2 基因的突变约占乳癌和 /或卵巢癌家族中一半患者的发生有关。本实验对 BRCA1和 BRCA2 基因在少发性乳癌和/或卵巢癌家族中突变特点进行研究。选择 1 0 4个乳癌和 /或卵巢癌家族 ,每个家族含有 3~ 9个乳癌和 /或卵巢癌患者不等 ,平均 3.8个。应用蛋白剪切试验及突变特异测定方法 ,对 93个家族中的癌患者和 1 1个家族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Lynch所描述的家族性癌综合征,使作者推想癌发生于两群人——一小群是遗传上的易感者,而一般群体则并非如此。这一概括实际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癌症。环境因子均可增加这两群人得癌的危险性。从这些观察,引出了如下结论:1)这两群人癌的发生涉及到一个突变过程;2)各种癌的基线(baseline)发病率反映了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自发突变率;3)环境因子能增加这些突变率,从而导致癌发病率的增加。从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寡核苷酸(PCR-SSO)探针基因分型技术结合荧光磁珠流式检测仪,对151例家族性乙肝人群的HLA-DRB1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HLA-DRB1*0701在慢乙肝组的等位基因频率(1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0.367=2.725);HLA-DRB1*0401/0403/0405及HLA-DRB1*1301/1302在正常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16.2%;4.4%)明显高于慢乙肝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602;P<0.05).结论 HLA-DRB1*0701与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相关,可能是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或连锁基因;HLA-DRB1*0401/0403/0405、HLA-DRB1*1301/1302与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抗性相关,可能是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性基因.宿主的HLA-DRB1可能是预测家族性乙肝转归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PTEN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EN / MMAC1/ TEP1基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 q2 3区 ,与多种散发性肿瘤和几种家族性癌易患综合症有关。通过抑制 Akt的活性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粘连。本文讨论了 PTEN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PTEN在肿瘤抑制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相应位点下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L-2、IL-4及IL-10对广西瑶族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为寻找广西瑶族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民族为瑶族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性别、年龄±5岁配对方法),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并提取全血DNA,应用PCR-SSP的方法对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IL-2、IL-4、IL-10的水平。结果:(1)广西瑶族肝癌高发家族组的HLA-DQB1*02/09等位基因表达频率高于无癌家族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HLA-DQB1*04/05/06/07/08等位基因表达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HLA-DQB1各等位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HBsAg阳性组)及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HBsAg阴性组)间的分布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3)广西瑶族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中Th2细胞相关因子IL-4、IL-10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无癌家族成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IL-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中HLA-DQB1*02阳性成员的IL-10平均表达水平高于HLA-DQB1*02阴性成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中HLA-DQB1*09阳性成员的IL-4平均表达水平高于HLA-DQB1*09阴性成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LA-DQB1*02/09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瑶族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易感基因。(2)HLA-DQB1各等位基因与广西瑶族居民的HBV感染可能无显著相关性。(3)IL-4、IL-10表达水平失衡可能是广西瑶族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4)IL-10表达水平失衡可能与HLA-DQB1*02等位基因的携带有关,而IL-4表达水平失衡可能与HLA-DQB1*09等位基因的携带有关,它们之间共同作用可能与广西瑶族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为指导防治乙型肝炎患者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解放军三○二医院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75例,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分成家族聚集性及非家族聚集性组,对比两组临床及检验指标特点.结果 275例患者中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为93例(33.82%),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家族聚集性比例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5.98岁及43.61岁(P>0.05);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中肝硬化比例更高(73.91%vs 58.24%,P<0.05);转归稍差(62.37% vs 70.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胆红素最高值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最低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丙氨酸转移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家族聚集性组比有家族聚集性组ALT更高,平均为407.80U/L及256.45U/L(P<0.05).结论 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与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无明显相关,但家族聚集性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肝硬化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20.
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MC)是一组少见的异源性肿瘤。当梭形细胞构成肿瘤主体成分时,MC需要与乳腺其它梭形细胞肿瘤如肉瘤、叶状肿瘤和纤维瘤病等鉴别,有时非常困难。目前鉴别诊断最常用的免疫标记是广谱CK和CK34βE12,然而MC的CK阳性表达常常呈灶性或片状,对于细针穿刺活检病例容易导致误诊。p63作为p53家族成员,在乳腺肌上皮细胞呈核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