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山病病区粮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硒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山病病区小麦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3.1±1.4g/kg 和1.05±0.13g/kg,非病区分别为10.3±2.2g/kg 和 0.71±0.19g/kg,病区明显高于非病区;病区玉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8.1±0.22g/kg 和0.68±0.03g/kg,非病区分别为23.3±2.0g/kg 和0.57±0.07g/kg,亦病区明显高于非病区。病区小麦和玉米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硒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文中讨论了多不饱和脂肪酸负荷在克山病发病学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陕西省旬邑县大骨节病病区7~12岁儿童采用补硒及主食粮干燥措施预防大骨节病的效果。方法 在病区采用补硒及主食粮干燥措施,并分别在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的2014年和2016年对病区儿童拍右手X线片,采集头发、小麦和水样,以西安市健康体检儿童为非病区对照,采用双道原子荧光和ELISA法等测定硒和T-2毒素含量及粮食含水率。结果 2014年旬邑县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9.9%,为大骨节病轻病区,小麦硒含量为7.03±5.94 ng/g,发硒含量为0.24±0.07μg/g,水硒含量为0.51±0.27 ng/mL。非病区对照小麦硒含量为22.43±6.38 ng/g,发硒含量为0.62±0.13μg/g,水硒含量为0.75±0.11 ng/mL。病区小麦T-2毒素含量为206μg/g,小麦含水率为16%。结果表明,旬邑县7~12岁儿童发硒含量显著低于西安地区儿童,小麦硒含量显著低于西安地区,采用补硒及主食粮干燥后,2016年预防组儿童发硒含量显著增加,粮食T-2毒素含量为96 ng/g,含水率为12%,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旬邑县大骨节病病区外环境处于低硒状态,大骨节病X线...  相似文献   

3.
内、外环境硒营养水平与克山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以及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集病区、非病区水,以及居民食用粮和病区、非病区人群头发、血清及尿样,用荧光法测定样品硒含量;并观察全省40年克山病病情动态变化,观察硒水平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克山病病区水硒、土壤硒含量低于非病区;居民食用粮(小麦、玉米、瓜干)硒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P〈0.01);克山病病区水、土中硒含量与当地粮食中硒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克山病患者发硒、血清硒、尿硒含量均显著低于病区健康人和非病区健康人(P〈0.01),病区健康人的血清硒、尿硒水平低于非病区健康人,发硒也有降低趋势。从1976~2004年克山病病区居民食用小麦、玉米硒含量逐渐增高,克山病患者头发、血清及尿液硒含量逐渐增高,克山病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 克山病发生于低硒地区,病区居民机体硒营养水平与克山病患病率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缺硒可能是克山病发生的地区性条件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柞水县银碗乡大骨节病区粮食内的含硒量做了检验:发现黄豆、小麦、玉米的含硒量分别为(31.50、10.54、7.97)×10~(-9),粮食总的平均含硒量为(10.73×10~(-9)),可以看出银碗病区乡粮食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其他非病区,粮食缺硒是本地区大骨节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杂粮如黄豆的含硒量远远高于其他粮食的硒含量,黄豆内的含硒量是小麦含硒量的2.99倍,是玉米含硒量的3.96倍(见附表)。 附表 病区不同种类粮食硒的含量(×10~(-6))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克山病区居民状况对内环境硒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克山病病区6个发病村,连续10年观察居民的头发、小麦、玉米、瓜干的硒含量变化,调查居民经济收入及人均占有粮食。结果:病区居民发硒含量逐年升高,粮食硒含量相对恒定,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发硒和经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和粮食硒含量无相关关系。结论:病区居民经济状况好转能使硒营养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6.
土壤施硒肥增加粮食硒含量防治大骨节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一种防治大骨节病的新方法,即:对土壤施硒肥可使小麦硒含量提高到非病区水平,并增加麦粒中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使病区居民的膳食硒日摄入量由6.7微克增加到21.2微克,从而在短期内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外环境的硒含量提高与大骨节病病区病情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内外环境的硒含量角度对 X 线患病率与主食,人发、饮水中硒含量及病区经济状况,农田用肥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该病区 X 线患病率与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6953,r=-0.879粮硒、发硒)。2、农村群众主食小麦中的硒含量接近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的硒含量明显提高。3、该病区病情下降与改革后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施用化肥量增加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克山病病区粮食和人群硒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克山病病区粮食和人群硒水平。方法按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6-2007年,在陕西省克山病区范围内抽取6个病区县(区)的12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调查点居民户自产主食粮食小麦和玉米515份,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发样307份、全血248份及非病区健康人血样64份,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原子荧光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粮食、发硒、全血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病区居民粮食(小麦、玉米)硒含量为(0.045±0.036)和(0.035±0.025)mg/kg,克山病患者发硒含量(0.376±0.091)mg/kg低于病区健康人(0.384±0.077)mg/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山病患者全血硒含量(0.071±0.017)mg/L低于病区健康人(0.077±0.0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健康人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人(0.090±0.0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山病患者GSH-Px(75.16±12.10)U/L低于病区健康人(85.70±14.6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区粮食和人群硒水平明显升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明显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81—1985年对非硒防克山病轻、重病区的病情及内外环境中硒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两试点均无急型、亚急型发病,潜、慢型病人的检出率逐年减少,慢型病人五年存活率为80%,潜在型的转健率约为30%,健康人群中均有新潜在型检出。在土壤及粮食中硒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而发硒均明显提高,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食用非病区商品粮小麦增多以及硒膳食改善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了云南昭通市克山病病区的土壤、粮食、儿童头发中硒含量并与其它病区和非病区的同类品种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为:云南昭通市克山病病区的土壤、粮食、儿童头发中平均硒含量成倍地高于其它病区同类品种的硒含量,接近或高于现有非病区同类品种的平均硒含量。 昭通市克山病病区的土壤、粮食、儿童头发中硒含量处于现有非病区硒水平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克山病区及非病区主粮小麦、玉米中氨基酸的对比分析,探讨氨基酸含量与克山病的发病关系。从所测的17种氨基酸结果表明:小麦及玉米中的氨基酸含量,病区均低于非病区;小麦中以蛋氨酸含量最低、半胱氨酸次之,玉米中以半胱氨酸含量最低,蛋氨酸次之,这说明进入生物体内含硒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是缺乏的。还证实粮中氨基酸含量多寡受产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病区人体从食物链中摄取需要的氨基酸及其营养物含量不足与克山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吿了徽县大骨节病区内外环境的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外环境硒含量无论病区还是非病区均处于低硒状态,这与一般文献报道有所不同;病区病儿发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和病区健康儿童,服硒前后发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硒可能与大骨节病有关;本项研究为应用硒防治大骨节病、评价防治效果和探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黄龙县克山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县克山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县土、玉米、小麦含硒量明显低于非病区。黄豆、人发硒含量接近非病区水平,克山病病情自1989年达标后继续处于稳定下降状态,应继续加强对克山病的防治、监测。  相似文献   

14.
内外环境硒水平上升与病情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从X线患病率与主食、人发。饮水中的硒含量及病区经济状况,农田用肥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X线患病率下降,硒水平上升,二者为负相关关系。(2)农村主食小麦中的硒含量接近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的硒水平明显升高。(3)病情下降与改革后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施用化肥量增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8年吉林省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人群内、外环境硒营养水平。方法选择克山病病情未控制、控制达标、消除达标的历史重病区县各3个,以及6个非病区县作为调查县,每县选择1个乡,每乡选择1个村作为调查点,每村选择10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采集每户家庭儿童、育龄期妇女和成年男性发样及主食粮样品3种,同时采集调查点土壤样品10份,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并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克山病病区土壤硒含量低于非病区,病区儿童发硒含量为0.30±0.11(mg/kg),已达硒营养中等水平,但仍低于非病区,二者处于硒营养缺乏或缺乏边缘水平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成年男性发硒含量高于女性。成年男性及女性病区与非病区比较发硒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成年男性克山病病区组间发硒含量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完全非病区组,病区组中仅消除组发硒含量与部分非病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女性克山病病区组间发硒含量无明显差异,均低于部分非病区组,未控制病区发硒含量高于完全非病区组。克山病病区居民食用粮(大米、面粉、玉米)硒含量均低于非病区,其中玉米硒含量低于其他种类食用粮,未控制病区玉米硒含量处于硒缺乏水平。5个调查区人群发硒与粮食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吉林省克山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儿童发样及粮食硒水平仍低于非病区,提示仍需密切关注病区硒营养状况,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地区间内、外环境硒水平无明显趋势,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大骨节病区环境与人体硒的研究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的大骨节病区及非病区外环境,人体硒及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粮、发、血硒含量及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病区明显低于非病区,水硒含量两者无差异。不同类型病区儿童发硒含量随病情活跃程度减弱而增加。此进一步证实:该病区属于低硒环境,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病情越重,硒营养状况越差,该病区人群硒的主要摄入量来自粮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定大骨节病区、服硒病区及非病区儿童的血、尿磷及尿硒含量,计算了磷廓清率、尿磷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磷、肾小管重吸收磷及重吸收百分率。结果表明:尿硒病区组低于其他两组;血、尿磷及尿硒排泄率病区组显著低于服硒病区组;尽管三组间滤过磷及重吸收磷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服硒病区组滤过磷较其他两组呈增高,重吸收磷百分率呈降低趋势。这些说明硒对病区儿童磷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理州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人群发硒动态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差异的显著性.方法对大理州11个克山病病区县市366份发样、5个病区县的88份粮食样及1个非病区30份发样进行了硒含量测定分析,并对2个重病区人群发硒进行了11年的连续监测分析.结果克山病病区农业人口发硒水平在0.112~0.186 mg/kg,平均为0.154 mg/kg,粮食硒含量平均在0.016 mg/kg;病区非农业户的人群发硒含量达到0.208 mg/kg,而非病区发硒水平在0.267 mg/kg;病区农业人口的发硒水平与非农业人口发硒水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病区农业人口与非病区人群之间发硒水平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群发硒水平也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呈正相关关系.硒预防克山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硒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全面了解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的硒含量水平。方法 从西藏5地(市)的病区中采集各种样品,通过荧光法检测硒含量。结果 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硒含量明显偏低。结论 西藏处于全国低硒地带,应加强大骨节病病区碘硒盐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硒代谢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个大骨节病病区14例12—14岁儿童三天自然进食条件下的硒代谢平衡,以16例非病区儿童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病区组平均硒摄入量12.44μg/日(范围7.69—16.23),明显低于非病区组的96.63μg/日(范围18.90—226.35μg/日)仅为杨氏提出的最低生理需要量40μg/日的31%。病区组硒表面吸收率为27%,不足非病区组的一半(55%)。病区组血硒含量和尿、粪硒排泄量分别为11ng/ml,1.91和9.04μg/日,明显低于非病区组的68ng/ml,25.40和32.94μg/日。两组尿硒均与硒摄入呈明显正相关。但回归方程不同(病区组 r=0.63 (?)=5.6480 3.6540X;非病区组 r=0.72,(?)=32.0757 2.5414X)。病区组硒平衡为 1.43μg/日、与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病区组 37.88μg/日,与零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病区有5例(36%),非病区有3例(19%)处于硒负平衡状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硒平衡数据与硒摄入在病区组无显著性正相关而非病区组相关很好(病区组 r=0.1,非病区组 r=0.88)根据回归方程,非病区组需摄入52μg/日的硒维持硒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