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基因分型和VS1-VS2基因突变率。方法 巢式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自动测序仪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序列的比对。结果 99株临床标本分离株扩增出约453 bp大小的VS1-VS2片段。与标准株比对,除3株测序出现双峰无法确定基因型外,96株菌株分为9个型,以F型29株(30.2%)、E型22株(22.9%)、J型19株(19.8%)、D型12侏(12.5%)和H型8株(8.3%)为主。序列分析发现7株存在VS1区碱基的突变或插入,多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7.3%,多见于D、E、F和H型。结论 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序列分析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和评价基于omp1基因VS1-VS2序列的沙眼衣原体RFLP基因分型技术。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以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进行检测分型,与VS1-VS2测序分型结果比较。结果:扩增12株沙眼衣原体标准株omp1基因VS1-VS2序列,长度为453-463 bp,用AluⅠ及DdeⅠ酶切此得出标准血清型的特征性图谱。37例沙眼衣原体ELISA检测阳性标本的VS1-VS2-PCR扩增均阳性,RFLP检到B-K型和2例混合型感染,分型率为94.59%。与DNA直接基因测序分型进行对比,符合率为94.59%。结论:基于omp1基因VS1-VS2序列的沙眼衣原体RFLP基因分型技术,较以前的方法更为敏感和特异,可作为对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ERAP1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5q15),是主要编码氨基肽酶M1家族中的一个多功能酶,在血压调节、血管发生、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外区脱落以及对抗原肽的加工中发挥作用。有研究报道ERAP1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发病有关,本文就ERAP1结构和功能及其与银屑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内分泌等有关.其遗传因素中,除了与银屑病显著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以外,内质网氨基肽酶(ERAP)1基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被国内外研究多次报道,本文就ERAP1基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及ERAP1与HLA-C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多重耐药基因(Mdr1)DNA、mRNA、蛋白的潜在生物学性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念珠菌Mdr1基因DNA、mRNA、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Mdr1 DNA中无内含子,Mdr1 mRNA中含有多个调控元件和腺苷酸化位点、AU富集区,对二级结构分析显示,Mdr1 mRNA全长序列可形成棒状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显示MDR1蛋白稳定系数为37.14,提示MDR1蛋白较为稳定。Target P 1.1和Signal P 4.1预测结果显示MDR1蛋白不含有线粒体定位序列和分泌信号肽。SWISS-MODEL 3D建模,MDR1蛋白质的3D结构类似于通道管状形态。Motif Scan分析结果显示,MDR1蛋白第116-557个氨基酸构成主要协同转运蛋白超家族,TMHMM预测在此范围内含有12个跨膜区间,为跨膜蛋白。结论:Mdr1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其它基因的调控,MDR1蛋白为主要协同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其功能域或为潜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6.
7.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RAP1基因现已被证实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目前研究发现ERAP1基因分子的功能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ERAP1基因与其他银屑病易感基因、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参与银屑病发病,其基因型可能影响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发病严重程度、皮损类型、伴发疾病、家族史等)。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该病的发生.TNIP1被认为是SLE的一个新的易感基因,在免疫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SLE与TNIPl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技术对两兄弟眼皮肤白化病患者的(OC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选和鉴定。方法 收集1个OCA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并利用Sanger测序进行一代验证。结果 先证者及其弟弟均表现为全身皮肤、毛发变白,双眼球震颤,畏光,虹膜半透明,结膜充血,双眼屈光不正。先证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子女表型均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两兄弟OCA2基因中均出现3个杂合变异,即c.1290T>A无义突变、c.1363A>G错义突变和c.1204T>C错义突变。其中,OCA2 c.1204T>C尚未有报道,为OCA2基因的新突变位点。此外,先证者父亲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04T>C;先证者母亲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及c.1363A>G;先证者儿子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先证者女儿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04T>C,先证者弟弟的女儿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结论 本研究中2例OCA2患者均出现3处OCA2基因突变,其中c.1290T>A无义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突变位点,这些发现丰富了OCA2的致病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组144例(汉族64例,壮族80例)和正常对照组199例(汉族95例,壮族104例)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6个位点中,DRB1*12和*1401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组与汉族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1,RR=6.715;Pc<0.001,RR=28.776);DRB1*1401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患者组与壮族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2,RR=4.526)。DRB1*12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组与壮族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1)。结论 DRB1*12和*1401等位基因可能与汉族CU有相关性;DRB1*1401等位基因可能与壮族CU有相关性;DRB1基因多态性在汉、壮族间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CYLD1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经典的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及肿瘤的形成,参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如色素失禁症、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等.本文仅就CYLD1基因异常与皮肤附属器肿瘤(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族性圆柱瘤、Brook-Spiegl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与汉族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自27个家系)和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和DQB1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RB1*15,DR7,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QB1*0302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特应性皮炎家系成员中对屋尘螨抗原皮试阳性者HLA-DR7等位基因频率较皮试阴性者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DRB1*15,DR7,DQB1*0601相关;DQB1*0302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起保护作用。HLA-DR7在限定对屋尘螨抗原特异性IgE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P450(CYP)为一类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的代谢。CYP1A1是CYP的亚族,位于染色体15q22-qter上,是一种底物诱导型微粒体酶,参与多环芳烃(PAHs)和芳香胺的I相代谢。它的基因多态性将可能会影响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增加DNA加合物的形成,而在精子细胞中,DNA加合物的出现预示着DNA受损,可能会影响精子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造成不育。随着DNA测序的发展,研究CYP1A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成了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CYP1A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CYP1A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慢性荨麻疹与HLA- DRB1、DQ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湖北汉族慢性荨麻疹(CU)的发生与HLA-DRB1、DQB1等位基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已经确诊的湖北汉族CU42例和正常对照组193例进行HLA-DRB1、HLA-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患者组HLA-DRB112、09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RR=3.11,χ2=7.579,P=0.006;RR=2.47,χ2=5.684,P=0.017),HLA-DQB105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R=0.26,χ2=6.683,P=0.01)。结论:CU与HLA-DRB112、0901以及HLA-DQB105等位基因关联,前者是中国湖北汉族人CU的易感基因,而后者对CU有抵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针对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的shRNA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进行HaCaT细胞内转染,筛选出最显著抑制TGM1的shRNA干扰载体。方法:构建三个针对TGM1基因的RNA干扰质粒: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49shRNAi。通过双酶切、PCR鉴定及基因片段测序分析验证构建效果。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HaCaT细胞。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M1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构建的三个干扰载体经PCR分析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三对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序列完全一致。转染三个重组干扰表达载体72小时后,RT-PCR检测TGM1基因沉默的效率,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49shRNAi分别为62.4%、73.5%和91.3%;Western blot检测TGM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pLVX-1649shRNAi干扰载体降低最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TGM1 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且筛选出最有效抑制TGM1表达的干扰载体pLVX-1649shRNA,为进一步研究TGM1基因在鱼鳞病发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HLA DQA1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对 5 1例SLE壮族患者和 70例壮族健康人的HLA DQA1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HLA DQA1 0 2 0 1, 0 3 0 2及壮族健康人的DQA1 0 60 1等位基因。SLE组DQA1 0 10 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RR =3 .2 72 7,χ2 =7.3 2 1,P =0 .0 0 9) ,而DQA1 0 10 4, 0 3 0 1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RR =0 .45 61,χ2 =3 .885 ,P =0 .0 49和RR =0 .43 17,χ2 =4.843 ,P =0 .0 2 8)。结论 DQA1 0 10 1可能是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 0 10 4和DQA1 0 3 0 1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8.
19.
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PSORS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通过对不同群体的银屑病患者的基因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确定了7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PSORS1~PSORSS7),其中位于6p21染色体上的易感基因位点PSORS1是当前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的热点,它包括三个银屑病候选基因:HLA-Cw6,CDSN,HCR.分别对这三个易感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PAK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q13-q14区域,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磷酸化激酶家族的成员。该基因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基因在黑素瘤、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存在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PAK1有望成为靶向治疗新的作用靶点。该文就PAK1基因在相关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