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房颤21例的心房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食道心房调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结果:程序刺激、分级起搏诱发10例房颤,均有明确房颤史,猝发电脉冲诱发的11例中5例有明确的房颤史。房颤组21例与正常对照组19例相比,心房有效不应期偏短,相对不应期区域扩大。最大房间传导时间延长。结论:食道心房调搏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葛小宁 《中外医疗》2008,27(29):128-128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方法 经食道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心房(S1S2 法),S1S2比例为8:1,采用反扫,每次缩短10ms,观察S2R间期的变化结果 对28例病人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27例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被程序刺激终止,其中17例(6例常规心电图为显性预激)为房室旁道,余 10例检测到房室结双径路,不应期平均为295ms.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在我国逐渐广泛应用,它揭示了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临床用于测定窦房结功能,测定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应期,诊断间歇性预激,确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窗口,有助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及预后估计,研究和诊断某些特殊的心电现象。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即将带有电极的导管经鼻腔插入食管,相当左房中部水平,对左房进行调搏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玲  白原  何涛  任志亮  刘晓云 《医学综述》2005,11(4):377-379
目的 采用食管起搏技术揭示心房电生理特性,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2 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做心脏电生理测定,包括:P波时限、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结果 阵发性房颤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人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中有8例患者程序期前收缩刺激诱发房颤发作,诱发房颤率为2 5 %。结论 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可能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电生理基础。②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③食管电生理检查可部分替代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7例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行窦房结功能检查中81.5%患者(22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18.5%(5例)患者为窦房结功能低下。1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法治疗均终止发作。结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终止特殊人群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5例特殊人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这一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结果: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终止特殊人群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有效率为96%。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特殊人群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是经食管电极导管从鼻腔插入食道理想位置,输入电脉冲间接刺激心房,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以诊断心律失常的无创方法。它保证了食道调博技术的安全性,具有无创、安全、简便等优点。是通过测定窦房结功能来判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鉴别诊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常见,其中包括病窦综合征和非病窦综合征性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方法:经食道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心房(S1-S2法),S1S2比例为8∶1,采用反扫,每次缩短10ms,观察S2R间期的变化。结果:对22例患者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食道调搏过程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可被程序刺激终止。结论:经食道调搏诱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由AVNRT和AVRT引起,部分房室结功能减退,其他显示隐性预激,为进一步射频消融提供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定及调整。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开展食道心房调搏诊断室上速的检查,从中诊断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4例,现将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方法:经食道心房调搏,主要采用SiS分级递增刺激法,即从略快于自身心率开始,发放S_1S_1刺激,夺获心房后逐次递增频率,每次刺激持续10~20秒,频率每次增加5~10次,直到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不应期。原理:正常房室结传导者,房室传导时间(SR)随S_1S_1周期缩短而延长,呈连续的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房内及房室结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及正常人心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 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182例阵发性房颤及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结果 (1)食道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房颤的诱发成功率高达95.6%;(2)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两组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3)早期刺激下发性房颤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庆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正常人比较有高度显性差异。结论 (1)房颤患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2)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房颤但又缺乏心电图证据的患食道心房调搏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食道心房调搏自1973年由Montoyo应用于临床以来,经临床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索,得到广泛普及,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方法。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阵发性室上速电生理检查方面所获参数,与创伤性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相近,相关性显著。在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评价和做为冠心病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等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重点介绍食道心房调搏在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中应用的某些进展。一、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旁路不应期的测定:部分预激综合征的病人,旁路只能逆向传导.常规心电图和调搏电图上均无心室预激的表现,旁路的存在可根据如下情况诊断:1.阵发性室上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在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病人的初选、旁道的初步定位等方面的价值。方法于检查前1wk停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以DF-5A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发放刺激信号,起搏方式为S1S1分级递增性刺激和S1S2程序早搏刺激,个别加发S3或S4。结果3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房室结双径路11例,房室旁道18例,均得到R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证实;其他2例。结论其结果证明食道心房调搏对于行RFCA治疗的病人的初选及旁道的初步定位、旁道不应期的测量、是否存在多条旁道具有明显帮助;该法操作方便、安全,对RFCA取得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道心房调搏(TEAP)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是应用食道调搏仪,经放置在食道的电极导管,间接刺激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这样便可以对人体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发现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并可终止某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食道调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对1例心脏停搏患者施行食道左心室起搏。结果:108例中有78例异常。其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致窦缓28例,预激综合征及预激综合征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8例,房内折返搏动13例,心脏负荷试验阳性3例,心脏停搏1例,其他15例。结论:经食管心脏起搏技术是一有效简便的电生理检查方法,还能有效地中止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当代医学》2009,15(27):41-42
食道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伤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包括食道心房调搏和食道心室调搏。应用食道调搏仪检查,记录体表心电图,测量人体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诱发某种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为一些疾病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经食道心房起搏测定SAOT以及SNBT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推广,但仍应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对窦房结功能及SSS的诊断作出更全面的判定。  相似文献   

16.
赵亚樵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6):522-522,524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适用性.方法:经食道心房调搏与单纯药物治疗PSVT后的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PSVT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PSVT再发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PSVT是一种安全、简便、见效快、再发率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食管心房调搏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价值(附52例分析)刘安锋孟庆恒武警河南总队医院(450052)经食道心房调搏(TEAT)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开始注意到除用药物和电复律以及手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外,还有电刺激治疗这一新方法。与药物及电复律比较,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食道心房调搏作为心脏电生理检查广泛用于临床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89年~1994年开展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诱发及中止、诊断隐匿性预激、预激综合征(WPW)旁路不应期的测定,以及心脏负荷试验诱发心绞痛或缺血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者及正常人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者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18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结果】①食道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房颤者的诱发成功率高达95.6%;②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两组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③早搏刺激下阵发性房颤者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正常人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②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房颤但又缺乏心电图证据的患者食道心房调搏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食管心房调搏是采用食管电极替代心腔内电极刺激左心房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伤、简便、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Monoto等1973年首次报告经食管心房起搏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国内近年来相继开展并充分扩展了这一检查方法的应用范围。一、食管心房调搏仪器及操作方法简介 (一)食管心房调搏器:现用国产仪器有苏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SHB-1型和武汉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XT-1型食管心房调搏器。这两种仪器中均安有三种旋钮:①调搏电压(幅度)选择,范围为0~50伏;②刺激信号刺激时间选择(脉宽),范围0.5~2毫秒之间;③每分钟刺激脉冲频率选择(频率/分),范围45~900次/分。食管电极导管,采用双极起搏导管,刺激端电极间距为1.5厘米。导管长60厘米,如调整电极之间距离在3.0~4.5厘米之内,并增加起搏脉宽可使食管起搏阈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