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心肌梗死后的表达是否具有动态过程,及其在迷走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3-08/2004-0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6只,分为心肌梗死后3,7,30d取材的3个心肌梗死组及相应时间点取材的3个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将大鼠麻醉后,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间环绕左冠状动脉主干标志处结扎冠状动脉。假手术组为穿线后不结扎冠状动脉。②从各组大鼠梗死中心、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室取材,通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抗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迷走神经支配,并通过图像分析测定心肌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阳性染色密度及迷走神经支配密度。③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迷走神经支配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术后41只大鼠存活。心肌梗死后3,7,30d组分别为7和8及8只,其余18只大鼠为各假手术组(各组均为6只)。①心肌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中未检测到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心肌梗死后7和30d组梗死周边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后3d组(t=2.986,3.025,P<0.01);心肌梗死后30d组室间隔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后3d组(t=3.126,P<0.01)。②心肌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中未检测到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仅在心肌梗后30d组的梗死周边和室间隔心肌中检测到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9.54±2.36)%,(11.25±4.60)%]。③心肌中迷走神经支配密度:心肌梗死组中梗死中心区在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为0。心肌梗死后30d组梗死周边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后3和7d组及相应假手术组(t=2.452~3.186,P<0.05~0.01)。心肌梗死后室间隔和右心室7和30d组明显高于相应假手术组(t=2.327~3.467,P<0.05~0.01);心肌梗死后30d组室间隔和右心室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后3和7d组(t=2.506~3.332,P<0.05~0.01)。④相关性:心肌梗死后7d组梗死周边心肌细胞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与迷走神经支配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5),心肌梗死后30d组室间隔心肌细胞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与迷走神经支配也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5)。结论: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能主要在心肌梗死等病理状态下发挥一定的作用。②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在心肌局部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进而参与心肌梗死后的神经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7只,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和生理盐水(NS)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0.5cm处锐性切断,硅胶管套接神经,将CNTF和生理盐水(NS)分别加入管中。于术后3,6,12,24d取L4-6脊髓作TUNEL标记检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NTF组的神经元数目有明显的改善,其脊髓运动神经元计数3,6,12,24d分别为(83.3&;#177;1.2)%,(85.1&;#177;1.3)%,(85.6&;#177;1.2)%,(82.4&;#177;1.5)%(P&;lt;0.05,t=0.328),TUNEL标记运动神经元个数3,6,12,24d分别为(3.1&;#177;1.2)%,(8.8&;#177;1.5)%,(5.6&;#177;1.1)%,(4.5&;#177;1.7)%(P&;lt;0.05,t=0.614)。结论:CNTF通过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mtmphic factor,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桥接再生影响。方法:选用30只大鼠分5组,每组6只,切除左侧坐骨神经6mm,用硅胶管10mm桥接坐骨神经的两个断端。其中治疗组CNTF一次给药量分别为500,300,100,50ng,对照组给生理盐水5μL。术后1个月活杀动物,观察坐骨神经近、远心端,新生神经纤维,脊髓,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电镜结果显示300和500ng治疗组,新生雪旺细胞及神经纤维较多。单个雪旺细胞内夹有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均匀。其他各组有少许髓鞘样结构。新生神经纤维细小。光镜观察发现:300,500ng治疗组新生神经纤维较成熟,排列整齐。对照组新生的坐骨神经细小,远端有变性改变。结论:CNTF对坐骨神经损伤有促进再生作用,用量最好是300~500n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56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外膜缝合。电针组每天穴位电针20min,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7,14,21和28d测定脊髓前角CNTF阳性神经元计数、神经元平均积分光密度及4周时损伤神经电生理。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脊髓前角CNTF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电针组损伤侧脊髓前角内CNTF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14d时电针组伤侧脊髓前角内CNTF阳性神经元数量为(53&;#177;11)个,模型组为(29&;#177;9)个。同时模型组神经元内CNTF阳性神经元平均积分光密度在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在14d最低为273.2&;#177;33.7。而电针组CNTF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28d康复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模型组(P&;lt;0.01)。结论:电针可提高损伤神经神经元内源性CNTF水平,减少神经元变性、死亡,促进神经电生理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大鼠视网膜和视神经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叶剑  陈春林  邹倩  许建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80-181,i008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神经元的作用,与CNTF 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神经和视网膜表达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取8只正常成年SD大鼠的眼球和视神经,行冷冻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NTF mRNA在视网膜和视神经的表达定位。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正常视网膜组织,CNTF mRNA阳性表达信号位于内核层。在正常视神经中,CNTF mRNA阳性细胞沿其长轴呈串珠状排列。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组织,CNTF mRNA阳性表达位于内核层;视神经中,CNTF mRNA广泛表达。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CNTF能够促进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和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雪旺氏细胞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s)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IF)在周围神经(peripheral nerve,PN)再生中有重要作用。SCs可通过促进基底膜产生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合成,、产生神经细胞营养因子及体,为轴突再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促进PN再生和功能恢复。CNIF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促进各种神经元的存活,对运动神经元有特别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轴突再生的的可能性,CNIF能抑制运动神经轴突变性坏死、促进轴突发芽、提高轴突生长速度、阻止或减少肌肉萎缩,外源性给予CNIF可促进PN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神经元的作用,与CNTF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神经和视网膜表达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取8只正常成年SD大鼠的眼球和视神经,行冷冻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NTFmRNA在视网膜和视神经的表达定位。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正常视网膜组织,CNTFmRNA阳性表达信号位于内核层。在正常视神经中,CNTFmRNA阳性细胞沿其长轴呈串珠状排列。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组织,CNTFmRNA阳性表达位于内核层;视神经中,CNTFmRNA广泛表达。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CNTF能够促进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和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有防治作用,但是否可以应用CNTF基因转染方法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尚不清楚。目的:探索一次性电穿孔介导CNTF转染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疗效。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动物房完成,雄性SD大鼠36只,年龄两三个月,体质量250-300g,由上海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制备36只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平均分成失神经对照组,CNTF基因转染组。两组于术后2,4,8周分别取6只大鼠进行实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2,4,8周肌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肌肉蛋白含量、胶原纤维与肌细胞面积比和细胞凋亡数。结果:2周和4周CNTF基因转染组的肌湿重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和肌肉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失神经对照组(P&;lt;0.05),而胶原纤维与肌细胞面积比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失神经对照组(P&;lt;0.05)。8周后,两组间各参数无明显区别(P&;gt;0.05)。结论:一次性电穿孔介导CNTF基因转染可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4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移植肌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3/2002-03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取SD大鼠3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各18只。两组均切除2个后肢腓总神经各1.5cm,将腓骨长肌远端切断并切除肌膜后植入同侧腓肠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从手术当天开始向每单后肢移植肌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0.05μ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共7d。通过术后不同时间的组织学、神经髓鞘、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神经生长因子抗体、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检测及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组织学及神经髓鞘及神经纤维染色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病变等多方面较对照组轻。90d时恢复较对照组好。电镜观察见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无论在肌细胞形态,核仁清晰度,染色质丰富方面均较同期对照组好,可见多处神经再生。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运动终板。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染色显示神经生长因子组较对照组强度更大。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染色显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较对照组强度更大。结论:外源性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移植肌神经再支配有促进作用,对失神经肌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雪旺氏细胞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旺氏细胞 (Schwanncells,SCs)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在周围神经 (peripheralnerve ,PN)再生中有重要作用。SCs可通过促进基底膜产生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合成、产生神经细胞营养因子及受体 ,为轴突再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促进PN再生和功能恢复。CNTF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能促进各种神经元的存活 ,对运动神经元有特别的保护作用 ,有助于提高轴突再生的可能性 ,CNTF能抑制运动神经轴突变性坏死、促进轴突发芽、提高轴突生长速度、阻止或减少肌肉萎缩 ,外源性给予CNTF可促进PN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中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8~12周龄Wistar雄性大鼠68只。②实验分组:53只大鼠存活。其中9只为3d心肌梗死组,10只为7d心肌梗死组,10只为30d心肌梗死组,其余24只大鼠均分为各组的假手术组。③实验干预:参照Kin等方法制作大鼠的左室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为穿线后不结扎冠状动脉。④实验评估:术后3,7,30d从各组大鼠梗死中心、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室取材,通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5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后3d,梗死中心区出现一过性的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在梗死周边心肌中明显减少(t=2.142,P<0.05),在右心室中增加(t=3.045,P<0.01)。②心肌梗死后7d,梗死周边、室间隔、右心室中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347,P<0.05;t=3.834,P<0.01;t=2.979,P<0.01);室间隔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后3d组(P<0.01)。③心肌梗死后30d,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在右室中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056,P<0.05);而室间隔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后3d(t=3.425,P<0.01;t=3.063,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心肌神经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不同,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在心肌局部发挥神经营养作用进而参与神经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具有广谱营养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及修复中的地位与应用前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网址http://dlib.cnki.net/kns50/index.aspx)及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0-01/2009-06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损伤,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Nerve injure".纳入与神经损伤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包括神经元损伤后的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修复机制及保护作用,对修复过程的调控,对神经元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对损伤神经的再生作用.排除重复性研究或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具有广谱营养作用.神经元内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周围神经许旺细胞、中枢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的自分泌.在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损伤神经元进行保护和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对几种相关酶的调节而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能提高细胞内JAK-STAT途径促进相关蛋白和重要分子的产生,可以促进轴浆运输,使修复加快,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还可以通过加强许旺细胞的增殖和变化促进神经的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受损神经元的修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损伤治疗的作用,有利于开发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来治疗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7只,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和生理盐水(NS)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0.5cm处锐性切断,硅胶管套接神经,将CNTF和生理盐水(NS)分别加入管中。于术后3,6,12,24d取L4~6脊髓作TUNEL标记检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NTF组的神经元数目有明显的改善,其脊髓运动神经元计数3,6,12,24d分别为(83.3±1.2)%,(85.1±1.3)%,(85.6±1.2)%,(82.4±1.5)%(P<0.05,t=0.328),TUNEL标记运动神经元个数3,6,12,24d分别为(3.1±1.2)%,(8.8±1.5)%,(5.6±1.1)%,(4.5±1.7)%(P<0.05,t=0.614)。结论:CNTF通过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硅胶管再生室模型,将建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术后再生室内分别给予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理盐水各15μL(因子浓度为33mg/L),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值的变化。 结果:猫30只,造模失败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0只。①各组动物对照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生理盐水组手术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各营养因子组术侧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在各营养因子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可上调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应用解剖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猫30只,建立猫动眼神经切断后硅胶管再生室模型,将建模成功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术后再生室内分别给予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生理盐水各15μL(因子浓度为33mg/L),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灰度值的变化。结果:猫30只,造模失败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20只。①各组动物对照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生理盐水组手术侧动眼神经核内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侧,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各营养因子组术侧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在各营养因子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与同组动物未手术侧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可上调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的神经丝蛋白表达,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关系密切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在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完成。选取3月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吻合近端组、吻合远端组,8只/组。右侧为吻合组,左侧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从吻合近端组及吻合远端组各取1只,共8只。全部大鼠右侧自腓神经切断,胫神经外膜开窗,腓神经远端行外膜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吻合近端组与吻合远端组分别切取吻合近端、远端神经,制备纵切片标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阳性反应染色强的部位透光弱,其灰度值就低,反之灰度值高。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灰度值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术后1,2,4,8周均基本相近(P>0.05);吻合远端组术后1,2,4周均明显升高(117.83±10.44,155.57±10.76,186.42±5.23,142.83±6.99,P均<0.01),8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②各组术后不同时间S-100蛋白的表达:术后1,2,4,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远端组均呈下降趋势(98.80±3.43,37.21±11.44,56.01±5.77,65.13±12.36,68.17±9.35,P<0.01或0.05)。结论:在端侧吻合中,由于供体神经轴突的完整性,无法得到近端的因子调节,侧支发芽主要依赖于远端许旺细胞和靶器官。吻合远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100蛋白呈上升趋势,两者均随神经的修复逐步上调,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轴突的再生密切相关。提示许旺细胞在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关系密切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在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完成。选取3月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吻合近端组、吻合远端组,8只/组。右侧为吻合组,左侧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从吻合近端组及吻合远端组各取1只,共8只。全部大鼠右侧自腓神经切断,胫神经外膜开窗,腓神经远端行外膜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吻合近端组与吻合远端组分别切取吻合近端、远端神经,制备纵切片标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阳性反应染色强的部位透光弱,其灰度值就低,反之灰度值高。 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灰度值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术后1,2,4,8周均基本相近(P〉0.05);吻合远端组术后1,2,4周均明显升高(117.83&;#177;10.44,155.57&;#177;10.76,186.42&;#177;5.23.142.83&;#177;6.99,P均〈0.01),8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②各组术后不同时间S-100蛋白的表达:术后1,2,4,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远端组均呈下降趋势(98.80&;#177;3.43,37.21&;#177;11.44.56.01&;#177;5.77。65.13&;#177;12.36.68.17+9.35.P〈0.01或0.05)。 结论:在端侧吻合中,由于供体神经轴突的完整性,无法得到近端的因子调节,侧支发芽主要依赖于远端许旺细胞和靶器官。吻合远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100蛋白呈上升趋势.两者均随神经的修复逐步上调,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轴突的再生密切相关。提示许旺细胞在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用Wister大鼠12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肌梗死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分别于术后6 h及2、4、7、14 d取材,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显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密度.结果 ①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密度在术后6h及2、4、7、14d均低于假手术组.②神经生长因子组术后7、14d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密度较心肌梗死组明显升高.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伟  许百男  杨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26-129
目的:观察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177;20)g。将24只SD大鼠按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仅进行至椎板切除,即行切口关闭,不损伤脊髓。损伤组18只,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T10处椎板切开后,在T9~T10间用虹膜刀片横断半侧脊髓。同侧后肢呈现软瘫,刺激无反应后,关闭切口。分别于伤后3,7,21d不同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尾侧端腹角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阳性神经元数。组间比较均采用q检验。结果: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神经营养因子3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核、胞浆。②损伤后3,7,21d腹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5.48&;#177;3.20)。(12.59&;#177;2.03),(11.33&;#177;1.92),(7.31&;#177;1.54);(16.73&;#177;3.30),(11.15&;#177;2.85)。(13.20&;#177;3.39)。(6.00&;#177;1.50),(P〈0.01)1,术后3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⑧损伤后3,7,21d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0.63&;#177;2.90),(14.07&;#177;2.37),(9.35&;#177;3.50),(4.00&;#177;0.63)。(P〈0.01)],术后7d时达高峰,3d与2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