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陈伟娟  张萌  孔冬 《护理学杂志》2005,20(22):28-30
目的探讨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腺瘤切除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对36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包括呼吸道湿化、适时吸痰、加强气囊管理和控制肺部感染。结果9例患者出现呼吸道安全问题,经合理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均顺利渡过危险期,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扩大胸腺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12例病人无手术及住院死亡。8例病人肌无力症状缓解,3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例术后肌无力症状无缓解,术后2年死亡。结论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正确预防、判断及处理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是护理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方法: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胸腺瘤)的患者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结果:2例患者胸腺均在胸腔镜下完整切除,无中转开胸及并发症。术后通过4个月电话随访,症状都有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重视术前准备、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抗胆碱酯酶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麻醉药物的管理,加强呼吸支持,控制肺部感染,积极的心理护理,高度警惕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可能,加强临床症状的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结果 38例胸腺瘤术后患者中,6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术后气管切开2例,拔管后再次机械辅助呼吸4例,经积极救治痊愈。结论重视术前风险防范,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措施,使胸腺瘤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尽量避免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MG)是因乙酰胆碱受体受累而产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损害是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损害。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异常,10%~20%患者并发胸腺瘤。切除并清除胸腺组织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少数可达痊愈的效果,故胸腺切除术是目前MG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此类患者对一些麻醉药及肌松剂高度敏感,术后并发症多,麻醉的实施及管理有一定的困难。2001~2006年我院行重症肌无力手术48例,现将其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及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组(胸腔镜组)和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组(纵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56例患者,其中纵劈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23~66(49.5±11.8)岁;胸腔镜组405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0(47.2±12.2)岁。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优于纵劈组(P<0.05)。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站数、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彻底性、安全性不亚于纵劈胸骨术式,但其更加微创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左胸电视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40例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12~72)岁。均于胸腔镜下经左胸行全胸腺切除术,其中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及前纵隔脂肪和心包脂肪垫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增生18例、胸腺瘤15例、胸腺囊肿3例,4例胸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疗效判断标准,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完全缓解率38.09%(8/21),药物缓解率42.86%(9/21),无明显缓解率19.05%(4/21);术后随访1~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行胸部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左胸电视胸腔镜下全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切除彻底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剑突下及双侧肋弓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51例,年龄42~70(34.0±11.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者6例。结果所有入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无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切除术,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心包前纵隔脂肪切除术。手术时间60~120(85.0±18.0)h,出血量20~50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3(2.0±0.7)d,术后住院时间5~10(7.0±1.5)d。术后病理:胸腺瘤45例,胸腺癌6例,胸腺囊肿32例,胸腺脂肪瘤1例,胸腺增生1例。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疗效判断标准,合并重症肌无力(6例)术后完全缓解1例(16.7%),药物缓解5例(83.3%)。所有患者术后至2017年7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1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8年7月~1995年7月施行胸腺切除术治疗各型重症肌无力31例。胸腺瘤20例(恶性6例),胸腺增生10例,胸腺正常1例。3例术后死亡,21例随访3月~6年零7月,结果满意。症状完全缓解9例,改善10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对病情严重者于胸腺切除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结论:无论患者年龄多大或胸腺瘤病理类型如何,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