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我院自1999~2008年开展经股静脉通路行右心导管插入术以来,共发现13例下腔静脉和骼静脉畸形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000年心导管检查中门诊病人518例。病种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1例,先天性心脏病74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87例,原发性心肌病7例,其他心血管疾病97例,共行左右心导管检查1257例次,冠状动脉造影62例次,其他心血管造影术929例次,发生并发症3.2%,死亡仅1例,总结了减少并发症的经验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1978~1991年,共行左、右心导管检查术636例,结果因导管检查或造影所致的严重伤害、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共12例(占1.89%),其中9例为血管栓塞,1例为DIC,2例心跳突停。血管栓塞与DIC均发生在紫绀四联症病人。心跳突停发生于严重肺动脉高压。对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5.
法乐四联症(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8%.早在1888年法国内科医生 Etienne Fallot 首先指出该畸形的四个基本病变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1945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Alfred Blalock 医生完成了第一例成功的TOF手术.近年来,随着对TOF病理改变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以及婴幼儿TOF手术的开展,TOF 根治术的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手术仍有一定的风险,其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对TOF病情的认识.TOF心导管检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手术准备,判断哪些患儿可做根治术,哪些患儿需先做姑息性手术.为提高 TOF手术成功率,笔者就心导管检查在TOF 根治术的术前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给小儿头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应用资料,在56具儿童尸体上观测了头静脉末段的形态、行径、分型、管径、辦膜、汇入静脉的管径及汇入之间的夹角等,并讨沦了穿刺置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作为对象.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黄芪等常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1000例心导管检查中门诊病人518例,病种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1例,先天性心脏病74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87例,原发性心肌病7例,其他心血管疾病97例。共行左右心导管检查1257例次,冠状动脉造影62例次,其他心血管造影术929例次。发生并发症3.2%,死亡仅1例。总结了减少并发症的经验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心导管检查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确诊的手段之一,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在学习中完成4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CHD复合畸形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36(15.2±10.7)岁,体质量25.6~55.8(32.2±26.1)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3例,VSD合并PS 3例,PDA合并PS 1例,PDA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1例。介入治疗顺序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ASD封堵术;PDA合并预激综合征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封堵术。结果 19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造影和心脏彩超证实无明显残余分流,封堵器固定良好。10例合并PS患者的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50.6±17.2)mm Hg降至术后的(21.2±9.5)mm Hg(t=6.28,P<0.01)。ASD合并其他畸形患者14例,均采用ASD封堵器,封堵器直径平均为(20.6±10.5)mm;PDA合并其他畸形患者6例,2例选用弹簧圈封堵,其余4例患者选用PDA封堵器,平均直径为(7.1±2.5)mm;VSD合并其他畸形患者6例,膜周部4例,并膜部瘤形成2例,均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封堵器直径平均为(9.5±3.2)mm。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操作策略,CHD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估测左心室舒张压。方法:对68例病人通过二维及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肺静脉血流及左心房参数,并与心导管检查相结合,分析超声指标与左心室舒张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途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术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各种手术5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为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为经锁骨上途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7%和51.7%)和Ⅲ组(93.3%和58.3%);Ⅰ组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s和(257±68)s、Ⅲ组(51±16)s和(184±53)s;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用于5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并可推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PICC置管在上腔静脉压迫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对上腔静脉压迫征患者合理的静脉通路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入住浙江省中医院的12例因有上腔静脉压迫征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预行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后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按医院PICC置管操作规范流程,对双下肢大隐静脉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在大腿中上段确定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测量从预穿刺点至剑突的距离为置管长度,以穿刺点为中心用75%酒精和2%的葡萄糖酸氯己定顺时针、逆时针各3遍严格消毒皮肤,直径≥ 20 cm,依次铺大单洞巾、套探头套,做好最大的无菌屏障后行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予IV3000敷贴妥善固定,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头端定位于下腔静脉内,置管成功率100%;12例患者中11例在完成所有化疗疗程后拔管,1例因无法忍受化疗副作用主动放弃化疗而拔管;所有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内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因有上腔静脉压迫征无法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肿瘤患者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是开通静脉通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不能在上肢输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经左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常规采用右肘部静脉进行穿刺,而根据解剖特点,左侧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等因而极少使用。自2006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根据病人病情及穿刺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采用经左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左外周组),取得良好效果;并与经右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右外周组)进行了临床应用比较,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广泛用于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现将我中心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病人216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超声显像,明确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在超声引导下对23例危重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23例全部置管成功,19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4例行左颈内静脉置管。无一例出现误穿颈动脉和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危重患者终末期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丽  李龙柏  陈如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99-800
中心静脉置管是手术室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输血、输液、给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重要诊治措施。为了避免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院手术室自2008—03,开展了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导管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心导管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心导管术后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完成各类心导管术508例,发现外周血管并发症28例(5.5%),其中局部血肿22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静瘘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动脉血栓形成1例,股神经功能障碍1例。所有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不可忽视。但只要及时处理。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肺癌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上腔静脉受压不适合用上肢、锁骨上、下及颈内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我们在以往常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对于需要接受化疗的SVCS患者,在下肢浅静脉进行长期输液,局部由于反复多次的穿刺和化疗药物的刺激而导致静脉及临近组织的坏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而且使肿瘤的治疗不能顺利进行,我科自2004年起对25例SVCS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取代传统的外周静脉用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罗香香  李秀南 《海南医学》2011,22(8):154-155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患者103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在103例患者中,置管时间最长65d,最短3d。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3例,置管后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