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死亡与否将符合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为7.25%,死亡原因以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容量负荷和左心室肥厚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素清除指数(Kt/V)≥1.2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曾瑜 《广西医学》2008,30(10):1557-1558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后,维持性血液透析为其主要的方法之一.虽然目前透析技术不断改进,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其严重的并发症ⅱ仍危及患者的生存.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死亡患者80例的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液指标、体重、血压、尿量的对比。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月以上死亡的慢肾衰患者41例及30例在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原因死亡18例,脑血管意外死亡8例,感染死亡12例,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血透时间短于对照组,血透期间体重增长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死亡组(P〈0.001)。结论实验中心脏原因、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为慢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储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38-3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加强MHD患者的管理,提高生存率。方法:综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75例临床资料。结果:因心脏原因死亡31例(41.3%),脑血管意外死亡23(30.7%),感染11例(14.6%),放弃治疗7例(0.09%)。结论:心力衰竭、脑出血和感染是本院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韩丽霞  王法  王颖  张艳芳 《包头医学》2016,40(3):136-137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57例患者,以60岁为界进行分组,<60岁患者为A组(青中年组),≥60岁患者为B组(老年组),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B组死亡率大于A组,B组死亡患者中多脏器功能衰竭占首位;A组死亡患者中院外猝死占首位。结论:年龄超过60岁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较大,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92例12100例次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 时采用碳酸氢盐透析的92例12100例次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 经过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挽救患者生命3例。92例患者存活率达到91.3%,最长的透析时间为11年。结论 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梁燕 《黑龙江医学》2019,43(5):466-46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则实施MH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肾功能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SGA评分低于对照组,HB、TR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HD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有助于调节患者营养状态、提升患者肾功能,安全性良好,这对促进病情转归、提升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寻求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92例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与其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 =0.684,P<0.05).结论 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到比正常人高的社会支持,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改善护理效果,提高CR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杜学刚  周竹 《中外医疗》2013,(35):54-54,56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和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造成该类心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贫血、高血压、透析龄以及体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是维持其生命的重要肾替代方法之一,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相关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自我的饮食管理,控制水的摄入,供给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邵碾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81-128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CRF MHD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接受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hs-CRP、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6、TNF-α、hs-CRP、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F MHD患者采用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死亡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存年限.方法 (1)回顾性分析我院10余年来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病人原因.(2)将死亡病人作为死亡组,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未死亡病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感染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52.69%、13.98%、11.83%.两组在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白蛋白、透析频率、透析超滤、血肌酐水平及病因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高血压,加强营养,充分透析,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革  吴丽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31-93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5月-2006年5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透析龄6个月-9年)的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活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动脉血压(BP)、血浆白蛋白(Alb)、红细胞压积(Hc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比较。结果(1)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53.37%、26.67%和16.67%,(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压较高,Alb、Hct较低,而LVMI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的死亡原因.结论: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发现 ,有部分残余肾功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 ,除外原发病及其它诱因的影响 ,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后出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加快。本文通过检测有残余肾功能的 CRF患者在 MHD前后尿的 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变化 ,探讨 MHD对有残余肾功能的 CRF患者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有残余肾功能的 MHD患者 30例 ,平均肾小球滤过率 (GRF) (15± 5 .6 ) ml/ min,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2 8~ 6 4岁 ,平均 (44± 10 )岁。选用有残余肾功能尚未进行MHD的 CRF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 ,平均 GRF(16± 7.1)…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30倒患者行血液透析1183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置情况。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46次,发生率为20.8%;其发生与基础病变、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电解质平衡及透析时间等有关,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纠正心律失常、改善症状。结论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延长、年龄增长,在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时心律失常可能发生或加重,合理的透析方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去除诱因可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并探讨相关防治策略。[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6例患者中的26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防治对策。[结果]26例合并高血压的死亡患者中12例死于心血管事件,占46.2%,11例死于脑血管事件,占42.3%,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占11.5%。[结论]心脑血管事件是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提高血液透析效果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平度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2例,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统计血液透析效果;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基本病因、透析龄、人体脂肪率等;找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透析不充分占比为25.76%(34/132);单因素分析显示,透析不充分组与透析充分组年龄、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透析器凝血、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透析器凝血,保护因素为血清白蛋白(P<0.05)。结论:年龄、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透析器凝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制订措施,以提高透析效果,帮助患者达到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