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发明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3)
作者报告1978~1990年间诊断的122例慢性胰腺炎中21例伴嗜酸细胞增多,探讨慢性胰腺炎急性恶化时嗜酸细胞增高与组织严重损伤的关系。病人和方法122例慢性胰腺炎中男107例、女15例。均排除了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的其它原因如寄生虫病、药物过敏反应、哮喘等。周围血嗜酸细胞数超过500/mm~3定为嗜酸细胞增多。122例根据其病因分为酒精性(87例)与非酒精性(35例)胰腺炎组。至少具备下列诊断标准之一者诊断为慢性胰腺炎:①剖腹探查组织学检查证实;②腹部平片、超声波和/或CT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8)
嗜酸粒细胞(EOS)增多同时伴有肺部浸润影被称为嗜酸粒细胞性肺病(ELD),它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局限于肺部或侵犯全身多个系统。该类疾病的特点为肺部阴影、肺泡EOS增多,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高。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偶伴EOS增多的其他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LD的主要药物,疗程和剂量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氨苯砜引起肺嗜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6)
氨苯砜引起肺嗜酸细胞增多症[英]/JanierM…Lancet.-1994,343(8901).860~861据报道磺胺类、青霉素、呋喃妥因、肼苯达嗪、氯磺丙腺等药物可引起肺嗜酸细胞增多症(beffler'ssyndrome),甚至危及生命。作者报道... 相似文献
4.
叶民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3,(3)
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人体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病变;在临床上以疏松结缔组织病变多见,在其基质、纤维和细胞成分中以纤维组织病变为著,其中以胶原纤维病居多。在本组疾病中一些类型常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各地医院临床诊断和化验室检查报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日益增多。部分患者因出现症状而影响健康和劳动生产,经我们临床复诊和寄生虫学检查,证实有部分病人确为本症,并对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观察。一、病例分析在所见众多的病例中,收集记录较完整病例的病案 相似文献
6.
7.
8.
嗜酸粒细胞是在感染、非特异性组织损伤、变态反应和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多能粒细胞。在多种内外源性因素刺激下,嗜酸粒细胞可从周围组织募集到局部并参与多种炎性反应的启动和发展,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就药疹、特应性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嗜酸性蜂窝织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及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与嗜酸粒细胞相关的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因、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因的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5 8岁。 4个月前右大腿麻木、酸胀伴全身皮疹 ,在当地医院用泼尼松治疗后皮疹消失 ,出现双腿麻木。 2个月前始低热 3 7.5~ 3 8℃。 1个月前双足下垂、不能行走伴麻木感 ,后发展至双足背 ,右手第 1、3指 ,左手第 4指皮肤变黑伴疼痛 ,右上肢麻木。体检 :双足背 ,右手第 1、3指 ,左手第 4指皮肤黑。双足双手略肿。双足及右上肢感觉减退 ,双下肢近端肌力V级 ,远端Ⅱ到Ⅲ级 ,双足下垂 ;踝关节以下肌力O级 ,肌张力下降 ,膝反射和腱反射消失 ,病理征阴性。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 0 9g/L ,血白细胞 2 7.8× 1 0 9/L ,嗜酸细胞 0 .6… 相似文献
10.
11.
杨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3,(3)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llilic syndrome)是一个原因不明、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伴有内脏浸润及功能不良的综合征。本病自1936年Loffler首次报告1例纤维形成性壁性心内膜炎(fibroplastic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idiopathichypere osinophilicsyndrome ,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脏器受损的综合征。病人外周血、骨髓及各种脏器组织广泛的嗜酸粒细胞浸润 ,可伴有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HES的诊断目前仍沿用Chusid等[1 ] 制定的标准 ,包括 :①周围血嗜酸细胞 (EC)计数高于 1 5× 10 9/L超过 6个月 ;②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EC增高 ,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或其它原因 ;③出现多个脏器和系统EC浸润引起功能异常。HES可呈急、慢、良、恶性表现 ,但不包括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 ,单纯肺嗜酸细胞浸润症、迁延…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摘要 男性患者 ,5 2岁 ,于 1998年 7月 4日入院。全身反复起丘疹、风团、结节 ,剧痒 1年半 ,发热、咳嗽半月。 1年半前 ,胸背部出现粟粒大小红丘疹 ,初为散在 ,渐增多 ,融合成片状 ,瘙痒。先按“夏令皮炎”给予地塞米松 5 mg静注 ,日 1次 ,数日后皮疹消退。此后全身反复起丘疹、风团、红斑及结节 ,痒甚。在我院及其他省级以上医院先后诊为瘙痒症、慢性单纯性痒疹、多形性红斑、玫瑰糠疹及蕈样肉芽肿 ,用多种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一过性疗效 ,停药即复发。近半月发热 (38~ 39℃ ) ,伴咳嗽 ,咳少量粘白痰 ,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2-11~2005-02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53例,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反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中包括变态反应、感染、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呼吸系统疾病。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8例表现为病程长、多系统累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以及血栓的发生率高,白细胞、嗜酸粒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IgG)、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布常广泛,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48岁。2005年3月10日因发现双踝凹陷性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象:WBC 11×10~9/L、嗜酸粒0.40。3月14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血象:WBC 39.8×10~9/L、中性粒0.12,淋巴0.17,嗜酸粒0.68,单核0.03,Hb140g/L,PLT75×10~9/L,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于3月16日收住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或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可疑,肝脾肋下均有4 cm,质偏硬,无 相似文献
17.
Weingarten于 194 3年首次将具有产生痉挛性支气管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两肺出现弥漫性斑片阴影的综合征命名为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tropicalpul monaryeosinophilia ,TPE)。 5 0年代后逐渐认识到丝虫感染是TPE的病因[1] 。本病在丝虫流行区域较常见 ,如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一些国家 ,非洲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TPE高发区。由于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的移民或旅游 ,在西方国家也可见到TPE的病例。本病以男性为多见 ,男女比例 4∶1,年龄多在 2 0~ 4 0岁。1 病因 本病… 相似文献
18.
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pleural fluid eosinophilia,PFE,也称嗜酸性胸水 )不是独立的疾病 ,而是一组伴有胸水白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超过 10 %的临床综合征 ,可伴有或不伴有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病因不同而临床表现、预后各异。虽然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 ,但它的出现能缩小渗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范围。1 流行病学自从 Harmsen于 1894年报告了第 1例 PFE后 ,该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其发生率约占渗出性胸水的 6 .0 - 12 .6 %。 Adelman[1 ] 总结了 34 3例 PFE,发现有 74%是由特发性胸腔积液、气胸及胸腔感染引起的 (见表 1)…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静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32(10):452-455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增多伴靶器官损害为特征的异源性疾病,既往以排除性诊断和防治靶器官损害为主,新近研究显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可使部分患者获得完拿血液学缓解,并由此发现一由染色体缺失形成的融合基因FIPILI—PDGFRα。现将已有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及FIPILI—PDGFRα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正诊断分类及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17(5)
病史摘要现病史患者女性,62岁,因“发热、尿检异常伴血肌酐升高”于2008-04-14入院。2005年12月患者无诱因地出现低热37.5℃,伴畏寒、咳嗽、恶心,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查WBC13.5×109/L,中性粒细胞81.4%,嗜酸性细胞3.4%,Hb109g/L,尿蛋白 -,隐血 -,SCr53.04μmol/L,空腹血糖9mmol/ 相似文献